浅析佛学文化元素的美学特征与在设计中的应用

2016-12-03 08:53刘昱言
大观 2016年10期
关键词:佛学传承设计

刘昱言

摘要:对于设计意义来讲,对佛教文化的理解不仅要从广义上来认识,也要从狭义上来把握其根本。因为佛教的发展与存在,其价值在于对气质与民族精神的影响,并取决于其本身对于佛学文化以外的文化的影响。唯有如此,佛教才能够显示出其深度和广度,才能够为设计提供更有内涵的建设性作用。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影响,无一不对设计由思想到形式上进行引导指向,设计正是要研究探讨这种有关东方独具魅力文化的根源所在。

关键词:佛学;文化;设计;传承

一、背景

“文化”这个词在中国的含意是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行而发展改变的。即使在同一个时代里,不一样的学者们,对它也有很多相同的想法、看法。中国当代的哲学界和文化界学者都认可这种说法,“文化是一定的民族根据其物质生活和社会实践而形成的反映其思维方法、认知模式、价值观念、民族性格等精神成果的总和及流变。”这一观点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这种精神内容主要是从“价值观念,思维方法,认知模式,民族性格及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反映出来的;其次,文化是从属于人的精神成果的;第三,这种精神成果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已凝结下来的成果的“总和”,另一大类是正在慢慢形成中的“流变”;第四,精神成果的形成是有特定条件的,最为根本的两大条件为“物质生活”和“社会实践”。

当然,“文化”这个词还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别。最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一切,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全部内容。而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我们一般把生活分作三个方面,一是政治,二是文化,三是经济。

遵循以上关于文化的深度理解,我们可以为“佛学文化”作出以下定义:

狭义:从狭义上来讲,所谓佛教文化,对其具体表现形态大致可分为教义、佛教活动和佛教设施三大部分。教义包含了博大精深的佛学思想体系和繁多的仪轨戒律内容;佛教活动包含了有关佛教界所有代表宗教的大小型活动;佛教设施不仅包含佛教的门庭设施和楼房建筑,还包括法器、法物、佛教书籍等。

广义:佛学文化是社会实践和人类物质生活中反映佛教认知模式、思维方法、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等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二、佛教文化的美学特征

在历史的发展演变中,佛学文化已深刻的渗入到了中国文化之中。佛教起初是在汉代传入到中国的,历经隋唐直至当代社会,中国无论哪位学者、哪个学派,不管是否有佛教信仰,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其影响。在建筑、绘画、书法、雕塑、图饰、音乐等领域里,佛学文化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力。它不仅净化人的心灵,启迪人的智慧,更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从其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遗迹法门寺、龙门石窟等,概括其艺术形式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思辩。在佛学思想体系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先后有小乘、大乘等,它们各自又形成多种体系和派别,到了中国以后,更与儒家、道家等中华传统学派相融合,使其更加博大精深。它的经文、典故,无不充满了思考的辩证性,这个可称作“禅意”。如禅宗的思想在二十世纪初传入了欧美之后,对后现代艺术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启迪作用。佛教艺术利用了多种具象或抽象的形式去表达更深刻的禅理,让人扬善除恶、明心见性,具有思辩性。宗教。佛教文化的种种外在表现都有充斥着宗教感情,如造佛像,“画家在画佛、菩萨时,没有表现自己个性的欲望,只有对佛象的景仰与崇敬”,著名雕塑家李新民在创作渡海观音像的时候曾说:“从事佛教的画家、雕塑家,都以虔诚的宗教信念,观照佛教中的理想,塑造崇高的佛像”。正是由于在这坚定的信念的指引下,才能充分的发挥创作的思维想象力,进而创造出十一面观音、千手观音等非常不拘泥于原有形态的独特造型。融合。佛学文化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如创造佛像,从龙门石窟就可以看出,早期的印度犍陀罗艺术与笈多艺术风格慢慢转向了中国传统风格特色的修长秀丽、衣带飘逸;本土化的佛教画像表情也开始变得自然活泼,非常富有生活气息。所以说佛教艺术是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一种融合,儒、道、释的统一性是其典型特征。

三、设计中的佛教文化要素

“设计”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是一门要探寻生活中点点滴滴“美”的存在的艺术,设计不但要从法则、构成等手段上去搜寻,同时对于文化、对于其它艺术形式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不可缺少的重心。作为一名工业设计师,不但要有相关专业方面的权威,也同样要有关于人类社会学的理解力、洞察力。根据梁思成所提出的关于“艺术的进境是基于丰富的遗产上”、“艺术的创造不能完全脱离以往的传统基础而独立”,对于设计师提炼文化的素质,并且通过人文研究不断对于美的新感知,并且用来驾驭这种技术方法,去创造出独特的富有风格的产品或环境,是设计创作的最为根本的途径。

佛学文化讲求的是“明心见性”,即扬善、去恶、净化心灵,认为认识的最大难度在于了解“名相”背后隐含的实相。所谓“名相”,是指用耳朵能听到的为“名”,既“听”,用眼睛能见到的是“相”,既“看”,概指人们对一切事物的感性认识以及一切事物给人留下的印象。所以概念随着情况的变化也有其非常不可靠的一面,认识事物时不能光被条件的、表面的有情态所迷惑。

然而在我们设计的过程中,从调查到构思,所接触与考察的这些,探讨设计的根本,就是设计所不能避免的一些问题。就如同座椅的设计,每个人人的座姿不同,很难去定义怎么才算是“舒适”与“不舒适”,设计就是只能用以规范人的特定行为来进行。

在佛教中的人文思想充满了思辨性,历史上对艺术、文学都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如顿悟、意境的美学理论。在当代各种条件下,设计的应用艺术形式依然可以从中汲取更多建设性的发展理论。

对于佛学符号化的形式语言设计的借鉴性,佛教的物质文化形式包括佛教的建筑和门庭设施,及法物、法器等。通过解构象征性的符号语言,之后在具体设计中能够作为基本造型元素进行重构。佛教建筑、器物、造像,从材料选择与装饰上透露出了非常丰富的文化符号。形式借鉴上,设计不仅从材料或典型样式去分析和传承,并在传承的基础上发挥与创造。

四、结语

对于目前来说,中国对佛学文化的运用于发展现状是非常令人不满意的,可以说,更多地是僵化、腐朽、机械地传承。尽管在全国各地兴建了大量的寺庙,但全部是千篇一律的复刻品、翻版。对于建筑材料来说,利用现代混凝土、玻璃、钢筋建造的仿古建筑,简陋粗糙,不仅没有起到增加景观的作用,对于环境来说更是非常大的破坏。相对比西方教堂来说,科隆大教堂到朗香教堂,外形从哥特式、巴洛克到现代主义的形式感体现的淋漓尽致,变化丰富多样,既不抄袭复刻传统,又有新的发展空间。对于点来说,中国的设计人员实在是应该有所汗颜。

对于应用视角来说,设计传承与发展佛学文化,应该遵循以下几个规律与法则:总结佛学文化传统与脉络,是设计的重中之重,更是设计发展的重要桥梁与途径。民族的即是国际的,无论什么潮流、什么理念,民族的就是永恒的。

猜你喜欢
佛学传承设计
BUBA台灯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浅析儒释文化融合对石恪绘画的影响
苦厄的修行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佛学认知下的音乐表演理论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