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瓷录

2016-12-03 03:15陈海澄
景德镇陶瓷 2016年6期
关键词:瓷土祁门长约

陈海澄·著

景德镇瓷录

陈海澄·著

第一章 白 土

(上接前文)

(三)鼓儿碓

鼓儿碓是最小的一种,因车网形似鼓而得名,以三宝蓬和银坑坞最多。

鼓儿碓

坝 在大沟中用石料砌坝拦水,使提高了水位的水沿小沟流到水碓边。

水沟 建鼓儿碓多是三个碓共用一条沟,其长度随碓的所在地而定。

塝 鼓儿碓的车网是受从上而下的水的冲击力而转动的,故要用石料砌塝。一个鼓儿碓砌塝长3.5米,高2.4米,塝下装碓,塝上装水槽。

水槽 装在进水沟的侧面,长约2米,宽约75厘米,高约15厘米,飘出塝外1.2米。进水口处安闸门,高约30厘米,出水口高出鼓儿6厘米。水从上对着鼓儿冲下。

鼓儿 也就是车网,结构与下脚龙碓相仿,只是要小得多,但有些名称与下脚龙不同。规格有三种:第一种的直径只有1.16米,车叶子也有1.16米;第二种的直径有1.5米,车叶子也是1.5米;第三种鼓儿更大。前两种都是舂4根碓栅,后一种舂6根碓栅。因直径小,用4根与直径长度相同的木料,宽约6厘米,厚约8厘米,分两边一纵一横组成“十字坊”,穿过车心轴,外弯紧贴十字坊,内弯又紧贴外弯,合成大弯。在外周围,每隔13厘米,就有一块“口板”穿过内弯和外弯。口板内又围一圈“筒板”,组成车叶子。口板共28块,长约1.1米,宽约16厘米。为了挡住鼓儿旋转带来的撒开的水,在碓棚一侧,安一块宽约1.3米,高约1.5米

的板壁,叫“水仓”。

车心轴 长约3.2米,直径约30厘米,削成8面形,鼓儿在车心正中段,两头各钉铁轴头,搁在车凳上。车凳是两根木料,直径约20厘米,长约2.5米,横跨水槽塝下的下水道。水槽两边,各安水枧滴水到车心转轴处。

水碓进行粉碎

碓拨 共4根,分别安在鼓儿两侧,穿过车心。

碓栅 和缭车碓一样,用腰闩、眠牛、马叉(又叫木耳朵)。有的也和下脚龙碓一样,用葫芦搁在马叉上旋转。

碓脑 共4根,长度只有80到90厘米。

碓嘴 生铁铸成,只有10公斤。

碓臼 有4个的,也有6个的,长约90厘米,宽约45厘米,安在鼓儿前方,分两边排列,多是石板为料。

建造水碓的木工为专门技术工,不要求刀刨光滑,但计算要特别精确,尤其是缭车碓的两个关键:一是水槽与车网的距离,二是车心轴16面打的眼的位置,均不能有丝毫差错,否则会造成停碓不转。木工对这两个关键技术从不公开,只传一个儿子,每次安装水槽,都是带这一个儿子下水,即使在四九寒天也是如此。哪个水碓为某一木工所建,这位木工就成了这个水碓的包修工,可得长年包修费。

(四)淘洗制造

摊棚是矿石粉碎后进行制不的场所。主要设备如下:

淘塘 面积2平方米左右,以青砖垫底,四周用砖砌成矮墙,高约1米。底部为坡形,靠淀塘一侧深约1米,另一侧约50厘米。

淀塘 面积约9平方米,深约80厘米,与淘塘一墙相隔,半腰处有一小洞,泥浆从淘塘经小洞注入此塘。泥浆澄清后,水又经小洞回流到淘塘。祁门矿区则用直径2米,深1米的大木桶淘洗泥浆。

干塘 只有鼓儿碓设干塘,面积3至4平方米不等,深约1米。缭车碓和下脚龙碓不设干塘,满棚摊开半干湿的泥浆堆,让其自然干燥。摊棚也因此得名。

桌子 制不专用桌,长约2米,宽约40厘米,高约70厘米,也有80厘米的,桌面厚约7厘米。

盒子 制不专用木盒,呈“井”字形,后面一根木料是活动的,可以脱落。内空20×14×5厘米,下面的木板另配,面积稍大于盒子,后面安一柄。瑶里釉果的盒子大于此。

吸水砖 加速干燥的青砖。

货架 晾干不子的架子,以横木作档,四面不用板。长约2.5米,高约1.4米,分5层,每层高约27厘米。数量根据厂的大小而定。

其他 八磅、四磅、一磅铁锤各一只,铁淘耙一把,铁板耙一把,另有土箕、木勺、钢丝弓等。

碓户向矿主购买矿石后,用独轮车运到河边,再用船运到水碓边。下脚龙碓和鼓儿碓多设在水沟旁,那还要用独轮车将矿石又从河边运到碓旁边。

东河和南河在春夏期间水满,秋冬水浅,所以船运也必须在前两个季节进行。里村有一叫方昶的碓户,秋季要矿石使用,因水浅,他雇来好几个竹排装矿石。竹排吃水浅,便于航行,可却引发了船帮的讼诉。浮梁县法院裁定:碓户雇请船只或竹排任其自由,不受限制。此后,装运矿石四季皆有。

装来的矿石倒在河边或沟边,让水冲涮余泥,之后,用八磅铁锤打碎,再用一磅铁锤敲成鸡蛋般大小的石块,然后倒进碓臼。碎石舂成细末后,双手抱住碓脑,挂在预先吊好的绳索或篾环上,用铁勺将粉末舀起,过筛倒进淘塘。

当取了五臼细末,淘塘就加水,用铁耙来回搅动,搅成浆糊状后,用木勺舀到淀塘里。淀塘里的泥浆约淀六小时后,放开隔墙半腰的洞孔,淀塘里上面的清水回流到淘塘,再用木勺将泥浆舀到干塘,或者舀到清扫后四周用泥巴作拦坝的地下,让其自然干燥。泥干燥到可以成堆而不下沉时,便可制不。

制不时,先将湿泥搬到桌上,堆成小堆,另把托板托着木盒放在桌上,抓一把干粉末,撒在盒子内空和四角,再抓一团泥,揉成圆状,用力搭在盒子里,再用手拍紧,然后用钢丝弓锯掉余泥,盖上碓户牌号印,退开盒子后面的活档子,取下盒子,托板托上湿泥坯,侧着放在货架的吸水砖上,一块不子便制成了。

缭车碓车身大,动力足,碓臼多,在雨水均匀时,每车年产量可达14万块。但对水源要求特别高,故建造得比较少。下脚龙碓对自然条件的要求适中,建造最多,每车年产量约5万块。鼓儿碓虽然造价不高,但动力有限,每车年产量只有2万块。这三种碓的建造,使大小河流和大小水沟的水力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既降低了加工成本,又保证了景德镇产瓷原料的供给。但也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雨水好的年份,可生产九个月,遇到干旱,则不到半年。

碓户雇工的不多,资本大的每碓也只

有2到4人。受雇者又多为半工半农,即又在碓棚生产,又在自己家里种田。他们的工资按件核算,每一小万块(即1万斤,计2500块,每块4市斤),可挣干谷5石(每石130市斤),包括伙食以及过节、过年的酒菜在内,一年可挣干谷40石,可舂成大米4500余斤。

瓷石

碓户与白土行(即牙行)一般都有固定的买卖关系,称“宾主”,成品由白土行经销,并送货上门。有的碓户则直接售给窑户。

三 高岭土矿床的开采与加工

高岭土为土质土,主要由颗粒细小的高岭石和埃洛石所组成。南宋以前,制瓷只用经风化了的石质土,史称“一元配方”。后来,地表面经风化的石质土采掘殆尽,而地下开采的石质土性软,在高温下成不了瓷,于是,人们发现并应用高岭土掺和石质土方可成瓷。史称这种配方为“二元配方”,并一直沿用至今。

最早发现并应用于制瓷的高岭土产于浮梁瑶里麻仓村,时称“麻仓土”,由于这种土非常珍贵,被列为官土,只限于“御用制瓷”。后来又在东埠高岭村发现了高岭土。清同治八年(1869年),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来高岭村考察之后,著文向全世界介绍高岭矿石,此后,欧美各国都将此类矿石称作“高岭”,高岭土由此成为国际通用名词。

由于高岭土是由细小颗粒状矿石所组成的土质土,所以矿床的开采比石质矿要简便得多,只要找到矿源以后,用铁锄挖掘即可。故矿主将开采和加工连成一体,省去了中间环节。但在开矿前,也要聘请有丰富经验的“扶塘师傅”,负责勘察矿床、取样试烧以及开矿井、搭工棚、淘洗加工等工作。

矿床经勘察选定之后,取原矿土数斤用水分几次淘洗,洗净杂质晒干后,取一二小块送到窑里“试照”,如果质量符合要求,含土率又在50%以上,就立即开采。有的矿床含土率仅30%,如迫切需要,也着手开采。

开采的方法也是分明矿和暗矿,即露天开采和坑道开采,采取哪种方法,视其离地面深浅而定。

露天开采较为简单,只要铲除地面杂草灌木,刨开淤泥积石后,从上往下挖掘即可。这种方法成本低、效率高。有的矿床较深,便采取坑道式采矿,尽管连连支撑“厢树”和“扛眠牛”(支架),由于矿体酥松,因坍塌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常有发生。后来,不是矿源非常丰富之地,均采用露天开采法。

矿坑确定之后,选一块地势平坦且又向阳的地方为摊棚。摊棚为大草棚,结构简单,面积随矿床多寡而定。棚内顺地势挖坑,用石料砌成上中下三个阶梯式的连体大窖,每只窖长约6米,宽约5米,深约0.8米。每只窖之间的墙壁中,各开闸门一方,为关放水浆用。有的矿主,将窖开在露天之下,但也要搭一个较小的草棚,为将矿土制成砖块状之处。还有一道重要设施为水沟,沟很长,顺地势而挖,直到连接水源。所经过的地段,有的用石料砌结;若山脚是岩石,则必须开凿;有的地段地势低洼,便用竹枧为渡槽。水沟的宽与深视情而定,有的长达一二里之遥。

人们挖出矿土后,倾倒在沟里,利用水的冲击力,将溶化了的泥浆冲入窖中。有的矿坑离作坊很近,就直接倾倒在第一层窖中。泥浆或矿土达到一定的积量时,关闭水源,用铁耙反复搅动,数分钟后,渣滓沉淀于窖底,再放开闸门,泥浆经过筛滤流入第二层窖中。又反复搅动,沉淀后放入第三层窖中。经过两次过滤,已是纯泥浆了,这时,用2斤石膏溶于水,倒入窖中,约20分钟后,开闸门放出清水,尔后用木棒在沉淀了的稀泥上挨次拍打,使内含的水份挤出于面,用勺舀出,下面便是带有粘性的湿土,再用铁丝为弦的木弓,将湿土锯成块状,取出后放在桌上稍事晾干,然后印制成砖块状。

打砖的长桌用厚木料制成,砖匣用四块可拆开的木料制成,底下另有托板。砖匣的内空根据砖块体积而定。明砂高岭印成的砖块很小,长约8厘米,宽约6厘米,厚约3厘米,重量约16两为1斤的4两(合今秤2.5两),故不称作“不子”。星子高岭印成的砖块大,长约14厘米,宽约10厘米,厚约8厘米,重量约3斤2两,袭沿称“高岭”,也不称“不子”。打砖槌亦为木制,捶打时,取一团泥,填满匣的四角,捶打要结实,再用弓锯锯掉上面余泥,盖上货主牌号印。制成的泥坯或放在货架上晾干,或码放在露天下晒干,至此,全部工序完毕。

劳动组合一般为七八人,除扶塘师这个工头之外,没有工种之分,从采矿、淘洗、打砖、晒干全部完成。一窖泥的制作称“一伕泥”,星子高岭一伕泥制泥坯500块,一天可制二伕泥。这种工人多数为当地农民,有的矿亦雇佣闲散劳动力,没有行帮组织,工资为计件结算⑵。

四 品种及其矿区

白土品种繁多,质量亦各有异,各矿区开发的历史亦各有长短,现按不子、高岭土、釉果三类的顺序逐一介绍。

(一)不子类

祁门不子

祁门不子简称“祁门”,产于安徽省祁门县,其境内的东乡、南乡、西乡都有这种土的矿藏,其中南乡的为优质土,曾是御窑厂钦定的“御用瓷土”。

据《祁门文史资料》第一辑有关史料介绍,自明代起,就有不少祁门人到山水相连的浮梁业陶,有陈公某某根据多年业陶的经验,认定祁门也有瓷土矿,于是他回到原籍,在大北埠开采瓷土,这是祁门最早的瓷土厂。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其《天工开物》中也说:“土出婺源(应是浮梁)、祁门两山。一名高梁山(应是高岭山),出粳米

土,其性坚硬;一名开化山,出糯米土,其性粢软。两土和合,瓷器方成”。这里说明了祁门不子呈色洁白,性质粢软,是制作高档细瓷的上乘原料。

不(dǔn)子房

清顺治年间,在南乡亦发现了瓷土,并在坪里背后开采。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南乡贵溪村的胡钦选在郭口桥发现并开采瓷土。乾隆年间,又在双凤坑、栅木坑、丁村墈、方年老等地发现了瓷土,水碓发展到几十家。咸丰年间,胡钦选六世孙胡春馨与双河口瓷商陈培德,在西乡伊坑吴村发现瓷土,并合资开采,从两人名字中各取一字为牌号──“培春”。同治四年(1865年),胡春馨之子胡元龙,根据白岳地脉趋向,由楠木岭经东坞坑,过杉木岭,转狮子岭,直到东乡庄岭村,发现了太和坑蕴藏着优质瓷土,即独资开采,取牌号为“胡春培”。御窑厂用这里的瓷土为坯料,烧出的瓷器洁白细腻,得到皇帝的赏识。此后,御窑厂的瓷器,均以太和坑瓷土为主要原料,并钦定太和坑为御用专矿,一般民窑不得采用。御窑厂还颁给胡培春号小黄龙旗一面,将旗插在船头上,任何关卡免检放行。

同治八年(1869年),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在考察浮梁高岭土之后,到这里作了重点考察,他回国后,将高岭土、祁门不子的土质及开采情况,写入了其著作《中国》,向全世界传播。宣统三年(1911年),胡培春瓷土在南洋劝业会举行的各国土特产展赛会上获最优奖。民国4年(1915年),胡培春的太和坑、林家坞的瓷石矿和制成的不子,参加巴拿马的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章。由此,祁门找瓷石矿之风再度兴起,在庄岭一带,先后发现了永德坑、四美坑、洪太坑、日顺坑、葫芦坑、胡家坑、公司坑等十多处,最盛时期采矿制不多达50多家。胡培春号和其他厂家,还在景德镇开设白土行,销售自己的产品。由于质量好,常常供不应求。

祁门不子经李希霍芬的介绍和在国际博览会获奖后,使某些制瓷国家垂涎三尺。民国8年(1919年),上海某瓷商与日本人勾结,以40石大米1万斤(2500块)的高价,先购得40万斤,准备转运到日本,经江西瓷业公司经理康达请示安徽省主席许世英下令禁运,才使得景德镇制造细瓷的原料得到正常的供给。

民国24年(1935年),江西陶业管理局对景德镇瓷业原料进行了一次普查。普查报告发表于《民众月刊》第七期。摘录于下:

祁门瓷土产于祁门县东之30里横路头附近之吴坑等处,现在开采土坑有老鼠仓、义顺坑、葫芦坑等处,停工未开者有四美坑(因土硬未开)、洪太坑(无资开采)、许家坑、(在许姓祠后,因迷信未开)、果子坞(成本过重)等处.此地因地系万山重叠,树木荫浓,道路多起伏曲折,居民多持种山场为业,无大村落,均是零星散布,土坑为私有合股经营者居多.如向人租赁开采者,每年约纳租金70元左右,所采土量不受限制,大约每条坑每年最少可出土50万斤,每万斤在山售价计洋10元。

原料采取方法 该地矿石是用明坑法,采取时只须尖锄劈挖,不用炸药。

矿厂状况 自祁门县五六十里外直达庄岭脚下,沿溪河两岸如大河滩、七里亭、石壁下、吴埭等处均有碓厂,小车居多,现在开碓者有大车3乘,每车12支碓,小车40乘。荒废未舂者,大车1乘,小车40余乘。

粉碎与制造 粉碎与制造与瑶里釉果同。不过淘洗池、沉淀池多有用松木板制成,高出地面二三寸,比乱石砌成者清洁。

运输方法 吴坑一带碓厂所制之货,概由肩运至横路头下5里之石壁下,再由竹排装至祁门县城(每排载重800斤),如祁门县城附近之碓厂,亦用竹排运至县城交卸。上年水满时,由祁门县城上船,直达抵镇,如至下年水少时,仍由竹排运至宝石(此处距城90里),再交船运,但石壁下及县城均设有堆栈,县城并有代运行家。再赣皖公路线经过石壁下、横路头等处。

交易方法 由牙行代为买卖。

产额 全部开舂,全年可出300余万小块,民国24年约出200余万小块。现存山未售者亦有200余万小块。

价格 民国24年,1万小块最低时100元,最高时150元。以1万块小块计算,即2500大块,每大块计重4斤。

从上述材料看,只是将东乡产土情况作了介绍,字里行间,显示出衰落的景象。不久,抗日战争爆发,由于瓷器滞销,使祁门整个瓷土业都受到了很大影响。胜利后,又恢复了原来的生机。

1951年,祁门县成立国营祁门瓷土厂,所有产品供应景德镇。1952年,景德镇原料公司因故停止收购祁门不子,造成祁门瓷土厂积货如山,经济紧张,不得已改为砖瓦厂。1953年冬,景德镇因制国家用瓷的需要,经江西省政府与安徽省政府协商,祁门恢复瓷土生产。1955年,祁门瓷土厂扩建为祁门瓷厂,生产的瓷土除自用以外,还供应各产瓷区⑶。

猜你喜欢
瓷土祁门长约
介福水洗瓷土的开发与应用*
利用花岗岩骨料制作瓷土的实验探索
一种新的电锥加工线*
——连续式钢制电锥瓷土加工线
边走边看
树枝变虫虫
厘米和米的争吵
祁门红茶文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祁门傩舞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全民健身视角*
理学、商业与宗族——祁门韩楚二溪汪氏研究
族谱撰修与宗祧承继——以祁门高塘王氏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