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玉鑫
创新监督方式 增强监督实效
——静海区人大常委会对区政府“四清一绿”工作开展专题询问
魏玉鑫
今年6月份,静海区人大常委会首次对区政府实施“四清一绿”行动情况开展了专题询问。这是一次创新和拓宽监督形式的有益尝试,取得了明显效果,获得了宝贵经验。
专题询问题目的选择直接关系着政府的重视、社会的关注和询问的效果。我们坚持开门搞监督:通过区人大常委会网站向社会征集题目,通过信函向代表征集题目,通过座谈会向政府部门征集题目,通过主任会议向各室委征集题目。最终征集到专题询问题目15个,经主任会议反复研究,确定把关系美丽静海建设、社会普遍关注、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四清一绿”行动定为进行专题询问的题目。在确定专题询问题目时我们做到“三个结合”:与中央、市委、区委重大决策部署相结合,与“一府两院”持续推进的重点难点工作相结合,与需要迫切解决的民计民生问题相结合。
“四清一绿”行动是“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即,清新空气行动、清水河道行动、清洁社区行动、清洁村庄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工作覆盖面广,涉及法律法规多,专题询问前的法律和业务培训非常必要。4月份,区人大常委会利用2天时间组织了常委会组成人员、城建环保工委委员、乡镇人大主席、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培训会议,采取专家学者讲课和听取汇报的形式,学习了立法法和监督法。与会人员深刻认识到,专题询问不仅是法律赋予人大的监督职权,也是支持、帮助“一府两院”积极改进工作的迫切需要,从法理和实践的高度提高了对开展专题询问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大家还学习了中央、市委、区委相关政策规定以及环境保护法、我市绿化条例、水
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听取了区政府关于“四清一绿”行动情况的工作汇报,成为了专题询问前的“知情者”。
静海区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进行专题询问。
专题询问题目确定后,区人大常委会精心制定“四清一绿”专题询问调研工作方案,深入开展问前调研工作。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常委会领导分组深入到20个政府部门和乡镇召开10余个座谈会,各工作委员会累计深入基层走访群众140余人次,发放调查问卷、征求意见书220份,全面了解“四清一绿”行动工作总体情况。通过调研归纳总结存在的问题20个,整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22条,深入细致的询前调研活动为专题询问作了充足的准备。
在专题询问问题的选择上,我们充分借鉴市人大常委会的成功经验,选取政策性强、具有解惑答疑性质的5个问题提前告知区政府,另外选取的群众普遍关注的6个问题没有向区政府公开,目的是减少“规定动作”,增加“自选动作”,让政府有所压力,做好充足的应答准备,避免专题询问流于形式。确定询问问题我们注重“度”的把握,既不能太浅,太浅了就会敷衍了事,草草收场,也不能太深,太深了就会让问答人承受不了,出现抵触情绪。
“处理生活和工业污水是‘四清一绿’行动的重要一环,静海撤县设区,与之相匹配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依然较为落后,那么今后在污水处理厂的规划建设方面,政府有哪些计划?”周宝玉委员率先提问。水务局负责同志详细地阐述了当前静海污水处理现状,系统地介绍了各污水处理厂和废酸处理中心的建设及运行情况,最后从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规划建设,加强配套管网提升改造,积极探索污水资源收集整合等方面进行了回答。
“静海区的空气污染pm2.5监测在全市排名落后,主要原因是什么?今后的工作中政府从哪些方面入手,着力提升我区的空气质量?”姚淑芬委员提问。环保局负责同志从地理、气候、产业布局、人为因素等多个方面,对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与解答,并从着力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开展扬尘防控,综合治理污染排放等多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
一问一答、你来我往,询问人抓住了“四清一绿”工作中的关键和要害,直面矛盾、不走过场。区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按照职责分工对提出的问题详细解答,态度诚恳、实事求是、敢于担当、措施有力,询问人员与政府部门负责人一起“现场办公”,形成了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合力。
区人大常委会不仅关注政府部门答复情况,更注重承诺后的落实情况,促进专题询问成果的转化,使专题询问达到最佳效果。一是梳理交办。专题询问结束后,形成常委会审议意见交区政府办理,要求三个月后向常委会书面反馈整改落实情况。区政府第一时间召开交办会,落实政府各职能部门责任。二是跟踪督促。按照专题询问实施方案的要求,区人大常委会将定期邀请常委会组成人员开展视察检查,加大审议意见的跟踪督办力度,常委会将专门听取区政府关于“四清一绿”行动专题询问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汇报。今后,区人大常委会将完善专题询问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监督考核机制,保证专题询问审议意见落实到位,提升专题询问效果。
(作者为静海区人大常委会调研室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