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费尔丁笔下的剩女成长记

2016-12-03 01:58程瑶
电影 2016年11期
关键词:达西单身日记

文/程瑶

好莱坞揭秘

海伦·费尔丁笔下的剩女成长记

文/程瑶

HELENFIELDING

9月16日,改编自“鸡仔文学小说鼻祖”海伦·费尔丁(Helen Fielding)的《BJ单身日记》第三部《BJ的孩子》在伦敦上映。不足一月全球票房超过1.2亿美元,欧洲表现尤其亮眼。在全球影市普遍低迷之时,这部爱情喜剧助其出品公司Working Title,成为第一家出品电影的总票房破10亿美元的英国电影公司。从2001年《BJ单身日记》2.8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到2004年《BJ单身日记:理性边缘》的2.6亿,这个嗜烟酗酒、事业屡屡受挫、一出场就窘态百出、穿衣品味超差、对自己身材管理又极其失败的英国胖妞,却成为亿万对爱情仍有憧憬的都市女人的偶像。

一个流行二十多年的题材:三十岁、单身、都市女性的爱情故事

作为英国著名编剧理查德·柯蒂斯的牛津同窗、至交好友兼某任前女友,海伦·费尔丁从牛津圣安妮学院英文专业毕业后在BBC做记者。

之后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在非洲寻找灵感,回到英国后在泰晤士报旗下的《星期日泰晤士报》当编辑,而后在《独立报》开设自己的专栏,这就是日后那本畅销小说的雏形。BJ的工作经历,无论是在出版社做编辑,还是在电视台做节目制片人,那些生动的细节描写,显然来源于被升华后的费尔丁的日常。看上了影视改编潜能,马上预定电影改编权,着手开发。果然,开发工作刚开始,平装版一上市立刻成为畅销榜冠军,在三十多个国家狂销四百万册,仅英国本土,就卖出一百五十万册。费尔丁甚至创造了流行小说新趋势——三十岁上下、单身都市女性的爱情故事,成为以后二十多年畅销小说的一种重要题材。

但这个牛津毕业的女学霸,一开始根本没把这个故事当回事,开专栏完全是为了给自己第二部小说——一部讲述加勒比海地区文化差异的严肃小说赚点外快。“我和我的编辑有次吃饭的时候谈到我那本小说有多无聊,她忽然建议我说:嘿,为什么不把BJ的故事发展成小说?然后我说,好吧!”

小说出版后没有马上登上畅销排行榜,但出品过《诺丁山》的Working Title却

就算费尔丁首次触电,但负责该项目的制片人知道,小说中充满自嘲却风趣、可爱且幽默的语言风格,是其他任何编剧都无法替代的。当然,他们也知道请来经典英剧版本的《傲慢与偏见》

的编剧安德鲁·戴维斯帮费尔丁进行剧本创作。英国爱情电影首席编剧理查德·柯蒂斯也加入编剧团队,“理查德·柯蒂斯非常擅长讲述浪漫、有趣的电影故事。我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而谈到改编的过程,费尔丁显然是“痛并快乐着”,“写剧本和写小说真是太不同了——比我想象中的还要不同很多!小说是一个产品的终点,而剧本仅仅是一个蓝图,每一句话必须有着足够的作用。总之,你只有九十分钟能让观众融入故事。”

解构《傲慢与偏见》,设置两男追一女的套路

其实,《BJ单身日记》本身也是改编小说,灵感源于《傲慢与偏见》。但学习并且致敬经典的小说很多,加之近年古典主义小说并不流行,为什么偏偏是BJ系列可以异军突起?因为在构架整个故事的时候,费尔丁就想到了——如果仅仅照搬《傲慢与偏见》显然行不通——毕竟在当代社会,金钱地位的差异已不是最大的矛盾冲突。你不能写一个现代版的伊丽莎白比她的达西先生要穷,就算是一个离婚女性或者单身妈妈和白马王子的爱情故事,也显得有些过时了。

普通玛丽苏和傲慢贵公子的套路已然落俗,但两男追一女的结构只要细节做好,就是百发百中。《傲慢与偏见》里的达西先生没有爱情上的竞争对手,于是,达西先生少年时期的密友、曾拐骗他妹妹私奔的反派人物乔治·韦克翰,在《BJ单身日记》中被费尔丁改写成一个曾经和达西的老婆出轨的情场高手、BJ的顶头上司丹尼尔·克里弗。而达西先生本人,变成了外冷内热、嘴毒心软的人权律师马克·达西。一个温柔似水套路百出,一个正义优雅满身腔调,当两个这样的男人摆在一个平凡的单身恨嫁女面前,任何一个女观众,都不会错过这样的剧情!

BJ形象:古典的灵魂,屌丝的外表

三十岁、单身恨嫁、烟酒如命、体态走形、一事无成、穿衣品味差、尴尬癌患者、智商掉线、自带被黑笑点,是所有女人都想规避却或多或少也自带一点的体质,虽然我们都不想承认。而BJ却集齐所有标签——被马克·达西形容成“说话不经大脑、像烟囱一样猛抽烟、像鱼一样灌酒、穿着像她妈妈的女人”。“我只是想要告诉人们,做一个普通人没什么,”费尔丁在一次采访中笑谈。也正因此,每个女观众才有共鸣,就像我们每个人都害怕BJ在开场时独白中说的,“我终于觉悟了,除非我有所改变,否则酒将会成为我的终生伴侣,而且我会又丑又胖地死掉,尸体直到死了三星期才会被发现,并且已经被狗吃了一半。”

电影一开场,主题曲“All By Myself”就有一种深深的都市孤独感代入,“孤独一人,我不想在孤独一人”的歌词,直戳每个人脆弱的神经——这样大的城,这样多的人,竟找不到一个让你愿意共此余生的伙伴。穿着红色的睡衣和灰色睡裤的BJ,圣诞夜独自一人窝在沙发上抽烟,电视里播放着深夜情歌。起身按了一下电话,电话里响着“您今天没有留言”,失望的她把杂志卷起来当做话筒跟着音乐唱,那种都市普通女人在爱情中跌跌撞撞头破血流却仍然没有结果、在孤独的夜里癫狂的状态,让每个单身女人感同身受。

“窘”和“普通”贯穿了BJ的生活,上司只会盯着她的胸:“他既不知道我叫什么,也不知道我在做什么”;智商几乎从未上线,主持新书发布会,被上司现场打脸:以为话筒坏了其实只是没把开关打开;好不容易鼓足勇气走出失恋的阴影来到电视台做出镜记者,第一次出镜就被拍到从消防管道上滑下来的大屁股;在《BJ单身日记:理性边缘》中,给达西打电话大谈特谈昨晚他的床上表现,电话中传来的却是,“布兰杰特,我在和墨西哥国际特赦组织主席、墨西哥贸易与工业次长开会,而且免持听筒。”

但为什么这样的一个布兰杰特,却令全球女性观众念了十五年,让电影中的两位帅哥神魂颠倒?这个看似糟到一无是处的女人,灵魂的层面存在着如《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那样古典气质。伊丽莎白骄傲,因为无意间听到达西先生

吐槽她家毫无品味和地位而拒绝了达西先生的第一次邀舞;BJ也是骄傲的,受到丹尼尔的欺骗果断选择辞职。伊丽莎白有点傲娇,当着达西先生的面和别的男人弹琴跳舞、甚至和他最讨厌的人说话;BJ也一样,当丹尼尔在邮件里和她调情,“你忘了穿裙子了吧,裙子生病了么”,布兰杰特回复,“裙子没有生病,也没有缺席,管理阶层对裙子的偏执让我感到惊骇,我看裙子没有病,管理层倒是病了。”

BJ最可爱的,是内心的善良和乐观。她以让父母破镜重圆为己任,父母在第二部中复婚,很大程度上是她的功劳。为朋友两肋插刀,闺蜜失恋陪煲电话粥,一起骂渣男。虽然单身,但从未放弃对爱情的憧憬,在任何时候都不卑不亢,就算自怨自艾,也决不在人前。BJ身上有我们每个普通人拥有的优点,而如果她的真命天子被这样普通的美好所吸引,那作为观众,说不定真的会畅想,我的春天还远么?

尖酸刻薄又风趣幽默的对白

BJ那本闻名世界的“日记”上记的,是她独有的幽默风趣而又直击人心的语言。为了让电影看上去“原汁原味”,费尔丁精心筛选出那些符合电影情节,又曾经让读者们捧腹大笑的句子,化成BJ的内心独白,

“此时若想为未来而奋斗,似乎不太可能,只好吃尽冰箱里所有的东西。现在,我有两个选择:认命地永远做个单身老女人,死后被狗吃了;或者不认命。我选择不认命,我绝不会被英国的坏男人和美国的竹竿子女人打倒,所以,我选择伏特加和夏卡康的歌。”结束了和丹尼尔失败的感情后,BJ积极找工作、锻炼身体、看书。而当布兰杰特第一次采访失败以后,忽然想起了她必须要去一个全部是已婚人士参加的聚餐,她这样独白说,“真棒,我现在成了全国的笑柄,屁股比西瓜还大,一个家庭破碎的女儿,一事无成,还有——糟糕!我约了美嘉和杰米吃完饭!和洋洋得意的夫妻吃饭,已经很倒霉了,和一群这样的夫妻吃饭……感觉要悲剧了……”聚餐的时候有人问,“为什么现在很多三十多岁的女人都不结婚?”她耸耸肩回答,“我不知道,我想,就算在衣服的包裹下,全身都在巅峰状态下也没有用。

BJ和达西的表白方式也充满风趣。当马”克·达西在聚会中看到落寞的BJ准备离开,“我一点也不觉得你像白痴,有时候你的确很滑稽,你妈妈也很奇怪,而且你的演讲实在太恐怖,说话不过脑子。我发现,在那次咖喱火鸡餐会见到你,那次我不但非常不礼貌,还穿了一件我妈妈前一天逼我穿的可笑的驯鹿毛衣,但是事实是,我想说,坦白的说,我喜欢你,就是你现在的样子。”当BJ发现自己误会了达西,在达西父母的结婚纪念日,她说,“你曾说过,你喜欢我现在的样子,我对你也有同样的感觉。你妈常买些无聊的东西,今天就是个例子。你自大、任何场合都说错话,还有你鬓角的长度,实在是需要调整。但你是个好人,而且,我喜欢你。”两人的表白如出一辙,历数对方令人的缺点,却仍然希望有机会成为对方喜欢的人,这样的表白谁不动容?

无论小说还是电影,费尔丁透着愤世嫉俗、讽刺和自我嘲讽,但她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却是尖酸刻薄的表面下,涌动着温暖、希望、爱和乐观。费尔丁也曾在BJ品牌之外,尝试创作严肃文学,甚至尝试写间谍小说,但当那些尖酸刻薄没有了温暖的内核,自然也就少了读者的喜爱。

《BJ单身日记》上映十五年后的今天,她又一次把一个和达西离了婚、事业上小有成就、意外怀了孕不确定孩子爸爸是谁的BJ带回观众视野。在《BJ单身日记:BJ的孩子》中,虽然人到中年,但还是那个经常闹笑话惹尴尬、时刻智商下线且说话不过脑子的BJ,而她的马克·达西,仍然是那个爱着她的“达西先生”。虽然写不了严肃文学,虽然可能一辈子要和这个自己创造的“女屌丝”共荣共辱,光凭全世界对于BJ这个故事的关注,足以让费尔丁人生开挂。

猜你喜欢
达西单身日记
一分钱也没少
调查:七成单身者患有“恋爱拖延症”
傲慢与偏见
钱包风波
41岁,我单身
单身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