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康妮
封面故事
如果你是从《万物理论》开始了解“小雀斑”,那远远不够!
文/康妮
EDDIE REDMAYNE
毫无疑问,“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Eddie Redmayne)与“哈利·波特”的衍生新系列《神奇动物在哪里》(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连出品方华纳都不曾否认这一点:
2013年9月,华纳宣布启动《神奇动物在哪里》的时候,雷德梅恩就是男主角纽特·斯卡曼德(Newt Scamander)的第一人选。只不过,他坚持一定要看过剧本才能考虑是否接受。
“我一定要演这部电影,”接受采访时的“小雀斑”说,“对我,这只是一个是否能够抓住机会的问题。读罗琳的剧本,我的思绪完全飘起来,太让人兴奋!而最令我惊讶的是,它不仅有趣,还有点恐怖,同时还很浪漫。最终,我完全被它感动和折服。”
无论是不是“哈迷”,对这部将在11月18日与北美同步上映的电影,都不可能没有期待。而这也是埃迪·雷德梅恩第三次出现在国内的银幕上。
比起那些好莱坞老牌明星,虽然有奥斯卡最年轻的影帝加身,但凭着34岁的年纪、出演过的知名电影不过《悲惨世界》(Les Misérables)、《万物理论》(The Theory of Everything)、《丹麦女孩》(The Danish Girl),亦非系列电影,这样的几率称得上高。
而他上一部国内上映的《木星上行》(Ju piter Ascending),主演们的颜值固然超高,导演沃卓斯基姐弟(或者,沃卓斯基姐妹?毕竟当年拍片的时候他们还是姐弟)也堪称炫技狂魔,但那只是一部花哨的商业电影,至少这次,我们可以期待在J·K·罗琳亲笔操刀下,《神奇动物在哪里》能有一个更吸引人的故事和更完美的角色出现。
“我最喜欢的‘哈利·波特’电影是最后一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 ws: Part 2),过去两年,我一直在反复
看这两部最终章,而拉尔夫·费因斯和丹尼尔·雷德克利夫的那场终极对决是吸引我的最大理由。魔法棒发出的巨大光束是后期制作的,实际上在他们表演的时候什么都没有,我反而被这种像歌剧一样的表演风格深深地震动了。”
毫无疑问,那场生死决斗是最终章的精华,虽然华纳为了利益最大化活生生拆成了上下集上映,但没人能否认这最后一部不值得看。接受了《神奇动物在哪里》的“小雀斑”一直从8部《哈利·波特》中寻找灵感和借鉴,他的选择也称得上正确,毕竟这部电影的导演同样也是后几部“哈利·波特”的导演大卫·耶茨。
那么他最喜欢这系列里哪一本书?他的回答居然是第一部,因为那让他想起了和弟弟一起阅读这神奇的魔法世界的经历。
“小雀斑”扮演的纽特是个被英国魔法部雇佣的魔法师,跟动物作伴让他觉得比跟人类在一起更舒服。作为环球旅行的一站他来到纽约,却因为随身行李箱里的“神奇动物”们的意外逃走,不得不跟美国魔法部(MACUSA)打起交道,否则,这将成为引发魔法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魔法师就一定有魔法杖。看过8部“哈利·波特”一定知道,魔法杖是会自己选择魔法师的。但“小雀斑”也有将自己的想法融入魔杖:
“我以为拿到的会是随便一个什么魔法杖,没想到,道具设计师和我跟导演耶茨一起商讨了很久,到底纽特应该拿什么样的魔杖。他不是个惹人注目的人,所以我觉得他的魔杖也该很简单。我们决定用灰木制作,上面还有擦伤和烧伤的痕迹,这样才能感觉到他带着它周游了世界上很多地方,这是根有历史的魔杖。”
至于手柄部分,“他们讨论是用皮革还是用牛角一类的角质,我不喜欢动物产品,而且纽特也是个动物学家,更愿意身处动物而非人类之间,最后他们想到了磨砂的贝壳,有一种珍珠贝母的光泽感。所有这些讨论,这些反复修改都让我觉得自己的像个9岁的孩子,当我真的拿到这跟魔杖的时候,兴奋得想跳舞!”
根据最新消息,这部衍生剧新系列从三部扩展到了五部,《神奇动物在哪里》的剧本由J·K·罗琳亲自完成,也是电影的唯一编剧,这跟她以往先有畅销小说再改编成电影完全不同。可以想象,未来陪伴我们的除了为了完成计划中的那本《神奇动物在哪里》而环球旅行的纽特·斯卡曼德先生,还有在他随身携带的看似普通旅行箱里,装满的他一路捕获的各种动物,多达75种。
在大致了解这部电影和“小雀斑”的角色后,应该回归主题,聊聊这个新系列中的主角,埃迪·雷德梅恩。
如今是个流行标签的年代,戏剧演员、模特、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艺术史专业二等荣誉学位毕业外,“小雀斑”最大的标签,是史上最年轻的奥斯卡影帝,同时也是奥斯卡、金球的双料得主。但假如你是从《万物理论》才开始知道有这样一个很会演戏的英国演员,那实在太肤浅。
诚然,在拿到双料影帝的《万物理论》里的表演不能不说精彩。为了扮演霍金,他与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相处。霍金是逐步失去行动意识的,伴随的肢体和情感也是一个复杂的递进过程,但拍摄顺序不可能与整个时间过程相统一,会随时跳跃。为此,他把每个时期霍金心理、学识、以及肌肉萎缩的状态编纂精分,放在iPad里,方便任何一场戏都可以精准调取出表演状态,这几乎称得上是发明一套表演方法论。
也只有这样的表演才能打动霍金——当拍摄接近尾声,霍金被邀请一起“鉴定”影片。当放映室灯光亮起,“小雀斑”看到护士轻轻抹去霍金眼角的泪光,他用语音合成器传递出这样一句话:“影片总体属实。”几天后,这位科学家专门发了一份电子邮件给电影公司,对“小雀斑”的表演评价是:“在观看影片的某些时刻,看着雷德梅恩就像在看我自己。”
在《丹麦女孩》中,他挑战的是另一位真实人物,上世纪20年代丹麦画家伊纳尔·魏格纳(Einar Wegener),50岁时为了成为真正的女人,接受了子宫移植手术,这实际上也是世界第一例变性手术。真实故事中的边缘性和惊世骇俗让电影最终做了大幅修改,但当“小雀斑”换上华服出现在镜头前、对着镜子顾影自怜的时候,你仍能看到他从内心升腾起的女性意识和觉醒的欲望。
就算是那部失败的商业电影《木星上行》,“小雀斑”都没有让故事的软弱影响到自己的表演。一个性格阴郁残暴、手段卑劣嗜血大反派,一言不合就大开杀戒,同时又极度渴望母爱、缺乏安全
感。这种矛盾性格和敏感的神经质在他眉眼手足间若隐若现,看到最后对这个反派没有厌恶更多的是同情与悲悯。
但我真正建议你去看的,却是2013年BBC制作的上下集迷你剧《鸟鸣》(Birdsong),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普通军官和驻地姑娘的爱情故事。整部片拍得波澜不惊,但从那时候开始,“小雀斑”的眉眼动作里就都带着戏,对战争的恐惧、对爱人的思念,特别是对生存的渴望,都如同在平静的死水下有暗流涌动。用英国媒体的评价是:“足以好到让成年男性流泪。”
同样细腻表演在他更早期的作品《欲孽迷宫》(Savage Grace)和《我与梦露的一周》(My Week with Marilyn)都有出现。这两部电影拍摄的2006年和2010年,初到好莱坞还算不上有名的“小雀斑”被女主角们的光彩掩盖了不少。
只有当你看完了所有这些电影,才能理解,比较起华纳为纽特·斯卡曼德这个可能会开创新的魔法时代的角色选择的备选名单中,同样来自英国的新生代男星的尼古拉斯·霍尔特、马特·史密斯以及卢克·纽贝里,“小雀斑”的优势到底在哪里——往往真正优秀的演员不一定必须接受专业的训练,他的知识背景和对演技无止境的探索挑战,能让他驾驭更多更复杂的角色。
>>链接:《神奇动物在哪里》是魔法家庭必备书,也是霍格沃茨“奇兽饲育学”教材。只是里面提到的那些神奇动物到底长什么样子?要怎么跟它们相处?在没看到电影之前,“小雀斑”为我们揭开了一部分迷底:
护树罗锅(The Bowtruckle)
虽然纽特明白不应该对这些怪物有特别的兴趣,但他还是忍不住喜欢上了这种动物。这也是“小雀斑”的最爱:纤细,长得像植物一样的护树罗锅因为能让自己融入树叶儿很难被发现。纽特有4只护树罗锅,只吃昆虫,对主人百分百忠诚。“他们特别会开锁,有一只最特别的护树罗锅叫皮克特,也是纽特的最爱,总是把它放在自己的上衣口袋里。”
俯冲怪(The Swooping Evil)
看起来就像是蝴蝶碰上了翼龙,这种蓝绿色的会飞的动物有吸食大脑的能力。“我内心痴迷于俯冲怪,他就像是一个被线挂在纽特的手指上的刺球,你可以像溜溜球那样把它扔来扔去,但他却是相当可怕的生物。”纽特从它身上取到了一些毒液,但还在研究如何将这些毒液加以利用。
隐形兽(The Demiguise)
它有一对大眼睛,看起来像猫头鹰,但身体其他部分却跟灵长类动物一样,浑身毛茸茸,行动敏捷。“它有隐身的能力,所以它们的皮毛可以用来制作隐身斗篷。”经过“小雀斑”这样一解释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它总是很稀有了。它还有预知能力,所以想要抓住它就必须会迷惑咒。
嗅嗅(The Niffler)
嗅嗅是个毛茸茸的小动物,有着像鸭嘴兽一样的鼻子,对亮闪闪的东西有着强烈的欲望。根据“小雀斑”的观察,纽特对它的方式就像是对一个食蚁兽宝宝,“它会把自己卷成一个球,好彻底放松,被人搔肚皮会痒。纽特发现它对亮闪闪的珠宝极有兴趣,为了让它放开这些东西,就会去掻它的肚皮。”
每一个动物都是特效艺术家们在电脑上创造的。和嗅嗅在一起的场景,“小雀斑”会要求动画师帕布洛·格里洛(Pablo Grillo)在嗅嗅的动作举止上有些差别,来帮助他更深入的表演,“我真的害怕有太多在绿幕前的表演,因为我没有那么丰富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