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如钰++聂欧
市场不必过度解读汇率波动,短期贬值、长期均衡波动是大趋势,要避免因恐慌而导致不必要的资本管制政策出台。
10月以来,人民币进入新一轮贬值,引发市场高度关注。11月1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第11天下跌,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当日收盘价格6.8796,创11年来最长连跌纪录。截至11月21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6.8985,仍维持着贬值趋势。
关于汇率波动的担忧和资本外流的焦虑此起彼伏。焦点在于,本轮波动究竟源于何处?如此贬值是否意味着支撑人民币汇率的中国经济正在丧失部分活力?“跌跌不休”的汇率可能将带来哪些负面影响?而所谓资本外流,真实情况又如何?
多位受访专家一再表示,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是境内外政治经济因素变化和美元走强以及“8.11”汇改以来改革与市场共同作用不断凸显的结果,不能片面误读。当前,我国第三季度经济数据总体向好——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7%,且9月PPI同比增长0.1%,自2012年3月以来首次由负转正,因而人民币不具备长期贬值的基础。
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是境内外政治经济因素变化和美元走强以及“81”汇改以来改革与市场共同作用不断凸显的结果不能片面误读。
“市场不必过度解读汇率波动,短期贬值长期均衡波动是大趋势,要避免因恐慌而导致不必要的资本管制政策出台。”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前司长管涛表示。
更有权威专家直言,一些人诟病中国金融系统的强监管模式,但此刻应该庆幸,无论对外汇市场的监管、银行间的控制协调能力,还是政策执行和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中国监管机构都远远强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具备防止风险传导和蔓延的有效防火墙。
短期波动实属正常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一方面是受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大选、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大幅升高、欧洲政治不确定性加深的综合影响,美元指数持续走强,因而人民币对美元走弱。
另一方面,这也是“8.11”汇改后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市场化,供求关系对汇率水平影响加深以及我国人民银行对外汇市场干预降低的体现。
招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谢亚轩表示,近期的波动与市场供求关系密切相关。据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第二、三季度我国银行结售汇逆差分别为490亿美元和696亿美元,“从供求关系来看,目前仍是供大于求”。
此外,诸多业内人士认为,近期的波动还是人民银行对外汇市场干预降低的结果。谢亚轩就指出,人民银行对汇率的考量之一是希望其波动能真实反映国内外市场的供求情况。知名外汇专家韩会师进一步分析称,人民银行有能力控制贬值速度,近期对市场的调控力度降低,其目的是顺应市场贬值预期,进一步释放贬值压力。
在今年9月杭州G20工商峰会上,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曾强调,人民银行会一直坚持市场化的取向,不断完善汇率的形成机制,增强透明性和规则性,让市场对人民币汇率有一个稳定的预期。同时,人民币汇率对“一篮子”货币虽然有涨有跌,但长期来看仍比较稳定。
多位受访经济学家均对此坦言,市场要适应人民币汇率受市场作用影响加大后的长期波动,且通常汇率是反映一国经济实力和发展走向的晴雨表,一旦经济趋稳,汇率剧烈波动将有所好转。当然,当下改革所带来的阵痛会比在经济繁荣期更加明显,但这条路必须坚定地走下去。
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副局长黄晓龙日前表示,2002年以来,人民银行通过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等政策,抓住机会对汇率进行改革,提高了汇率的弹性和灵活性。这些政策储备,使得中国在未来的调整当中将处于相对主动的地位,也为将来的经济发展,包括资本项目可兑换、便利投资等领域的改革,提供稳定的宏观环境和高效率的支持和服务。
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经济数据:我国9月PPI指数同比增长0.1%,自2012年3月以来首次由负转正,10月PPI进一步回升至1.20%;10月CPI升至2.10%,朝目标指数3%靠近。多项经济指数均表明,我国经济运行开始稳中提质。
10月2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王春英也公开表示,我国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运行的格局,虽然人民币汇率在外部环境影响下有所波动,但国内市场预期总体保持基本稳定,短期波动实属正常。
资本外流压力趋缓
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银行结售汇逆差2434亿美元,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逆差2543亿美元,资本外流压力仍然存在。但诸多迹象表明,我国资本外流规模已明显收窄,且受企业债务偿还需求降低、居民部门海外资产配置需求平稳以及我国债券市场进一步开放等影响,资本外流压力正在趋缓。
首先,从规模来看,前三季度跨境资金流出压力呈递减趋势。以银行结售汇逆差为例,一季度逆差1248亿美元,二、三季度为490和696亿美元,与一季度相比明显收窄。
11月16日,外汇管理局公布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银行结售汇逆差等值为146亿美元,较9月下降49%,其中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结售汇逆差环比下降62%,且非银行部门涉外收付款逆差环比下降了69%。
“资本外流压力进一步趋缓。”王春英近日公开表示。
其次,境外投资资本依旧在境内非常活跃。以“双创”领域为例,目前流向我国“双创”的资本规模仍处于高位。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曾介绍,当前支撑“双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仅上半年针对创业企业的可投资资本即高达4100多亿人民币。
而且,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9月公布消息称,包括贝莱德、富达国际、安本资管、瑞银海外、摩根资管在内的20多家国际知名资管集团正积极准备参与外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登记工作,计划进军中国市场。
多位专家判断,投资资本仍在境内活跃,市场有理由相信之前流出的多为国际套利资本,即曾造成我国早期房地产、矿产资源价格畸高以及去年我国股市“过山车”震荡的那部分投机资本。
与此同时,部分驱动我国资本流出的力量正在减弱。
谢亚轩认为,“8.11”以来主要是国内企业的债务偿还需求和居民部门对海外资产配置需求导致了资本流出,而截至今年6月,企业债务偿还已基本告一段落,居民部门的海外资产配置需求也相对平稳。因此,未来资本外流的动力和规模将呈下降趋势。
谢亚轩还强调,资本进出的本质是趋利,与当前的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负利率现状相比,我国无论是高利率收益还是各种创新投资机遇均仍旧客观,不能只看到流出而忽视流入。招商证券研究报告就预计,2016年或为国际资本流入中国债券市场的新起点。
具体上,2015年受美联储加息、“8.11”汇改和美元走强等因素影响,我国债券市场收益率削弱,造成一定的资本流出。
而今年以来,在亚洲新兴经济体资本流动周期规律、人民币加入SDR和中国进一步开放债券市场等利好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债券市场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将增强。
实际数据也表明,过去半年内境外机构对中国债券的持有量约增加了275亿美元。
谢亚轩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债券市场有望吸引约4200亿美元的资本流入。
呼唤市场集体理性
面对人民币贬值和资本外流压力,坊间出现了“外汇储备不够用”的说法。
实际上,外汇储备是人民银行对突发紧急事件应变能力的体现。大规模外汇的使用,仅会针对处理市场极端的恐慌行为,而非一些舆论指向的“在正常汇率波动下,动用外汇储备与市场对赌”。
韩会师强调,与其他曾经发生货币危机的新兴市场国家相比,中国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中国是经常项目顺差大国,尤其在对外贸易领域,当下的顺差依旧可观。因此,出口企业手中仍有大量外汇未结,一旦市场的贬值预期有所改观,企业大规模结汇很可能再现,这将最终扭转结售汇逆差格局。
此外,谢亚轩也认为,本轮美元的走强是市场预期和金融市场过度反应的结果,一旦支撑美元走强的三大因素——意大利脱欧公投、耶伦听证会态度和12月美联储议息发生变化,美元指数有可能出现回落。届时,人民币对美元将具备由弱转强的可能性。
“一些人诟病强监管,但此刻我们应该庆幸,无论对外汇市场的监管、银行间的控制协调能力,还是政策执行和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我国监管机构都远远强于其他新兴经济体国家,具备防止风险传导和蔓延的有效防火墙。”一位匿名专家称。
曾担任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司长的孙鲁军表示,短期内人民币仍将处于贬值区间内,但经过多年的实践,人民银行对外汇市场和汇率的宏观调控以及引导市场预期的水平和艺术已逐渐得到锻炼和提升,不会放任人民币汇率出现急剧、大幅贬值,贬值的幅度将是可控和有序的。
为防范资本流出的极端现象,人民银行还可通过恢复简政放权前对资本项目的审批管理、强化对商业银行窗口工作的指导、加强对虚假资本和虚假贸易的查处以及严格审核资本流出的真实性等手段实施有效管制。
即使到了最后一刻,为避免极端市场行为所带来的冲击,人民银行还可出台大幅度提高购汇成本,严厉限制商业项目的兑换外汇等强行管制政策。
“但毫无疑问的是,改革绝不能轻易走回头路,因此市场应对近期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持平和心态,更要适应‘8.11汇改后,汇率在符合市场预期的范围内合理升贬。切莫因过度的担忧和恐慌,倒逼出原本不必要的管制政策逐一出台。”管涛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