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潇妮
拜读了《感动教师的119个教育故事》一书,我收获的不仅是深深的感动,更是心灵的震撼。这本书将深刻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融入平凡、朴素、真实的教育事迹中,每个故事都渗透了爱的教育,记录了伟大教师的育人艺术。认真读完这些故事,我感触颇深,对教育的真谛有了初步的认识。
教育是从爱起步,由爱伴随,因爱结果。
一切成功的教育,究其根源,皆出于爱心。教师的爱热情似火,唤起孩子的求知欲望;教师的爱宽广似海,包容孩子的无心之过;教师的爱光明如灯,照亮孩子的前进方向;教师的爱清澈如泉,充盈孩子的人生旅途。
在《报复与报答》一文中,爱的教育发挥的作用就得到了很好的阐释。老师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对孩子的性格和习惯有一定的影响。故事中的G老师极尽刁难,对待学生的错误总是第一时间责罚,逼孩子写检查、抄课文、罚跑步,甚至在与家长沟通时冷嘲热讽,以一句“他有什么地方值得表扬的?”直接否定孩子的一切,从根本上打击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结果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以自己的方式去反抗、报复老师,公然与该老师作对;反观另一位T老师,她首先就肯定该孩子是个好孩子,并委以重任,让他当课代表,肯定他一点一滴的进步,课上经常鼓励表扬他,课后也主动关心他,和他玩在一块,用宽容的眼光和真诚的期望感化他,她尊重孩子,对孩子好,孩子自然也不会辜负她的期望,用自己的方式报答老师的好。
由此可见,爱的教育往往比批评指责有效得多,教育的一切都源于爱学生,教育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学生。若用爱心去感化学生,学生也会心存感恩,用积极的言行回报老师的爱;反之,若用批评、惩罚去否定学生,学生也会“排斥”“报复”老师的冷酷,消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教育是教书育人,相机诱导,点燃智慧。
《老师是一只青蛙》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不仅是教书,更要育人。不能像故事中的孙老师那样,以自己的“先人之见”扼杀学生的独到见解,甚至引导集体去否定她的观点,而应该耐心地让她具体地表达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结合客观现实去分析各种可能的情况,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其他学生向她学习,摈弃思维定势,大胆展开想象,不做“井底之蛙”。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倾向于从自己的主观意志出发,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灌输给学生,教师走一步,学生跟一步,这样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但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实,真正成功的教学并非倾囊相授,而是要相机诱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自由展示的平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拓展知识。
教育是相互尊重,真诚以待,肯定激励。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我们没有资格去俯视他人,伤害别人的自尊;我们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教育亦如此。如果教育者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恣意伤害甚至践踏学生的自尊,那么他也无法得到学生的尊重和拥戴。因此,教育要让孩子“昂起头走路”,教师要呵护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的隐私,尊重孩子的选择,尊重家长的合理要求。
教育需要尊重,教育也需要真诚,需要倾听,教师要做孩子的朋友,以真诚换取真诚,正如故事中的四位老师给我们的启示:“一包润喉糖”算不了什么,但它传递着学生对老师真诚的爱戴;60个纸盒叠封的虽只是一句“祝老师节日快乐”,但它却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真诚祝愿;“47个吻”“电话铃声传递的问候”也象征着师生间的真诚互动,变短暂的快乐为永恒的美好回忆,伴随师生共同成长,返璞归真。
同样,教育者还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激励鞭策,学会肯定赞赏,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赞赏的力量,积极主动,奋发向上。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并适当地给予鼓励和表扬,孩子才能在老师的呵护和赞赏下积极向上,为成功不懈努力。
总而言之,教育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渗透于教学工作的点点滴滴,教师要做好教育工作,就要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教育的方式,探索教育的真谛,思考教育的意义,总结教育的经验;要做好教育工作,就要向书中那些优秀的教师学习,学会用爱心滋润学生,用耐心引导学生,用诚心尊重学生,用真心激励学生,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