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预习不容忽视的“阅读”

2016-12-02 09:49岳向华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6年50期
关键词:课文内容人教版文字

岳向华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事先要有充分的准备。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阅读“单元总述”

单元总述的内容既介绍了本单元五篇课文的中心内容,也分别概述了每篇课文的基本内容,同时,还提出了本单元学习重难点,学习要求及学习方法。只要学生提前认真阅读,就能做到明题材、知体裁、知学法。这就好比去公园观景一样,初进门者,先看看游览路线图,整体了解一下和公园有关的文字信息,这样既方便自己游览参观,少走不走冤枉路,也有利于自己有重点的参观,获取更多的知识,否则,参观有可能就是走马观花,毫无收获。

人教版七下第一单元的内容总述是:“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美好的向往,也会有小小的烦恼…… ”。学习这个单元,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这段文字就是学习这个散文单元的“线路图”,“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美好的向往,也会有小小的烦恼”这句话就是对课文内容的综合性分述,让我们明白本单元以“成长”为话题展开,有幸福快乐的,也有令人伤痛思考的。“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 ”一句明显提出了学习要求,既要达成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训练目标,又要完成语文基本能力训练目标。学生进入文本前明白了这些,自学过程中自会有的放矢。

二、阅读“教材插图”

通常情况下,教材编者都会精心选择有典型性的课文插图放在教材最初几页,其用意也显而易见,既想借此吸引学生眼球,激发起求知欲、想象力,更是想以此为契机,从一个切入点引导学生轻松便捷的展开对相应课文的学习。但是,平时教学中,老师大多忽略了插图在教学中可以起到的提示影响作用。

三、阅读“课前提示”

课前提示是帮助学生老师宏观了解课文内容的最好渠道,它可以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对课文有初步印象,有利于对课文进行纵深的阅读理解。很多“课前提示”的文字像是影视剧中的旁白,文字优美,语言精炼,具有极强的概括性和导向性,大致说来,它有以下作用:

1.激发兴趣,启发思考。“五月初五端阳节,几百索子,做香蕉子,各种风俗带给人们多少乐趣,单是一个小小的咸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倘若没有一种故乡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谁能从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咂么出如许滋味?”这是《端午的鸭蛋》(人教版八下)一文的课前提示。这段文字就能引起读者对端午习俗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单是”一句揭示了课文的内容,“倘若”又让人乡情顿生。指导学生读好这段文字,自会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奠定极好的感情基础。

2.交代背景,引出课文。《黄河颂》(人教版七下)课前提示中有这样一句话:“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诗人随军……”《土地的誓言》课前提示中这样写道:“……抗日战争争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关内外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这些文字都巧妙地简洁的交代了课文的写作背景,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对文本的理解。

3、提示内容,引起共鸣。“少年杜小康,因家庭变故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去放鸭。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在一场暴风雨后……你有这样“长大”的感受吗?”《孤独之旅》。“你在悄悄地长大,对许多事情已有了主见。

四、 阅读“研讨与练习”

“研讨与练习”充分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要求,目的是为了引导认知、强化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所设计的作业在课前、课堂就由老师根据教学需要,让学生或独立或小组主动积极参与思考谈论,从而得出相对丰富完善的结论。因此,作为教者,切不可把课文教学和练习处理分割开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书中解决问题,提升认识和能力。

具体说来,课后练习设计是很讲究的,设计者经过精心思考,问题有创新、有难度、有梯度、有广度,既紧扣教材又联系生活实际,既体现语文基本能力又考察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学生认真思考独立完成后常常会获得愉悦感。

教学之前,教师通过仔细研读课文,设计出适合本课的教学方案和步骤,指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做到有效的预习,再在教学中,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有针对性的进行各类“阅读”指导,让“以生为本”的理念贯穿在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语文学习就会变得事半功倍了。

猜你喜欢
课文内容人教版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热爱与坚持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梦中的文字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