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忠美
在高中物理新课导入过程中,
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使新课导入凸显直观性、针对性、目的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五大亮点,具体可以从以下五条途径践行.
一、实验导入,引人入胜
物理实验既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又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一般而言,演示实验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为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奠定基础.尤其在新课导入时,灵活进行演示实验能诱发学生产生好奇心,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譬如,在《自由落体运动》一课的导入时,可以安排两个小实验:①教师站在讲台上,右手捏一张小纸片,左手拿一枚一元硬币,举过头顶后(静止状态)从同一高度同时放手下落,结果学生发现硬币下落的速度比小纸片快;②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张完全一样的纸片,先将其中一张纸片快速揉成小纸球,然后让纸片和纸球从同一高度同时在静止状态下掉落,结果小纸球稍快于纸片掉落到地面.学生们一边饶有兴趣的欣赏了演示,一边思考问题,初步感知物体下落速度的快慢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从而很自然地进入到自由落体运动的探究中去.
二、类比导入,触类旁通
类比是科学研究中比较常见的方法,是指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出其它性质上相似或相同的推理形式,对科学的发展具有功不可没的作用.在物理学中,许多概念也可以采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获得.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适度应用类比的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尤其在高中物理新课导入时通过类比,能使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顺利转化,从而牢固掌握新概念.譬如,教师在引导学生电势能的概念时,可以与重力势能类比;在学习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可以与电场强度概念的建立进行类比;在感知电流概念时,可以把电流类比于水流;在探究电压概念时,可以将电压类比于水压;在感悟交流电的相与相差的概念时,可以把交流电相与相差的概念与简谐振动作类比;在建立电磁振荡概念时,可以把电磁振荡类比于单摆或弹簧振子……只要适合类比,一定能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效果.
三、实例导入,妙趣横生
人类在进化,社会在发展,信息传播的手段也日新月异.
高中生有比较丰富的知识,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等诸多现象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让学生“从物理走向社会、从生活走向物理”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基本理念.而许多高中物理概念往往是通过剖析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常见的事例和现象最终归纳出来的.因此,教师应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以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譬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动量与冲量概念”时,以驾驶员开动的汽车为例导入,在学生初步明白汽车获得一定速度与受到的牵引力和力的作用时间有关的前提下,再由运动学知识和牛顿运动定律,揭示出速度的变化跟力作用时间的内在本质联系——从而自然引出动量和冲量的概念.如此简单的导入,有效地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概念之间的密切联系,冲量的效果使物体获得相应的动量.
四、联结导入,承上启下
新概念往往是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教师进行概念教学时,可以借助学生已经掌握的旧知识来引入新概念,使新旧概念之间的关系自然进行联结,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新知识,而且达到了承上启下的效果.譬如,在进行“能量的概念” 导入时,可以先让学生回顾初中阶段早已掌握的定义:一个物体能够对外界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了能量.接着,组织学生围绕能量的变化相应规律进行讨论,逐步得出用做功的多少来确定能量变化的多少的结论,最后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入能量的概念.
五、悬念导入,启迪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所谓悬念式的新课导入,就是指教师在一堂课的开端巧妙提出疑问,引起悬念,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譬如,在《牛顿第一定律》一课的导入时,就可以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保持物体运动状态是否一定要有力的作用?速度大的物体是否一定受到一个大的力的作用?” 不少学生不假思索地作了肯定的错误判断,其实这些学生被生活经验的假象所迷惑.于是,教师再摆出了一连串的生活化的例子:静止的足球,运动员的脚踢它才能滚动;静止的翻斗车,工人推它才会前移;静止的柳树条,随着微风的吹拂才能婀娜起舞……假如不踢、不推、不吹,这些物体相对于地面而言是不会动的.此后教师继续设问:“这些物体的运动真的需要力来维持吗?”学生的争论声几乎能淹没整个教室,他们都投入到师生互动中去,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唱响了前奏曲.
教无定法,贵在有效.新课的导入既像一座桥梁,联系着新旧知识,又如一幕戏剧的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更如大海中的航标,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顶风破浪地前进.当然,高中物理新课导入的方法除了上述五种方法以外,还有故事导入、诗词导入、直观导入等多种办法,我们必须坚持因材施教原则,结合教学实际,预设行之有效的导入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发学生的思维,为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基础,为整节课教学效率的提升开一个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