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飞亚
第三章 父母代种鸭育雏期饲养管理
育雏期:草原鸭父母代种鸭育雏期为0~28日龄。关键控制点:掌握好舍内的温、湿度、饲养密度、通风、光照。重要提示:育雏期的培育是为育成鸭和成年鸭打好基础。因此须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才能培育出优良的种雏。
第一节 饲养方式
育雏期的雏鸭采用舍饲的饲养方式,一般采用地面平养。
第二节 营养条件
育雏期的雏鸭必须饲喂全价配合颗粒饲料。雏鸭营养标准见第十三章。
第三节 育雏准备
在进雏前1周,把育雏室舍内冲刷一遍,把育雏所用的器具冲洗干净后放入舍内,铺垫好稻壳,喷雾消毒一次,之后进行熏蒸消毒。进雏前2~3d打开门、窗,放掉熏蒸时的气味,将熏蒸废弃物收拾干净。进雏前1d进行育雏室升温预热,使舍内温度达到标准。并准备好抗应激药物和育雏期饲料,舍内外进行喷雾消毒一次。进雏前半天把水烧开,放在水桶里晾凉待用。接雏前半小时,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将配比好的抗菌药和维生素加入适量的凉开水中,并用饮水器灌好,放在饮水岛处,待雏鸭前来饮水。
第四节 饲养技术
1 饮水
饮水不能忽视,雏鸭入舍后点清数量,分清公母鸭苗,分别进行饲养。对于弱苗挑出单独饲养。清点完后分到各单元内,由人工诱导饮水让雏鸭对水有初步记忆,使雏鸭尽快找到水源。在进雏后1~5d,可以在水中加维生素和抗菌类药物,以减少环境改变引起的应激和其他疾病的侵害。雏鸭到场后及时饮水,保证24h供应清洁的饮水。到场后3~4h开食,必须遵守“先喂水后喂饲料,无水不喂饲料”的饲养原则。
2 饲喂
准备好种鸭育雏期饲料。种雏进育雏室3~4h开食,必须遵守“先喂水后喂饲料,无水不喂饲料”的饲养原则。第1天,种鸭自由采食,且拌料饲喂,喂料前半小时将部分饲料进行拌料,饲料要拌的无硬心,湿而不粘,分别放在每个单元的开食盘中。第2~3天自由采食,开始根据季节早晨定点给料,用小料桶进行干料饲喂。料筒应按一字排开摆放,以保证雏鸭吃料均匀。第4日龄由技术员按父母代种鸭1~28d料量表计算料量,开始称料饲喂,按格栏的鸭只数分别计算出每个栏的料量。由饲养员按料单称料,分别放入各个栏中每天一次性投喂,一直到转群前均按此方法饲喂。
第五节 管理技术
1 分群
固定栏圈育雏的,进雏后最迟第7天应进行分群,加大饲养面积,按面积均匀分配鸭只数,并将小料筒换成大料桶;饮水由凉开水换为凉水,饮水器改为自动饮水器,使用自动饮水器到转群为止。雏鸭在分群时装卸车要小心谨慎,按正确的数量放于育雏围栏内。
2 均匀度
接雏3d后开始逐渐调整各隔栏雏鸭的均匀度,将过小的单独饲养,以保证种鸭体重均衡。
3 温、湿度控制
雏鸭在入舍的最初几天必须进行加热保温,加热的程度和时间要考虑育雏舍内的环境和气温。1~3日龄35~33℃, 4~7日龄开始每日降温1℃,8~14日龄后每日降温2℃,当日上下温差不要超出2℃,不能忽高忽低,否则鸭雏应激太强且容易感冒。21日龄后适应自然温度。开始1~3d湿度保持在65%~75%,第4天开始将育雏室的湿度逐渐调整到55%~65%。鸭免疫或受应激时,可暂时提高鸭舍温度,原则上温度差控制在2℃范围内为宜。加降温要视鸭舍和气温而定。夏、秋两季白天温度超过27℃时可不加温,温度偏低或夜间,尤其在特别寒冷时,应该加温满足雏鸭对温度要求。总之,在21日龄时使其能适应自然温度。若到时温度低于5℃,应加温使室内温度达到15~21℃。
4 光照
光照程序和体重曲线是有内在联系的在温和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光照的时间应该在早上4:00时到晚上21:00时之间。20Lex光线强度,通常采用日光白炽灯,光线量7W/m2即可达到。须注意:光照时间不应随意变动,否则会减少产蛋量。
5 通风
接雏第3天逐渐开始通风换气,使舍内没有污浊气体影响鸭雏的健康成长,但要时刻注意保持室内温湿度。
6 免疫用药
按疫苗免疫计划及时进行免疫注射(根据当地情况制定免疫程序),注射时按免疫流程进行操作,并及时观察鸭只的精神状态、粪便、饮食情况,如有异常及时上报。
7 转入后备鸭舍
进雏后第15~20日龄开始转群到成鸭舍进行饲养。公母鸭进行分群饲养,公鸭栏按5:1的比例放盖印母鸭。(目的是让公鸭对母鸭有初步认识,称为盖印母鸭)。
8 消毒防疫
每天要进行1次带鸭喷雾消毒,由技术人员在场指导按比例配好消毒液。【打疫苗前后一天不能进行带鸭消毒】。消毒时要对鸭舍内外用消毒器具、环境彻底消毒,如:墙壁、水槽、屋顶、运动场、舍内稻壳、污道都必须消毒到位起到消毒效果。
9 做好记录
做好各项饲养记录,直至种雏鸭育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