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习
1 育雏准备
1.1 根据当地的市场需求、技术优势、环境气候等条件制定计划,确定肉鸭的品种、饲养时间、出栏时间,根据当地禽病的流行规律和强制免疫安排制定相应的免疫接种程序、药物预防程序,根据鸭舍面积确定饲养数量,根据经验或调查情况、雏鸭品种确定从哪家种鸭场引进健康雏鸭,根据交通情况确定运输雏鸭所用的运输工具、运输路线。
1.2 引进雏鸭7d前应先将鸭舍的门、窗、通风口检查一遍,发现破损的应及时修理或更换并垒好供暖炉,以有利于增温保暖、防止贼风的侵入。检修完毕后应认真清扫、清洗育雏舍内及水槽、料槽、塑料网上的灰尘、蛛网、昆虫和粘附物,晾干后用化学消毒液严格消毒育雏舍的墙壁、地面、房顶、舍内环境和出入通道,水槽、料槽用消毒药浸泡24h以上。
1.3 引进雏鸭5d前,在距地面1.1m的水平面铺设塑料网,塑料网的网眼大小应为10mm×10mm,塑料网脚架应结实、稳当、能负重,在距地面2m的水平面安装照明灯泡,悬挂温度表的最低端应在雏鸭站立活动时头部上方40cm高度的水平面,已不让雏鸭啄到温度表为宜。将所有用具放入鸭舍、关闭门窗和通风口后用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24h,然后打开门窗和所有通风口通风48h以上,注意通风期间应防止蚊虫鼠兽的进入。
1.4 待育雏舍内空气新鲜、无刺激性气味时开始生活增温,育雏舍内温度上升到32℃、空气新鲜、无烟无、无煤气味时引进雏鸭,接雏鸭的人员应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能够识别雏鸭的健康状况,从而检出卵黄吸收不良、患有脐炎的雏鸭或弱雏,运输时运输工具应符合动物防疫要求、温度不应低于30℃,运输过程中不仅应匀速行进而且不能太快,上、下坡时更应如此,以防引起雏鸭堆积、挤压致死、致伤、致残。
2 饲养管理要点
2.1 饮水 引进雏鸭后即可开水,水的温度为15℃左右,可以将雏鸭分群放入盛有清洁饮水的水盆中让其自由饮用,水的深度以刚好淹没雏鸭的脚为宜;也可以用小型喷雾器往雏鸭身上喷水,使雏鸭身上形成小水珠,让雏鸭相互啄食小水珠已达到开水目的,也可以将盛有清洁饮水的小水槽均匀放到塑料网上让雏鸭自由饮用,不饮水的雏鸭应人工辅助其饮水。
2.2 喂料 当50%以上雏鸭饮足水后即可开食,开始时应将开食饲料均匀撒在铺在塑料网上的干净塑料布上,每2h饲喂一次、8~14日龄每4h饲喂一次、15~21日龄每6h饲喂一次。开食饲料应为适口性好、容易消化、粗蛋白含量在21%以上的颗粒饲料,饲料应新鲜、不发霉变质、不受污染。
2.3 温度 因为雏鸭的体温调节能力差,所以育雏舍的温度应根据其相应日龄的生长严格控制,一般温度为30~32℃,以后每周降低2~3℃,每天降温不得超过0.5℃,昼夜温差在1℃之内,3周龄后保持在18~22℃之间。
2.4 湿度 育雏舍内湿度太大容易形成潮湿闷热的环境,使雏鸭感到不适,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等现象,育雏舍湿度太小容易使雏鸭眼结膜干涩、气管粘膜疼痛、咳嗽,经验得知雏鸭舍的湿度变化规律为:1~7日龄65%~70%,8~14日龄60%~65%,15~21日龄55%~60%。
2.5 光照 光照有利于雏鸭的采食、饮水、运动和饲养人员工作以及随时观察鸭群状态,随着雏鸭日龄的增加逐渐减少光照,1~3日龄22~23h光照时间,以后每天减少0.5~1h,直到减到自然光照为止。光照强度一般在15Lx左右。
2.6 密度 雏鸭的饲养密度太小浪费资源、降低效益,密度太大容易使雏鸭活动不开、不利于其生长和健康,为了既能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又能使雏鸭生长的最好,一般将饲养密度安排为:1~7日龄24~28只/m2,8~14日龄16~20只/m2,15~21日龄10~15只/m2。
2.7 卫生 因雏鸭的抗病力、抗逆性较差,所以应加强雏鸭舍内的卫生管理,坚持每周清扫、带鸭消毒3次以上,每天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时段通风换气40min以上。通风换气前应适当增加育雏舍内的空气湿度、提高育雏舍内的温度2~3℃。
3 人员管理
饲养肉雏鸭期间应对进入鸭场的人员和车辆加强管理,凡是进入鸭场的车辆和人员必须按照管理制度的要求登记和消毒,谢绝一切闲杂人员或参观人员进入育雏舍,工作人员应搞好个人卫生(经紫外线消毒后戴工作帽、穿工作服)、工作期间不到别的岗位去。
4 卫生管理
能够有效杜绝鸟、虫、蛇、兽进入育雏舍或饲料存放室,以防偷食饲料或带来污染、病原体,饲养期间勤于观察,发现病鸭及时隔离治疗、大群预防,病死鸭尸体、病鸭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应及时按照GB-16548的规定销毁或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