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深松旋耕镇压节水栽培技术
目前小麦生产中大面积的麦田采用旋耕后直接播种的耕作模式,多年旋耕在耕层以下形成坚实的犁底层,不利于蓄水保墒和根系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吸收利用。同时旋耕后不镇压造成土壤悬松,导致播种过深影响出苗和水分散失,容易导致冬季寒旱交加造成死苗。小麦深松旋耕耙压播种镇压节水栽培技术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水分蓄积,提高根系活力,增加抗旱抗寒能力,提高小麦产量。
1.秸秆还田。前茬是玉米的麦田,用玉米秸秆还田机粉碎2~3遍,秸秆长度5厘米左右。
2.造墒。小麦出苗的适宜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如果土壤墒情达到这个标准,播前不需要造墒。如果土壤墒情很差、难以保证出苗,要浇水造墒,每667平方米浇水40立方米。
3.深松。每隔2~3年用震动式深松机深松1年,深松深度30厘米,破除犁底层。震动式深松机需要66千瓦及以上的拖拉机牵引,每小时作业0.5~0.67公顷,不能行走太快,以保证深松质量。
4.旋耕。采用旋耕机旋耕2~3遍,旋耕深度15厘米,将粉碎的秸秆与耕层土壤充分混匀。
5.耙压或镇压。墒情适宜时,旋耕后及时用钉齿耙耙压2遍,或用钉齿耙耙压1遍后再用滚轮镇压器镇压1遍,以破碎土块,达到地面平整、上松下实、保墒抗旱。
6.播种。在适宜播种期内,采用带镇压轮的小麦播种机,随种随镇压。播种机不能行走太快,每小时5千米,保证下种均匀,深浅一致、不漏播、不重播。播种时注意调节行距,平均行距不超过25厘米;播种深度3~5厘米。
7.播后镇压。播种时没有镇压或镇压质量不好的麦田,播种后要用镇压器镇压1~2遍,保证小麦出苗后根系正常生长,提高抗旱能力。
(陈健济南市长清区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