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整理/木 青
博湃养车终成资本之殇
估值一度高达6亿美金的O2O洗车及养护平台博湃养车,在4月5日凌晨发文正式宣布破产倒闭。这家曾被誉为拥万人技师的“重公司”,就通过这么一篇“轻阅读”,黯然离场了……
博湃养车前身为易捷卡,成立于2013年12月,2014年10月更名为“博湃养车”。乘着“互联网+”的东风,博湃养车先后获得两轮融资,并开始疯狂扩张,一度发展成为汽车后市场O2O领域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巅峰时曾被估值6亿美元,拥有员工1400余人,并引发整车厂及4S店经销商“恐慌”。2015年9月,博湃养车C轮融资失败,开始出现一系列问题,最终轰然坠地。博湃养车的倒闭,给洗牌中的汽车后市场O2O行业泼了一盆冷水,让人进一步思索汽车保养市场的质量和价格孰先孰后?简单粗暴地持续补贴如何适可而止?究竟哪些商业领域适合O2O?
与大多数上门O2O创业公司类似,博湃养车想要践行“滴滴”的路子。用低价甚至是补贴的方式来迅速圈占用户,再用第一的市场份额去融下一轮投资,再圈占用户,周而复始。当累计了一定体量用户数后尝试“造血”。
2014年的4月,北汽高管吉伟,正式上线了养车O2O平台(当时的名字是易捷卡),并于同年7月获得创新工场千万元级A轮融资,由此迅猛发展。2014年12月,吉伟表示,博湃养车在北京的服务车辆已经超过60辆,月订单量已经破万,相当于4家4S店的保养量总和。
一切都在以既定的目标前进,一切都在拼搏的轨道上迅速发展。然而,又一轮资本来了,博湃养车把持不住自我了。
2015年3月底,博湃养车再次获得京东、易车1800万美元B轮融资。此次融资,可谓博湃养车的一大转折点。
此后短短两三个月,博湃养车开始了近乎疯狂的扩张运动。博湃养车CEO吉伟当时放话:“在2015年年底前,覆盖30个城市,2016年年底覆盖100个城市,招聘10000名技师。”不到半年时间,博湃养车就推广至全国22个城市,月订单超过150000单,员工1400名,成为拓展最快的汽车后市场O2O。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资本对于O2O的补贴模式抱有谨慎态度。博湃养车虽然市场份额很大,且拥有绝对优势,但是资本寒冬的到来,让先前达成的1亿美元融资化为泡影。博湃养车这种过度依赖资本的“滴滴”模式,也因此轮融资的失败,资金链断裂,产生了毁灭性的“多米诺”效应,并一败涂地。
按照博湃养车创始人吉伟的说法,博湃养车不囿于传统4S店服务理念,“过去4S店服务是等客上门,属于被动模式,而带有互联网思维的O2O企业,则是主动上门取车,普通发动机检测、刹车检测、轮胎检测、蓄电池检测等全车45项安全检测当场完成,钣金喷漆等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作,则是将车主爱车运送至博湃养车钣喷作业车间,完成维修将车送回,车主取接车地点不限,节约了车主大量时间。”
其实在理想状态下,博湃养车的商业模式说的通,从上门保养这个切口切入市场,将用户流量逐渐引流至附加值更高的服务项目,引流至整个后市场,从而获得更高的现金流和自我造血能力。
博湃养车也在向这个方向转型,2015年7月份,博湃养车开展了上门取车到店钣喷业务,希望将用户引至利润高的汽车钣喷服务上。但这一服务并未将博湃养车从泥潭中带出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它的困境。“博湃养车自己建了两三个体验店,但是业务量没那么大,型转完了也彻底没钱了。”业内人士说道。
对于了解博湃养车的人来说,它的倒闭来得并不算突然。2015年10月,博湃养车就悄然关闭5个城市业务。同年11月,又有消息称博湃养车已经开始清盘。接连不断的倒闭传闻终于还是在2016年4月份成为事实。
与博湃养车倒闭的消息一同发布的是庞大集团旗下庞大上门保养接盘的消息。据了解,以实体店为主要经营手段的庞大,在接受博湃养车后将对部分博湃养车团队进行收编,以扩充旗下4S店售后技师规模,并为即将正式上线的庞大上门服务提供人员支持。
不过,庞大接盘博湃养车之后前景未知,仍然置身汽车后市场O2O领域的企业必须面对如何生存的难题。2015年年中开始,汽车后市场服务O2O企业进入洗牌期,已经有大批汽车后市场O2O项目倒下,随着市场泡沫的显现,养车O2O企业也开始面临倒闭的危险,博湃养车的倒闭,也给其他O2O企业带来一丝警示。
2014年,随着政策的开放,汽车O2O行业成为资本追逐的焦点,仅在O2O上门保养领域中,资本就迅猛入驻e保养、卡拉丁和博湃养车等数十家公司。一时间,由资本猛烈驱动的O2O主体,掀起了上门保养大战,竞争极度白热化和恶性化。
根据统计,从2013年开始,中国先后涌现出100多个上门洗护类创业项目,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在2013年和2014年完成了A轮融资。但这些创业项目业务类型相当,而快速扩张赢得市场的利器就是价格比拼,背后比的是谁的融资快,谁最后能剩下。
博湃养车之类的创业公司,就是资本补贴的重度依赖者,持续的价格战后,终究都要比拼资本实力。但实际上,低频服务的汽车保养最大痛点其实是服务的质量和消费者的信任,而不是价格,通过资本补贴累积的订单量只会对其融资有帮助,而与业绩无关。
所以,当资本“寒冬”来临,严重依赖烧钱扩张的各大O2O上门保养项目,就显得“火力”不足了。问题凸显并不是坏事,这让曾经过热的汽车后市场O2O行业逐渐趋于冷静,2015年下半年至今,获得新一轮融资的企业已经越来越少,绝大多数企业选择停止补贴。淘汰赛的开始,也是发现新的盈利模式的开始。
据了解,目前易快修、e保养等品牌开始选择线下求生。北京汽车后服务品牌e保养回归线下,在北京南北城各开了一家线下直营店面,对上门服务无法涵盖的业务做补充,并获得小额盈利。而易快修的线下修理厂也成了救命稻草,靠线下支撑保命生存。
当然,回归线下可以说是汽车后市场O2O企业的无奈之举,单就保养O2O企业来说,无论是上门保养,还是上门取车、店内保养,也都是可行的方式。对于仍然活跃在线上的O2O企业来说,首先要抛掉的就是烧钱圈地的错误的O2O发展逻辑,不能仅靠大幅度的补贴和优惠来吸引消费者。另外,还要做好产品定位与确立差异化模式。
在万亿级的大市场面前,“烧钱”不能烧出市场,盲目扩张也无法形成稳定的市场规模,养车O2O作为汽车后市场的细分领域,还需要回归服务本身,在商业模式上找准突破口,才能在这一轮的洗牌中破局而出。
责任编辑/秦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