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 云 许素瑜 黄秀杰 王志花 戴兆燕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524037广东湛江市寸金路2号
解郁除烦汤加减治疗抑郁症34例
涂 云 许素瑜 黄秀杰 王志花 戴兆燕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524037广东湛江市寸金路2号
目的:观察解郁除烦汤加减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服用解郁除烦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口服黛力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两组均治疗6周后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0.59%;对照组痊愈9例,有效1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5.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出现头晕、震颤、口干、疲劳等不良反应,治疗组服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解郁除烦汤加减可有效治疗抑郁症,且安全性高。
解郁除烦汤;抑郁症;黛力新
抑郁症又称抑郁发作,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形式,其发作的核心症状为情绪低落、思维迟钝和言语减少,其中情绪低落是最核心的症状,且常有昼重夜轻的特点[1]。在发达国家中抑郁症是15种主要致残原因之一[2]。笔者所在科室自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根据“仲景经方新用”的理念,采用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的经验方解郁除烦汤加减治疗抑郁症34例,在临床效果以及用药安全性方面取得较满意结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为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中医科住院部及门诊收治的抑郁症患者6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28例,年龄43~58(51.9± 3.5)岁,病程1~5(2.3±0.3)年;对照组32例,男性4例,女性28例,年龄44~60(52.6±4.1)岁,病程1~6(2.5±0.6)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3];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4]郁病肝气郁结证诊断标准;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5]评价抑郁程度:HAMD总分<8分为无抑郁,≥8分为轻度抑郁,≥17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中医、西医诊断标准;②自愿加入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①不能按规定时间服药者;②对本研究药物成分过敏者;③有严重的心、脑、肾等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
2.1 治疗组予口服解郁除烦汤加减。药物组成:柴胡15 g,枳壳10 g,赤芍10 g,生甘草10 g,厚朴15 g,姜半夏10 g,苏梗15 g,茯苓15 g,栀子10 g。临证加减:胁肋胀闷甚者加郁金10 g、佛手10 g;胁肋自觉刺痛有瘀血者加五灵脂10 g、延胡索15 g。每天1剂,水煎2次(复渣),共取汁300 ml,早、晚饭后各服150 ml,6周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口服黛力新片(含氟哌噻吨0.5 mg/美利曲辛10 mg,丹麦灵北制药有限公司),每次1粒,每天2次(早、中午服用),6周为1个疗程。
2.3 情志调理两组在口服药物治疗同时采用谈心法、释疑法、暗示法等情志疏导方法配合治疗,疏导患者情志。
3.1 疗效标准[6]以HAMD减分率为疗效评价指标,HAMD减分率≥75%为痊愈,≥50%为有效,<50%为无效。减分率=(治疗前HAMD总分-治疗后HAMD总分)/治疗前HAMD总分×100%。
3.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3.4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照组出现头晕(2例)、震颤(1例)、口干(2例)、疲劳(1例)等不良反应,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用药安全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抑郁症是情绪障碍性疾病,往往表现出持久的抑郁状态,临床上常见心境低落、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症状[7]。该病的发生与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是遗传、神经内分泌等内因和环境、应激等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8]。目前在国内,由于社会结构不断变化,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高,精神紧张,导致该病在国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西医药采用抗抑郁药物治疗虽然疗效肯定,但是心血管、胃肠道、神经精神等系统的药物不良反应也较明显。由于该病具有慢性进展性、反复发作性、症状多样性等特点,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长期单纯西药治疗容易导致患者精神运动功能障碍、记忆障碍、药物依赖等不良反应[9]。
中医学认为抑郁症多属于中医的“郁证”“失眠”“百合病”范畴[10]。该病多因情感障碍及脏腑虚弱等原因,导致患者身体气机运化失调、郁结不舒,导致机体五脏气机功能失调。其与肝、心、脾等密切相关。《素问·举痛论》云:“余知百病皆生于气也……思则气结……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解郁除烦汤是由《伤寒论》中的四逆散、栀子厚朴汤和《金匮要略》中的半夏厚朴汤合方而成,属于仲景经方新用;该组方中柴胡配芍药,敛肝阴条肝气解郁;佐枳壳、栀子以理气解郁,泄热破结,与柴胡并奏升清降浊之效,与芍药又能理气和血,调达情志。姜半夏配厚朴合行气化痰除湿之效;加茯苓健脾祛湿滞,可加强半夏化痰祛湿之功;苏梗芳香疏散,宣肺疏肝,加强疏肝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功。三方合一,升降通调、辛苦合用,共奏疏肝行气解郁,泄热化痰散结解郁之功。笔者根据临床症状运用解郁除烦汤加减治疗抑郁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与西药对照组疗效相当(P>0.05),且在用药安全性方面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926.
[2]Murray C J L,Lopez A D.Alternative projections of mortality and disability bycause,1990~2020: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J].Lancet,1997(349):1498.
[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3-90.
[4]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44-145.
[5]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21-126.
[6]周鹏,陈林庆,彭晓明.半夏厚朴汤加味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青年抑郁症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2):247-248.
[7]沈渔村.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58.
[8]方贻儒.抑郁障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1.
[9]刘佳莉,陈乃宏.抑郁症的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1,27(9):1194.
[10]曲淼,唐启盛.抑郁症与中医“郁证”的关系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1):11.
(2016-06-10收稿/编辑熊瑜)
R749.4
A
1003-0719(2016)04-00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