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凯 王博 赵立军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宇航部,北京 100048)
美国深空探测任务预算分配与投资策略研究
周凯 王博 赵立军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宇航部,北京 100048)
介绍了美国以《战略规划》和《科学计划》为主线的深空探测战略规划的管理体制,并综合NASA 2011—2017财年的预算申请文件,分析了NASA 2011—2021财年的预算发展情况和未来走向。介绍了NASA的各类深空探测活动和研究计划,包括“发现计划”、“新疆域计划”、“月球探索计划”、“火星探测计划”、“外行星计划”和“行星科学研究”等。研究了NASA深空探测活动的投资重点和投资策略,指出在深空探测领域,美国不仅制定了长期、连续且稳定的深空探测战略规划,而且还制定了相应的投资策略和预算管理机制,保证了研制经费的持续投入,不断支持未来探测任务所需先进技术的概念研究和预研攻关,全面发展深空探测能力,确保了其在深空探测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文章提出启示和建议,可为我国深空探测战略规划的制定和预算分配提供参考。
深空探测;预算分配;投资策略;发展趋势
探索是文明发展和进步的推动力。在人类的探索历程中,深空探测活动最能直接扩展人类的认识疆界,极其富有挑战性。自1958年美国发射先驱者-0月球探测器开启人类深空探测的序幕以来,截至2016年5月,全球共进行了237次深空探测任务,其中美国共实施95次,包括月球探测42次,火星探测20次,土星木星探测7次,金星探测6次,水星探测2次,冥王星探测1次,彗星探测3次,太阳探测11次,小行星探测3次[1-3]。
美国的深空探测能力在全球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从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深空探测活动,迄今为止已全面实现了对除地球之外的太阳系七大行星、小天体、太阳等各类太阳系主要天体的探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研究美国的深空探测战略规划、预算分配和投资策略,对我国制定深空探测战略规划、投资策略可起到较好的参考作用。本文重点对美国无人深空探测任务的预算与分配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2.1 NASA通过《战略规划》和《科学计划》规划其深空探测任务
美国的深空探测活动,主要通过NASA大约每3~5年发布一次的《战略规划》和NASA科学任务部与此几乎同步制定的《科学计划》进行规划。NASA近年来分别于2003、2006、2011、2014年发布了《战略规划》。
2014年,NASA发布《2014年战略规划》[1],制定了NASA未来在民用航空、载人探索、科学和空间技术四大领域的战略方向、战略目的和优先级。作为对《2014年战略规划》的响应,并参考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NRC)2011年发布的《行星科学十年调查报告:2013—2022年行星科学的愿景和航程》[2]的建议,NASA科学任务部同年发布《2014年科学计划》[3],详细制定了NASA科学领域的发展计划,进一步明确了NASA未来包括深空探测在内的科学探测的方向、目的和具体目标。NASA按照《战略规划》和《科学计划》开展财年预算申请和项目执行工作。
NASA的《战略规划》、《科学计划》、《十年调查报告》、《财年预算申请》这几份报告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NASA《战略规划》、《科学计划》、财年预算与项目执行、《行星科学十年调查报告》的关系图Fig.1 Relationship among NASA’s Strategic Plan,Science Plan,President's Budget Request,Project Performance and Planetary Science Decadal Survey
美国是目前全球空间探测战略规划制定最完备、任务规模最大、探测目标最广的国家,也是除苏联/俄罗斯之外探测次数最多的国家,其深空探测长期战略规划是开展对太阳系的持续探索,全面掌握深空探测技术,实现载人探索火星和前往其他目的地等任务,进而延伸人类的活动疆域。奥巴马政府2010年制定的美国载人探索计划为在2025年实现人类访问近地小行星,2035年左右实现载人绕火星轨道飞行,之后实现载人火星探测。此外,美国在通过政府实施深空探测活动的同时,也鼓励引入民间资本进行月球、火星等深空探测活动,并探寻不同层面的国际合作机会。
2.2 NASA通过《财年预算》实现具体深空探测任务预算的分配
为支撑《战略规划》和《科学计划》的实施,美国通过财年预算落实研制经费。NASA的一个财年是从上年的10月1日到本年的9月30日。每年的2~4月,NASA会向政府提交下个财年的预算申请。
NASA每个财年的预算大致分为几大领域,即科学、航空学、空间技术、载人探索、空间操作、教育、跨机构支持、建设与环境保护、检察长办公室。每个领域下又分为多个分领域,具体分领域根据实际情况在每个财年可能会略有不同。NASA科学领域的投资分为地球科学、行星科学、天体物理学、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和太阳物理学5个分领域。其中在行星科学的投资又细化为以下7个部分:行星科学研究、“发现计划”、“新疆域计划”、火星探测、外行星探测、技术开发和月球探索计划[410]。
NASA行星科学分领域均为无人深空探测相关的投入。空间技术领域多为共性的航天技术的研究,可用于无人深空探测,但不是为无人深空探测的专门投入。载人探索领域主要是针对以载人火星为终极目标的载人探索相关项目。太阳物理学分领域和天体物理学分领域中也有少量无人深空探测任务,但这些深空探测器都已经发射多年,并且全部完成了主任务,大多都已超过设计寿命,维持运行所需的预算稳定并且数额不大。因此,下文对NASA财年预算分配与发展趋势分析的重点是行星科学分领域。
综合NASA 2011—2017财年预算申请文件[4-10]进行分析,可得出NASA 2011—2021财年的预算发展趋势。NASA 2011—2021财年与深空探测相关领域预算情况如表1及表2所示,2011—2021财年行星科学分领域预算变化如图2所示。
表1 NASA 2011—2015财年与深空探测相关领域预算分配Table 1 NASA FY 2011—2015budget allocation related to deep space exploration 百万美元
表2 NASA 2016-2021财年与深空探测相关领域预算分配Table 2 NASA FY 2016-2021budget allocation related to deep space exploration 百万美元
图2 2011—2021财年行星科学分领域预算变化图Fig.2 FY 2011-2021planetary science budget variation related to deep space exploration
根据以上预算分配表和变化图,分析NASA年度预算的特点如下:
(1)在美国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政府始终保持对NASA总预算的高额投入。2011—2016财年NASA总预算在每年169亿~185亿美元之间,其中2012—2014年出现小幅下降,但之后尤其是2015财年起呈上升趋势,预计2021年将突破200亿美元。
(2)NASA持续对科学领域、载人探索领域和空间技术领域的投入。在科学领域的投入占NASA总预算的27%~29%,绝大部分财年保持在NASA各大领域预算首位,充分说明包括行星科学分领域在内的科学领域是NASA发展的重点领域。空间技术领域预算在NASA总预算中的占比保持在2%~4%之间,说明NASA重视空间共性技术的发展和研究。载人探索领域在NASA总预算中的占比在18%~23%之间,这也直接体现了NASA对载人火星探索目标的大力支持。
(3)科学领域中行星科学分领域是NASA投资的重点之一。2011—2016财年行星科学分领域预算在每年13亿~15亿美元之间,在2013财年出现最低值约13亿美元,此后逐年震荡回升,相比最低点的涨幅达15.4%,预计到2021年将突破16亿美元,在科学领域中的占比保持在26%~30%之间。
(4)行星科学分领域中各类项目各财年的预算起伏相对较大,这除了与对各类项目投入的总额度有关,也与各类项目的年度进展和投资强度有关。
(5)NASA在预算分配时采取并行式投资的方式,同时对运行中的、研发中的和未来的任务进行投资,有重点地保证了美国深空探测的长期性和连续性。这里的未来任务指的是还处于筛选阶段尚未立项的可能任务,例如NASA未来的“发现”和“新疆域”任务等。
从NASA财年预算分配和发展趋势中可以看出,NASA对其深空探测任务的预算规划采取了既定的投资策略,将大型、中型和小型任务有机结合,考虑预算总量,综合权衡选择各种预算规模的任务。实际上,NASA早在其2006年发布的《太阳系探索路线图》中,就按任务规模、技术复杂程度以及任务成本和周期,规划了大中小三类深空探测任务,即“发现计划”(小型)、“新疆域计划”(中型)和“旗舰计划”(大型)。
NASA在其最新的《2014年科学计划》中,将其深空探测活动和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类:“发现计划”、“新疆域计划”、“月球探索计划”、“火星探测计划”、“外行星计划”和“行星科学研究”,这基本上也与NASA每个财年预算中“行星科学”的预算分配对象相符合。其中“外行星计划”由于探测距离远、技术难度大、研发成本高,一般来说均属于“旗舰计划”。
纵观NASA过去和未来10年的投资安排,其在深空探测领域的发展重点是火星探测,同时十分重视行星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在任务规模上更加注重“发现计划”。
4.1 “火星探测计划”
“火星探测计划”是NASA于1993年制定的一项长期火星探测计划,包括火星轨道器、着陆器和漫游车任务,目的是探测火星上生命的痕迹。1992年,NASA的“火星观测者”(Mars Observer)任务失败,促使NASA正式制定了“火星探测计划”,并成为NASA深空探测的重点方向。
目前NASA已经实施的“火星探测计划”任务包括“火星全球勘测者”(Mars Global Surveyor)、“火星气候轨道器”(Mars Climate Orbiter)、“火星奥德赛”(Mars Odyssey)、机遇号(Opportunity)、勇气号(Spirit)、“火星勘测轨道器”(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MRO)、凤凰号(Phoenix)、“火星科学实验室”(Mars Science Laboratory,MSL)以及“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变”(Mars Atmosphere and Volatile Evolution,MAVEN)等。未来将发射的“火星探测计划”项目目前确定的为“火星车2020”。
NASA对“火星探测计划”的投资明显高于其他项目(图2),2011年—2021年每年投资在2.8亿~5.9亿美元之间,相对于行星科学分领域预算的占比平均在1/3以上。2011年—2013年投资重点是“火星科学实验室”,2016年—2020年投资重点是“火星车2020”,此外还要维持在轨的“火星奥德赛”、“火星勘察轨道器”、“好奇号漫游车”、“MAVEN”等火星探测器的操作运行和管理。
4.2 行星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行星科学研究主要是NASA针对已实施的任务返回的科学数据进行研究,获得科学成果。美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通过与苏联的“太空竞赛”,在较短的时间内具备了深空探测的基本技术和能力,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其深空探测的任务安排遵循了“科学探索为牵引”的原则,获得大量太阳系内各类主要天体的探测数据。NASA十分重视行星科学的研究,获得大量科学研究成果,并维持了较高的经费投入,今后5年,NASA对行星科学研究的财年预算将超过2.8亿美元。
技术开发主要是针对深空探测的长远发展,研究所需的能源、推进等各类新技术,包括放射性同位素电源系统、先进多任务运行系统等。NASA不仅通过具体探测项目来发展深空探测,还给予大量经费支持任务前期技术攻关、预先研究等工作,有效地降低了探测任务的技术风险,对具体任务进入工程研制后的计划管理、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都起到积极的作用。这是NASA预算与投资的特点之一,在“空间技术”、“载人探索”等领域也有明显的体现。从NASA财年预算中可以看出,今后5年,NASA对技术开发的财年预算将达到1.4亿~1.8亿美元。
4.3 “发现计划”
“发现计划”(Discovery Program)是NASA的一项太阳系探索计划,旨在通过探测太阳系的行星及其卫星、小天体(彗星和小行星)等,深化对太阳系的了解,并为未来大型探测任务提供基本的参考数据。“发现”任务均采用“首席专家责任制”(PI-led)的形式,从任务设计、研制到发射的时间不超过36个月,研制成本低于1.99亿美元,总成本低于2.99亿美元。NASA计划每十年发射4~7次“发现任务”。
NASA已经发射11次“发现计划”,包括“近地小行星交会”(Near)、“火星探路者”(Mars Pathfinder)、“月球勘探者”(Lunar Prospector)、“星尘”(Stardust)、“起源”(Genesis)、“彗核巡游”(Contour)、“信使”(Messenger)、“深度撞击”(Deep Impact)、“黎明”(Dawn)、“开普勒”(Kepler)、“引力恢复与内部实验室”(Grail)。目前正在研制的第12次“发现计划”是将于2018年发射的“洞察号”(InSight)火星着陆器,该任务原计划2016年发射,因主要科学载荷地震仪出现泄漏问题而推迟。
NASA一直对“发现”级项目保持较高的投资。当前的投资重点是“洞察号”研制和“黎明”等探测器的操作运行和管理。虽然目前尚未选出具体的新任务,但NASA后续财年预算有显著增加,到2021财年将达到4.1亿美元,可以判断NASA将持续开展低成本小规模探测任务。
4.4 “新疆域计划”
“新疆域计划”(New Frontier Program)是NASA的一项应用“中型航天器”探索太阳系的计划,每36个月发射一次,任务成本不超过7.5亿美元。NASA《2006太阳系探索路线图》中建议每10年发射2~4次“新疆域计划”。
目前NASA已实施3项“新疆域计划”,分别是2006年发射的“新视野”(New Horizons)冥王星探测器、2011年发射的“朱诺”(Juno)木星探测器以及将于2016年发射的“奥西里斯-雷克斯”(OSIRISRex)小行星采样返回探测器。
NASA 2016财年后的“新疆域计划”尚不十分明朗,其投入将会较大幅度减少。到2020财年前后,随着新任务的确定,2021财年预算投资将增加到2.3亿美元。
4.5 “旗舰计划”
“旗舰计划”是NASA深空探测的大型任务,这类任务通常为复杂的、到达星体表面的任务,例如现场样品分析、大型着陆器等,任务成本约7.5亿到数十亿美元,研制周期约7年。
NASA已经实施的“旗舰计划”包括“旅行者”(Voyager)行星际探测器、“麦哲伦”(Magellan)金星探测器、“伽利略”(Galileo)木星探测器、“卡西尼-惠更斯”(Cassini-Huygens)土星探测器和“火星科学实验室”(MSL)。NASA在《2006太阳系探索路线图》中建议的未来的“旗舰计划”有木卫二、土卫六/土卫二、金星、海王星/海卫一等探测任务。NASA在《2010年科学计划》中曾建议与欧洲航天局(ESA)合作开展“欧罗巴木星系计划”,但由于近几个财年来的预算限制,NASA取消了在此项目上的合作。
NASA预算申请中的“外行星计划”属于“旗舰计划”规模的任务。NASA当前重点支持的项目是木卫二外行星探测项目[11-13],前期的“火星科学实验室”和后续的“火星车2020”的投资归入“火星探测计划”。
4.6 “月球探索计划”
“月球探索计划”是NASA的一项多元素计划,包括飞行任务、月球任务仪器研制、研究与分析等。该计划由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管理。该计划包括“月球勘测轨道器”(LRO)、“月球大气尘埃与环境探测器”(LADEE)、“月球测绘与建模项目”(LMMP)、“机器人月球着陆器”(RLL)等项目。目前NASA不再分配预算给“月球探索计划”,该计划中还在运行中的LRO任务被归入“发现计划”预算中。今后美国将鼓励并通过商业化的私营公司实施常规的月球探测和月球资源利用活动。
5.1 施行航天预算多年概算制度,更好地支撑规划发展
NASA各领域的预算纳入美国联邦预算中,美国联邦预算制度要求,除了对预算年度的收支情况进行详细说明外,还必须对未来10年的预算收支总水平进行预测,更具战略性和超前性。NASA每年制定通过的是今后三个财年的预算,因此可以以该预算值和分配情况为基础,制定详细的五年计划。反过来,NASA的五年计划也影响着NASA的预算制定。预算制度有利于NASA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权衡具有不同优先级的研究领域,有目的、有重点地投入预算,着重发展某些项目。
5.2 深空探测一直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持续稳定高额投入
通过对NASA财年预算投入的分析可以看出,美国高度重视在科学领域的投入,而行星科学分领域又是科学领域的投资重点之一,始终保持着高额的投入。科学领域预算比例占到NASA总预算的27%~29%,行星科学分领域在科学领域的占比保持在26%~30%。此外,加上空间技术和载人探索领域中可用于无人深空探测的技术和项目的投入,其额度更加可观,这是世界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美国深空探测的长期发展战略是开展对太阳系的持续探索,引领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进而实现载人探索火星和其他天体,扩展人类的活动疆域。不仅如此,美国把深空探测领域的发展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从月球到火星,甚至更远的天体;从无人探测,到有人到达,甚至建立基地和资源开发利用。无人深空探测是载人深空探测的基础,目前人类对太阳系内主要天体的了解和认知基本上都来自于地基观测、地球轨道附近的天基观测和无人深空探测器的近距离(或就位探测)数据采集与研究。而面对走出地球,拓展人类活动的疆域,人类对其他天体的研究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依靠无人探测器对目标天体进行近距离探测,是获取更为详细的数据并开展深入研究的必然途径。
5.3 火星探测是美国深空探测活动的重点投资领域
载人火星探测是奥巴马政府美国载人深空探索新战略规划的中长期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NASA在每26个月一次的火星任务发射窗口都安排了火星探测任务,抓住一切机遇推进火星探测活动。NASA目前的18个在轨的深空探测器中,有5个火星探测器,即“火星奥德赛”轨道器、机遇号火星车、“火星勘测轨道器”、好奇号火星车、MAVEN火星轨道器,占美国在轨深空探测器数量的28%。
根据NASA 2011—2021财年行星科学分领域预算变化图(图2),当前和未来5年NASA在火星探测上的投入占深空领域总投入稳定保持在1/3以上,火星探测在美国深空探测的重要地位十分明显。以2017年财年预算申请为例,NASA分配给“火星探测”的预算为5.85亿美元,加上归入“发现计划”的洞察号火星探测器的预算0.13亿美元,NASA在火星探测上的总预算为5.98亿美元,约占整个行星科学预算的40%。
5.4 重视深空探测新技术和专项技术的预研与储备
美国长期以来十分重视深空探测的技术预研与储备,制定了未来10年内的技术领域投资规划。NASA行星科学部门与空间技术任务部合作,对深空探测技术的研发和投资进行统筹管理,并寻求在行星任务中验证新技术的机会,包括共性技术和专用技术。NASA提前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新型能源、推进、导航、大气捕获、仪器、小型化、辐射减缓、行星保护、样品采集、返回和处理等新技术的开发,如高能太阳电推进系统、进入、下降和着陆系统(EDL)、空间机器人系统、激光通信中继验证、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等项目。
5.5 维持深空探测能力的全面发展,注重投资的全面性,保持深空探测霸主地位
从美国深空探测投资策略可以看出,NASA力求在保证高额总预算的情况下,有重点地发展例如火星探测等关键领域,同时通过实施太阳系多种目标、各种规模的深空探测任务,维持美国深空探测能力的全面发展,保持其深空探测领域在世界的绝对领先地位。
综上分析,在深空探测领域,美国不仅制定了长期、连续且稳定的深空探测战略规划,而且还制定了相应的投资策略和预算管理机制,保证了相关深空探测任务研制经费的持续投入,不断支持未来探测任务所需先进技术的概念研究和预研攻关,培养和储备相关人才资源,全面发展深空探测能力,确保了其在深空探测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球轨道航天技术已日趋成熟,深空探测技术代表了航天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深空探测任务已经成为航天未来发展的重要标志。创新地开展深空探测任务,掌握先进的深空探测技术和能力,获得原创性科学成果,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也是我们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体现。在过去的10余年,我国通过探月工程重大专项的实施,已经取得了月球环绕探测、月球表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重大成果,用于月球采样返回的重大关键技术——地球高速再入返回技术也已突破,中国用有限的几次任务掌握了美国和苏联用十几次甚至几十次任务才掌握的技术,在月球探测方面大幅缩小了和世界航天强国的差距。但在月球以远的深空探测领域,我们才刚刚起步,与美国还有相当的差距。
我们应更加重视深空探测领域的发展,建立我国深空探测战略和规划的制定和完善机制;结合我国国情,形成我国深空探测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并纳入国家战略;以工程目标为基础,以科学目标为牵引,有所侧重地选择深空探测的发展重点和探测目标,也可借鉴美国“大、中、小”相结合的任务规模设置,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深空探测任务发展路线图;研究航天技术的发展方向,形成深空探测技术发展路线图;借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成功经验,设立深空探测专项工程,加大预算和投资力度,牵引航天技术和基础工业的发展;根据深空探测规划和路线图,持续保持一定规模的经费投入,提前安排任务概念研究、任务方案论证、关键技术攻关和重大技术试验验证,为正式任务的实施奠定技术基础和实现人才队伍储备;积极开展深空探测技术引进,缩短技术研发的周期,在独立掌握深空探测核心关键技术的基础上,扩大深空探测任务国际合作,不断提升我国在世界深空探测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
)
[1]NASA.NASA strategic plan 2014,NASA NP-2014-01-964-HQ[R].Washington D.C.:NASA,2014
[2]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Vision and voyages for planetary science in the decade 2013-2022,PB2012104029[R].Washington D.C.:NRC,2011
[3]NASA.Science plan 2014[EB/OL].[2016-06-15].http://science.nasa.gov/media/medialibrary/2014/05/02/2014_Science_Plan-0501_tagged.pdf
[4]NASA.FY 2011budget estimates[EB/OL].[2016-06-10].http://www.nasa.gov/pdf/428837main_NASA_FY_2011_Congressional_Justificaton_Budget_Book_Rev-01_BOOKMARKED.pdf
[5]NASA.FY 2012budget estimates[EB/OL].[2016-06-11].http://www.nasa.gov/pdf/516675main_NASAFY12_Budget_Estimates-508.pdf
[6]NASA.FY 2013budget estimates[EB/OL].[2016-06-14].http://www.nasa.gov/sites/default/files/659660main_NASA_FY13_Budget_Estimates-508-rev.pdf
[7]NASA.FY 2014budget estimates[EB/OL].[2016-06-15].http://www.nasa.gov/pdf/750614main_NASA_FY_2014_Budget_Estimates-508.pdf
[8]NASA.FY 2015budget estimates[EB/OL].[2016-06-15].http://www.nasa.gov/sites/default/files/files/508_2015_Budget_Estimates.pdf
[9]NASA.FY 2016budget estimates[EB/OL].[2016-06-20].http://www.nasa.gov/sites/default/files/atoms/files/fy_2016_budget_book_508_tagged_0.pdf
[10]NASA.FY 2017budget estimates[EB/OL].[2016-06-15].http://www.nasa.gov/sites/default/files/atoms/files/fy_2017_budget_estimates.pdf
[11]Space Policy Online.Are the days of NASA’s science Flagship Missions over?[EB/OL].(2015-05-11)[2016-06-10].http://www.spacepolicyonline.com/news/are-the-days-of-nasas-science-flagship-missions-over
[12]Mike Wall.NASA shelves ambitious Flagship Missions to other planets[EB/OL].(2012-02-15)[2016-05-30].http://www.space.com/14576-nasa-planetary-science-flagship-missions.html
[13]Jeff Foust.NASA,members of congress make case for Europe mission[EB/OL].(2014-07-16)[2016-06-20].http://www.spacepolitics.com/2014/07/16/nasa-members-of-congress-make-case-for-europa-mission/
(编辑:张小琳)
A Study on Budget Allocation and Investment Strategy of U.S.Deep Space Exploration Missions
ZHOU Kai WANG Bo ZHAO Lijun
(Aerospace Department,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Beijing 100048,China)
U.S.deep space exploration strategy and plan with Strategic Plan and Science Plan as main threads are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According to NASA FY 2011-2017budget request documents,NASA FY 2011-2021budget status and trend are analyzed.NASA’s all sorts of deep space exploration missions and research programs are introduced,including Discovery Program,New Horizons Program,Lunar Quest Program,Mars Exploration Program,Outer Planets Program and Planetary Science Research.NASA’s deep space exploration investment focus and strategy are studied,and the conclusion is that U.S.not only establishes a long-term continuous and stable strategy and plan on deep space exploration,but also establishes corresponding investment strategy and budget management system to guarante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fund,so as to constantly support related advanced technologies concept study and pre-research,and fully develop its deep space exploration capability to ensure its global leading role in deep space exploration.Some enlightenments an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trategy establishment and budget allocation of China’s deep space exploration.
deep space exploration;budget allocation;investment strategy;development trend
V11
A
10.3969/j.issn.1673-8748.2016.05.016
2016-07-18;
2016-09-08
周凯,男,高级工程师,从事航天型号科研管理工作。Email:zhoukai100910090@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