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中国警察与意大利警察在罗马共同执勤
据介绍,为加大对我海外公民的保护力度,2016年5月,4名中国警察在意大利街头亮相,在罗马和米兰的主要景点开展了为期两周的中意警务联合巡逻,处置涉及中国公民的事务。据悉,这是中国警方首次与欧洲国家开展此类警务合作。
选拔由公安部国际合作局负责,根据需求从相关人才库,比如国际执法人才库、维和警察人才库、警务联络官人才库等挑了一部分人出来,进行筛选,然后出国前进行了一周的培训,通过结业考试,最后确定4名警察执行任务。
据悉,4名中国警察在意大利的罗马和米兰两个城市联合巡逻期间,除了起到震慑作用、涉及中国人的案件处理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外,还受到了大批中国游客和当地华人赞誉。
“我们是第一次由中国警方派出警员穿着中国警察的制服在欧美国家开展这种形式的执法合作,在公安国际警务合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参与此次行动的警察庞波说,穿着我国警察的制服在另外一个国家,协助他们来处理和我国游客以及海外华人相关的事务,这本身就具有里程碑意义。
“每天在一起巡逻,每天都会有沟通交流,是一个很好交流学习的平台,而且这种交流更加深入。”庞波说,通过两周与意大利同行一起工作,发现大家有很多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
据了解,未来意大利也可能派出警察到中国进行巡逻;而中国也将在此次联巡基础上总结经验、根据需要视情况再派员赴意。同时,也会根据实际情况与其他国家开展此类警务合作。(来源:澎湃新闻网,2016年5月20日)
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中)与其团队合作者
近日,来自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的研究可能将会给基因技术和产业带来巨大变化,他发明的基因修饰新技术或替代现有技术而成为最实用的。而且令国人激动的是,韩春雨在河北科技大学条件不好、经费缺乏、人员很少的情况下做出的研究优于世界一流的麻省理工、哈佛、斯坦福大学。后续报道还显示,韩春雨是典型的“三无副教授”——非名校(就职于非“985”、非“211”的河北科技大学)、非名人(没有任何人才头衔称号)、无职位(无行政职位)。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报道称,韩春雨取得的意外成就可以归结为所谓的“溢出效应”。中国眼下大力投资于科技领域,高校源源不断地出产博士学位持有者,却没有足够的机构或学术岗位让他们担任显赫的工作。他们最后往往去到较差的大学,默默无闻地从事研究;但是,相比老一辈,他们有一项关键优势:互联网和网上的研究宝库。
爱思唯尔驻新加坡全球通信区域负责人贾森·陈说:“10年来,我们看到中国人发表的文章在全世界增长最快,中国成为学术文章第二大出产国,仅次于美国。”
繁荣的背后是中国有着全世界最大的研究者大军,北京正在利用资金吸引在海外工作的中国科技人才。贾森说,互联网已经帮助拉平了竞技场。“在科技扁平化时代,任何科研机构都有可能出世界一流的科技成果。经费、环境和名气不再是出一流成果的重要条件,好的想法、浓厚的兴趣、执着的追求,才是科技创新不竭的源泉。”
贾森的观点得到研究界同行的肯定。一位在上海工作的科学家说:“韩春雨的成功或许标志着劣势者在中国研究领域的崛起。”(来源:参考消息网,2016年5月20日)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发表文章称,过去30年来,中国从一个受孤立的农业国家转变为一个世界制造业大国,而要继续维持这个地位,只能通过发展新的高价值产业以及建设关键的基础设施。
文章称,中国不仅铺出红地毯欢迎外国公司,还用其飞速发展的经济为诱饵,吸引外国公司签署技术转让协议。这种知识经过吸收、调整,变成新的知识产权。渣打银行高级经济师严瑟(音)说:“对中国来说,利用外国技术可能比利用外国资本更重要。”
英国政府在2008年通过的《气候变化法案》中设定了减排目标,同样在致力于发展核能源。然而由于英国在未来40年里没有本土设计的新核反应堆项目,因此不得不向国外寻求技术和资金。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的高管谢嘉杰在他北京的办公室指着窗外的雾霾说:“为什么中国的核工业发展得这么快?因为我们别无选择。”他说:“我们已经与一些国家开展了合作。我们可以把所有技术优势融进我们自己的设计,制造‘华龙一号’反应堆。这不是一个革命性设计,而是一个优化设计。”
据悉,中国公司与建设欣克利角核电站的法国电力公司签署的协议规定,“华龙一号”是英国新核电项目——埃塞克斯郡的布拉德韦尔核电项目的设备选项之一。谢嘉杰说:“我们缺乏的是世界品牌。如果中国技术可以得到英国认可,那么在其他市场也会得到极大认可。”(来源:参考消息网,2016年5月9日 )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通过优化来华留学生源国别、专业布局,加大品牌专业和品牌课程建设力度,构建来华留学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体系,打造“留学中国”品牌。实施“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促进沿线国家教育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将扩大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规模,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每年资助1万名沿线国家新生来华学习或研修。对在“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交流和区域教育共同发展中作出杰出贡献、产生重要影响的国际人士、团队和组织给予表彰。(来源:中国网,2016年5月3日)
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
5月7日是德国驻华大使馆的开放日,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在开放日与众多媒体进行了互动。柯慕贤说,德国使馆现在已经采取了多项签证便利措施推动中德之间的交流,今年夏天将增设10个签证中心;缩短签证办理时间,商务签证保证48小时、旅行签证72小时之内办理完毕;给予30%-40%的商务签证一年以上多次往返待遇;此外,德国正在倡议和推动申根国家精简签证提交资料清单。
柯慕贤坦承,中德之间的政治经贸往来目前已经非常密切,但签证确实成为一个交流的壁垒。他说,作为德国驻华大使,他非常重视签证这个核心问题,他希望在5-10年内中德之间可以实现互免签证。他强调根据对等原则,德国提供的签证便利也需要中国对德国旅行者采取同样的措施。
由于德国是申根协议国家,对中国人的免签需要申根国家的协调一致,这是否能够实现?针对记者的追问,柯慕贤说,德国内部正在形成共识,即使申根国家不能达成一致,德国也可以单方面对中国人实行免签。(来源: 国际在线,2016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