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医生要有奉献的觉悟”

2016-12-02 06:03口述丨杨俊雄整理丨易靖茗昌校宇
台声 2016年11期
关键词:老杨大姨胰腺炎

口述丨杨俊雄 整理丨易靖茗 昌校宇

“做医生要有奉献的觉悟”

口述丨杨俊雄 整理丨易靖茗 昌校宇

· 编者按

为他们鼓掌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出生于台湾或籍贯台湾,因为历史的因缘际会,最终定居于大陆几十年。多年来,在大陆这片热土上,他们爱国爱乡,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心血,为祖国和平统一事业呕心沥血,如今他们多已进入暮年,在他们身上,有太多的宝贵财富需要留存,有太多的人生感悟需要传颂,更有太多的两岸记忆需要载入史册。为此,自本期起,本刊编辑部与北京市台联联合开办《口述历史》专栏,系统深入地报道这一代老台胞们的人生精彩故事。也欢迎各地台联和广大作者踊跃供稿或提供报道线索。

杨俊雄

采访时间:

2015年7月28日(星期二)上午

采访地点:

朝阳区北窑地物资大厦12楼4单元3层302号

采编絮语:

杨俊雄,退休前是北京酒仙桥医院(现合并为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主任医师,从事普通外科工作40余年,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及高超手术技巧。1958年被评为北京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因他手术精湛,被患者们亲切地称作“杨一刀”。

电话邀访时,老人家很高兴地答应了。采访当天,由于对约定地不是很熟悉,我们一时找不到地点。虽已过了约定时间,可电话“求助”时,杨老的老伴儿张惠云还是很热心地指路,并嘱咐我们别着急。到达目的地时才发现,两位老人早已在门口等候多时。

杨老82岁了,精神非常好,一看便知年轻时定是一位帅小伙。采访中,他话不多,特别谦虚,这可能与严谨的医生职业有关,也或许同他一生不求功名利禄的个性相符。可杨老记性不太好,有些事记不起来了,时常需要老伴儿在旁边补充说明。

杨老75岁高龄时才真正离开医生岗位,每当说起职业生涯的谢幕时,他脸上恋恋不舍的怅惘,着实让人有点心疼。

(注:文章标题及小标题均为编者所加。)

手术现场

从台湾到福建崇安

我是普外科医生,退休前是北京酒仙桥医院(现合并为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主任医师。1933年10月8日,我出生于福建石狮,父母都是台南人。母亲是怀着我跟随着大姨来到福建崇安的。至于父亲,我一直未曾见过,母亲到大陆来时,父亲没来,在我9岁时父亲在台湾离开了人世,我印象中母亲曾讲过父亲是位医生。后来,我一直在大陆上学、工作、结婚生子直到现在。

其实,母亲与大姨并非亲姊妹,但我自始至终称她为大姨。听母亲讲,她与大姨情同手足,虽未义结金兰,却也胜似姐妹。那时,她们在台湾有着相同的家世背景,两人母亲均为洗衣工,家境又都十分贫寒,后来两人一起上学,又一起分到了一家长老教会医院做护士工作,渐渐地,两人的感情就十分密切,成为了无所不谈的闺蜜知己。在长老教会医院,母亲比较勤奋,好学上进,不满足于一般护士工作,后在医生们的帮助指导下,她刻苦自学了相关医学知识,到大陆前,她已经是医院一名名副其实的助产师了。

大姨则没有走这条路。大姨思想活泛,思路开阔,经常接受外面的新思想,应该讲,在当时算得上是个新女性了。工作后,大姨看到每天服务的对象大都是日本人,稍有不当,他们对她们不是骂就是轻薄,更有甚者还动手打人,根本不尊重她们。所以,从那时起,大姨在骨子里就很恨日本人,就想有机会一定得离开这个地方。不久,发生了“九一八”事变,大姨借机游说母亲,告诉母亲台湾日子肯定会越来越不好过了,应该到对面去看看,听说大陆有敢跟日本人干的队伍了。

在台湾,母亲非常信任大姨,听了大姨的劝告,并不顾父亲和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跟随大姨来到了福建崇安。这个时候,崇安已经聚集了许多台湾乡亲。来到这里的乡亲,大多是在台湾生活不下去的。

到崇安后,第一需要解决的便是生活问题。于是,大姨和母亲就利用自己学医的特长,在当地开了家药房,而药都是从台湾长老教会医院等地方,通过原来的同事帮忙进的。一段时间后,日本在中国越来越猖獗,中国军民的抗日情绪也与日增长,民间百姓自发地开始抵制日货。一天深夜,药房被激情燃烧的愤怒百姓一把火给烧了。大姨与母亲没有责备任何人,她们知道其中的个因。可生活得继续。她们一合计,又来到厦门开了个诊所。但同样没多久,诊所停了。此段日子,大姨恋爱、结婚、生子,恰好夫君是福建石狮人,母亲最终随大姨一道来到了石狮。

1939年,李友邦在金华成立了抗日义勇军。沉闷了好长时间的大姨,总算找到了找日本人算账的队伍,她二话没说,立即前往金华参加了义勇军。

我的小学是在崇安的台湾儿童教养院上的。我和大姨夫的关系非常好,记得小时候我右手骨折,就是大姨夫抱着我到福建的少林寺用中医治疗好的。我后来成了普外科医生,手术必须要右手使劲,而当年右手骨折对此一点儿都没有影响,这多亏大姨夫及时地带我治疗。

大姨有6个孩子,老大是脑瘫,早在崇安就死亡了。大姨参加义勇军后没多久,大姨夫被人举报,说是看见他从日本船上下来的,就被当成汉奸被一个国民党的旅长给枪毙了。其实,这都是那些腐败的国民党官兵为了绑票捞钱所为。

开启从医生涯

大姨夫去世后,石狮是待不下去了,我就跟随母亲来到了福建长乐。为把我们抚育成人,母亲不得不在家重新挂牌开起了诊室,做了一名助产师。我还记得,母亲把辛苦盖起来的家,分了一半给教堂做礼拜,这样教堂也协助母亲一起供我们上学。就是在长乐,我读完了中学。

抗战胜利前夕,国民政府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把在福建的台湾同胞全部集中到崇安,统一住宿,统一生活,名为这样好照顾台湾同胞,实则是要监视我们,怀疑我们中间有日本人的特务之类的人。

那段时间,我们家的生活就更加困苦了。为帮助母亲,我们一边继续读书,一边开始帮母亲做些家务活,甚至,我还差点也去参加抗日义勇军少年团,希望能给家里减轻负担。恰时,抗战胜利了,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我才没去成。台湾抗日义勇军和少年团回到了台湾,大姨则回到崇安。

杨俊雄和夫人张惠云合影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家境开始好些了,我和表兄妹们得以继续读书。随后,大姨的大儿子考上了复旦大学,后来专门从事文学创作;一个表妹考上了郑州的水利专科学校,另一个考上扬州师范学院;我也考上了福建医学院,继承了母亲的传统。选择学医,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我那时候认为医生是自由职业,不需要靠任何人都能够解决温饱问题。

在读大学期间,我接受了新中国的教育,看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变化和新气象,并坚定地相信新中国一定能够带领大家甩掉贫困落后的帽子,奔向美好的明天。毕业后,国家进行了统一分配,我被分配到了当时主管国防工业的二机部。从此,我的事业、人生就留在了北京。

不多久,我也把母亲接到了北京,让辛苦了一辈子的母亲在北京安度晚年,直到1970年去世。

做医生要有奉献的觉悟

后来,部里卫生所合并,成立了酒仙桥职工医院,现合并为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我从坐院医、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到主任医师,一切过程都比较顺利。

我1956年结婚,太太是原二机部的798厂工人。因为我是厂医,那时候又是医生车间负责制,所以我经常到车间去行医,便认识了太太。

20世纪70年代中期,胰腺炎死亡率很高,一次突发事故让我感触很深。当时部里的一位干部得了胰腺炎,后不治身亡。事后他家人懊恼地说,应该直接去香港救治,也许就不会去世。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我问自己,为什么我们还不如一家香港医院?为什么胰腺炎死亡率这么高?

我召集科室其他几位资深医生,对胰腺炎进行了讨论研究,最终决定采用中西医治疗法。胰腺炎主要是饮食不良造成的,在胆囊有病变的基础上产生,所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的依据是:中医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西药维持生命。

我深知作为医者的重要和责任,做医生要有奉献的觉悟,随时随地,付出一切。为精准中西医治疗法,我亲自用小白鼠做试验,因设备条件达不到,我就用硅胶管精心喂养,小白鼠的死亡率果然降低了。如此,在治疗实践的过程中,我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将胰腺炎的死亡率从50%降到7%。研究这个项目时,我已50多岁了。

后来,我医治好了一位得了胰腺炎的建筑工人,可他的厂长在香港医治却不幸身亡。这次手术的成功引起一片哗然。因在治疗胰腺炎方面做出重大贡献,我获得了国务院特殊津贴。

外科大夫主要靠手的技巧,所以普外的手术我基本上都能做,并在手术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在我还没升到主任医师时,我就能做胰头、大出血等大型手术。

其实我之所以那么顺利,是源于当时科室主任特别有能力。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科室主任带我的时候总强调,我能做什么,你就要会做什么;我能做什么,你才会做什么。这是促使我快速成长的一个源头,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老伴儿的支持。

不舍结束医生生涯

(采访中,十分谦虚的杨老从不自我表扬,这使得我们听得不解渴。于是我们便请其夫人讲讲。以下为夫人张惠云口述)

老杨年纪大了,有些语无伦次。我们家比较简单,就两个儿子。现在孩子都大了,平时在家就我们老两口。

老杨是普外科医生,通常接的病例都是大而急的急诊,他上班那会儿,我们全家基本就没一起吃过年夜饭,但我支持他。老杨经常加班,夜里也是随叫随到,以前我们住在医院里的职工楼时,为了赢得抢救时间,他都是翻墙走。

老杨是个闲不住的人,他不但做医生,还在医院的护校教书,他的课每次都座无虚席。老杨也是个不保守的人,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可他不但手把手地教徒弟,还经常安排他们出去学习、进修,并细心地按专业划分,他真的很无私。

在酒仙桥医院老杨是有名的“杨一刀”,之所以叫“杨一刀”,是因为手术好,酒仙桥医院的病人为他起的封号。酒仙桥第一台癌手术(738工厂的工人)就是老杨做的,当时为了这个手术他做了好多准备工作,都睡不着觉,手术成功后他感觉特别幸福。老杨在家也是“一把刀”。我年轻时啥也没管过,人称“三不管”,不管钱、不管买、不管做,里里外外都是他亲自操办。现在为了照顾他,我也开始慢慢学着做了,认识我们的人都对我说:“你现在什么都管,是还债呢。”其实老杨确实是个好丈夫,只是现在年纪大了,有点力不从心了。

老杨退休后还被医院返聘,但体力不支等各方面原因,他不得不在75岁时忍痛结束他的医生生涯。老杨从不考虑升迁,从不计较薪资,从医50多年里,他几乎把所有汗水和心血都倾注在普外科的工作中,他这辈子唯一的遗憾就是“被迫”退休。

老杨对工作真是没得挑,退休后依旧得到“老患者们”的尊重。他们不但多次登门拜访,表示感谢,见面时还经常叮嘱老杨,注意休息、注意身体,请一定要保重。

猜你喜欢
老杨大姨胰腺炎
醉酒的大姨
普外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CT影像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包我身上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临床观察
我等你
上门做客礼先行
Reporting and methodological quality of systematic reviews or meta-analyses in nasogastric and nasojejunal enteral nutrition for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老杨
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