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堂春
常规历史课堂总是被局限在历史学科知识的小圈里,导致学生对诸多历史知识点总是看不清,道不明,想不通,做不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都说明要让历史课堂更有效,就需要我们采取学科跨越的方式,跳出历史圈学历史。
一、学科跨越可以增加学生见识
播放“老梁观世界”节目中的《理财新模式横空出世——余额宝真的了不得?》。余额宝这个新事物一下就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搅动了他们的思维。他们理所当然地想起世人皆知的支付宝和浙江骄傲马云,也想起了马云的名言:我们想做的是改变中国,未来5年将是电子商务的黄金时代。学生的学习激情一下就被唤醒、点燃。
在教学必修二专题一第三课《古代商业经济》“宋代益州发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之前,先用视频展示“余额宝”这个新事物,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结合视频材料文字引导学生探索:从社会经济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老百姓信赖度和支持度最大的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一家独大的局面下,反被新生事物“余额宝”硬生生地一鼓作气抢走了大量的生意?奇怪的现象,有趣的问题,有益的思考,无价的探究,学生各抒己见,纷纷交流自己的观点。在讨论中,学生总结出一个个行之有效的影响投资规律的现象:投资获利的多少直接影响人们的选择。媒体普遍宣传,余额宝的获利是银行储蓄获利的十倍。在市场经济比较完善的今天,竞争越来越激烈,挣钱也越来越不容易,再加上物价上涨,人民币贬值。人们特别看重手中的钱,希望这笔钱能给自己带来最大的实用价值,余额宝成为大家的第一选择;风险大小是影响人们投资的重要因素。余额宝是把大量小客户的资金集中起来,转手高息借给急需的客户,“余额宝已经变成了第二个央行”。正因为这种高的安全性和收益性,从用户角度来看,余额宝简直是“救世主”,这一点从余额宝短时间内就吸引8 100万用户可见一斑;投资消费是否便利是影响人们投资的一大选择。在银行存取一元钱是底线,事实上,有谁去银行存取过一元钱?暂且不说银行的服务态度如何,在这过程中的交通费用、等待时间和精力耗费远远超过几十元,因此大家都愿意选择最方便的投资消费方式。这样,我给学生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政治课”。
二、学科跨越可以增进学生兴趣
学生兴趣各异,历史课堂要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知识在“趣”上大做文章。用出人意料、令人叫绝的典型事例言简意赅地阐释历史课堂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科知识的力量和精彩,触发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养成趣味学习的习惯。用非历史知识精辟诠释学生最想说的话、最想做的事、最喜欢的生活和最美好的梦想,把学生潜在的“兴趣点” 激活、点燃。用非历史知识解说教材,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产生一种“处处春光好”的美丽感受,“兴趣点”得到拓展,慢慢实现“星星之火走向燎原”。
如在教学“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时,用古诗词来描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 “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无可奈何花落去”。让学生判断,学生必定兴趣盎然,就会顺利得出结论: “千呼万唤始出来”(产生)、“小荷才露尖尖角”( 初步发展)、 “忽如一夜春风来” (短暂的春天)、 “千树万树梨花开”( 短暂发展)、 “无可奈何花落去”(日益萎缩)。这种借文释史的设计,让学生在文学中感受历史、认识历史、评价历史,使他们更有兴致学习历史。
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曲线图。学生听后,第一反应肯定是“啊,曲线图?数学的”。学生在吃惊之余肯定也是兴趣盎然。建议让1至2名学生板书展示,然后教师总结完善绘制的曲线图(略)。
数学是一种思想方法,更是一种思维工具。适当将数学知识引入我们的历史课堂,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的主要知识,真正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这个事例表明,与其大量阅读相关的文献史料,坐标曲线图的运用更具有直观、简明的特点。坐标曲线图能直观地表现社会历史发展的轨迹,通过对曲线轨迹的解读,启发学生思考曲线背后的历史现象与原因。
三、学科跨越可以增强人生思索
作者巴金在《给家乡孩子的信》一文中写到:“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面对各种选择,他们也时常产生烦恼和困惑,为什么要选择?应该怎样选择?针对很多学生出现“纸上谈兵”“南辕北辙”和“眼高手低”的现象,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学会思考,历史课堂要借助不同学科知识在思维深度、思想高度、思维广度上做文章,力争实现学生进行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应变思维,增加学生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提升其思考力。
例如在《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一课中介绍唐朝建立时,借助热播剧《隋唐演义》,运用力学进行分析说明。《说唐》:“李元霸年方十二岁,力大无穷。两柄铁鎚,其重有八百斤,坐一骑万里马,天下无敌。他藐视苍天,将铁锤掷向天空打击雷公,铁锤过了两个时辰落下来,砸头而亡。”
从历史上讲,李元霸可能是李渊建立大唐王朝的最杰出战将,实力自然了得。李元霸真的如此力大无穷吗?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科学论证。
展示几道趣味力学题:
1. 李元霸将铁锤扔向天空时的初速度有多大?
2. 铁锤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为多少?
3. 假设李元霸竖直向上扔出铁锤的时间为1秒,试求在扔出铁锤的过程中李元霸的手臂承受了多大的压力?
4. 李元霸之死给我们一些什么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周围的事物和自己?
玩刀的死在刀上,会水的死在水里,李元霸死于自大;曲高和寡,他死于举世无对手的孤独求败的寂寞;天行有道,不可违,他死于无知;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他死于无畏;胸中有家,心中有爱,他死于无情……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质疑传统和权威,与时俱进,积极创新,让学生的思想得到自由飞翔,学生的生命力得到自由舒张。
四、学科跨越可以增长情感迁嬗
休漠说:“幸福与其说是用任何其他方法,不如说是用情感的这种敏感性来达到的。如果一个人具有了那种能力,他从趣味的愉快中所得到的幸福,要比从欲望的满足中所得到的幸福更大。他从一首诗、一段推理中获得的欢乐要比昂贵的奢侈生活所能提供的欢乐更大。”新课程标准就特别强调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作为最高目标,要求把这个目标的培养尽最大努力融入到历史课教学目标中。在传统的历史课中,教师总是单纯地强调能记能用历史知识,以分数为唯一成败的标准,而忽略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忽略了本应该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的情感迁嬗。因此,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提上首位。
例如,在教授《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的前两周,我先让学生提前看了《舌尖上的中国2》中的微电影《舌尖上的柴火饭》,然后要求学生周末在妈妈的指导下自己制作,并带样品到学校。课前讲话时间开一个美食品尝小会,先让学生介绍制作的特色小吃的特点和制作过程,后由学生组成的“品鉴师”进行评定,选出“最美味的家乡特色小吃”,龙游豆鼓、龙游葱花馒头、豆腐圆子、发糕、米糊、竹筒饭等都榜上有名。
学生对传统文化略有所知,小有感触,但还没有实现情到深处,为了提升学生对家乡特产的情感依赖,我决定先开展一堂实践活动课,但评选出来的那些传统小吃都不好操作,要么技术性太强,要么原料不好处理,有些还不安全。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其中有一期“做竹筒饭”,很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因为“竹筒饭”也是沐尘乡的特色小吃,其特点是饭粒松软,既有米香,又有竹香,清爽可口。学生也特别渴望吃上这样的竹筒饭,在班委会的策划、组织和联系下,最后选择到本县处处是竹山竹海的沐尘乡的几个同学家去搞“农家乐”。学生自备食材、亲自动手制作。他们趣味盎然,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和人类利用自然的智慧。
有了幸福的体验,在《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堂上,他们学得是认认真真,听得是津津有味,说得是头头是道,演得是惟妙惟肖,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课后作业完成的速度和质量也非同一般,特别是对“如何让中国春节的节日味更浓?请你献计献策”这个主观题,学生不再像以前敷衍了事,而是认真思考,发挥聪明才智,积极探讨和查找资料,写出了一份份非常有创新的提案。
爱因斯坦曾说:“物理给我知识,艺术给我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所开拓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历史课堂需要学科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