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贺+于慧玲
【摘 要】文化产业是全球化条件下,以消费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以高科技技术手段为支撑,以网络等新传播方式为主导的,以文化艺术与经济的全面结合为自身特征的跨国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重组或创建的新型产业集群.。它是以创新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的产业。
【关键词】中俄两国;大学教育;经贸合作;文化产业;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带动文化全球化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文化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从侧面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就当前国际形势来看,文化竞争力日益明显。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首掀起全球化的浪潮。经济全球化带动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带动贸易全球化。
随着全球化一词的提出,文化全球化也出现在各大媒体之中。文化依托全球化发展。然而,文化全球化不是文化一体化。一体化带有制度趋同的意思,并不是单极世界,所以可提全球化,不可提全球一体化。不加定语的全球化是不准确的,因为只有经济和科技全球化是一种现实趋势。其他如文化、宗教、政治制度、生活方式等虽有相互影响和吸收,但不可能实现全球化(注:张宝珍《经济全球化要研究的十大问题》,载《世界经济》,1998年9期,第25页。)文化全球化不等同于文化同一性,只是相对的统一,而非绝对的同一。因为,文化发展是基于相同的文化认同。一个民族对于一种文化的认同,就像男生之于武器装备,女生之于提包衣服。因为喜爱,才会产生深深的认同感与强烈的依赖感。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由此,即将到来的“十三五”将会成为中国文化产业提质升级的关键时期。(注:范建华《“十三五”规划中国文化产业带状发展新趋势》),载《中国文化报》)文化产业是文化传播的催化剂。我国也越来越注重文化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所以文化产业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黑龙江是中国最北的一个省份,旅游资源和自然资源众多。但由于很多商人的祖籍并不在东北地区从而导致文化的断层。近几年来,文化建设又被当成议题重新研讨。文化究竟该依托何种发展模式?文化该如何传承?
二、边境高校激发文化认同
教育与文化产业一样,被认为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特定功能。高等教育则站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培养各种高素质,全方位人才。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客观载体,在文化传播与继承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百金买屋,千金买邻。黑龙江省紧邻俄罗斯,有着绝对的地缘优势。那么在黑龙江省内的高校层出不穷,中俄边境高校对于文化产业的引领作用也不容忽视。俄罗斯教育水平在世界堪称一流,汉语在全世界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语言作为人与人沟通的桥梁,人与人沟通的工具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的大学生学习能力强,接受能力快。在学习外国文化投入了较大精力。综上所述,可以以此作为中俄文化发展的契机,建立双向互动机制,从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文化传播促进文化交流
中俄边境高校是新生文化产业的培训基地。我们可以利用教育的传播模式,从而促进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提高。用创业意识带动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进步。九零后大学生即将成为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边境高校可以依托地缘优势,整合自身资源,培养优秀的跨国文化交流人才。
教育是最缓慢的文化传播方式,因其潜移默化性会慢慢影响人的思维发展进步。文化的多样性也就造就了双核甚至多核大脑。商品贸易则是一种快速的传播方式。现在文化产品日益丰富,商品琳琅满目,我们看的更是应接不暇。在笔者看来,商品贸易与流通只不过是一次次简单的以货币为基础的等值交换,附着在其“身体”上的文化价值才体现了该商品的真正价值。
动物迁徙是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丰盈的水草。人们迁徙则会带来文化的传播。每一次的文化传播带来的都是文化的交流,文化的交流则会带来文化的碰撞。
四、文化产业引领时尚潮流
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意识关系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关系到各民族间的团结、交流与合作,关系到国家能否以自信、自强的姿态面对全球化的发展浪潮。不管是何地的文化产业,都有其独特性。我们应深深懂得异国架构的内涵,挖掘俄罗斯文化的兴趣点,挖掘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比如,可以制作明信片,影像集,玻璃杯等等。以小的文化产品带动文化手工业,由文化手工业带动机器制造业,由机器制造业带动新能源技术。以小带大,以点带面,以强补弱,从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中国梦,中国文化,中国产业。世界行,全球文化,文化产业。中俄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边境高校的人才进步,高校的教育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文化的发展现状。愿早日实现中国梦,将中国的文化之芽洒向世界的四面八方。
【参考文献】
[1]祝志春. 民族精神与主题的悖论——诺贝尔文学奖视域下莫言与赫塔·穆勒比较研究[J]. 黑河学院学报, 2014, 5(1):67-69.
[2]齐黎丽. 发挥中俄边境高校资源优势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J]. 中国电子商情:科技创新, 2014(9):189-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