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多少时间之后,听到那个消息之际的惊愕,一定会久久留在许多人的记忆里:11月12日,中国第一位三代机女飞行员、“八一”飞行表演队歼10飞行员余旭,在高难度的双机横滚训练中,突遇意外,壮烈牺牲。无数人悲恸不已。
那一刻,是人民空军67岁诞辰的第二天。灿烂星汉的强军征途中,又一道耀眼的光芒划破蓝天,留下久久不息的余韵,如旭日东升金光万道。
歼10在中国空军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作为第一位驾驶歼10飞上蓝天的女飞行员,余旭是历史的创造者。
歼10之前,中国国产歼击机最好的是歼8II,虽然它有着“空中美男子”的美誉,但美男子亦非一定真汉子。歼8改进自以米格21为原型的歼7,不过是将歼7的单发改为了歼8的双发,虽然起飞重量、空速、武器种类都有了提升,但毕竟只是放大版,实际性能没有大的区别。歼8II改进稍大,最显著的就是将一直以来苏式飞机机头进气方式,改为了两侧进气,从而在机头部位装载大功率机载雷达,以适应现代化作战对远视距的要求。除此之外,无大的变化。以歼7、歼8为代表的二代机,主要特征是能不稳定地使用导弹作战,机炮依然在作战中起着相当重要作用,总体上属于近距作战型的战机。
歼10就不一样。它大幅度改善了机动性能,装备有较远探测距离的雷达,借助于良好的雷达性能具有较好环境感知能力,能稳定成熟地使用多种型号不同性能的导弹作为攻击武器,主要依靠导弹作战,具有较远攻击能力,机炮作用大大降低,是具备中远距作战能力的战机。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些质的变化,三代机对飞行员的要求比二代机要高得多。
打一个比喻,如果说一代机靠机械力操作有点像驾驭马车,二代机以液压力为主就像开拖拉机,那么三代机主要以电传操纵为主就像驾驶汽车,对飞行员的要求完全不同于前两代战机。这也从中国空军对三代机飞行员的高要求、高保障可见一斑,最早的三代机苏27引进到中国时,空军百里挑一在全军选拔飞行员,对技术能力、服役年龄都有严格规定,并且在当时飞行员普遍一人一间宿舍的情况下,苏27飞行员一律配备三房二厅的住宿条件。
也正因为此,三代机女飞行员的培养,更是万众瞩目。余旭她们作为中国第八批女飞行员,就是从几十万有志航空报国的优秀青年中选拔出来的,最后只有4名女飞行员历经磨练,进入三代机部队。2012年7月29日,余旭驾驶歼10首次单独飞向蓝天,这是中国空军历史上划时代的一刻。
作为一名合格的三代机飞行员,余旭必须承受超过很多人想象的压力。三代机机动性能很好,一般都具备8个G过载的机动能力,这是一项空战价值很高的能力,可以在作战时及时占据有利位置,及时摆脱对方的攻击。但是,8G的过载,对人体会产生极大压力。我们平时坐过山车,会觉得“心都要跳出来了”,其实那个时候只有2G的过载。飞行时4-5个G的过载,会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出现“灰视”,到了8个G,人会出现黑障,两眼什么也看不见,短暂会失去知觉。作为一名三代机飞行员,当然不能在作战时失去知觉,这就需要靠平时严苛的训练,来适应和克服高过载下可能的失能情况,这样的训练对于女飞行员来说,是更加艰苦的过程。
而作为歼10第一位女飞行员,加入到八一飞行表演队后,余旭训练的艰苦,更是常人难以想象。战斗机飞行表演,是飞行员中仅次于航天员和试飞员的高要求岗位,编队密度、极限动作要求都比普通飞行员高得多。八一队飞行员平均飞行小时数都在1300小时以上,入选标准是总飞行1000小时,其中300小时歼10,飞行等级在一级以上。
特别是飞行表演的动作,充满了艰险和挑战。比如最小速度平飞、水平横滚、双机剪刀机动、对头交叉上升横滚、四机向上开花、五机水平开花、六机三角队形大坡度盘旋等,都在令人惊叹之余,挑战着飞行能力的极限。例如四机对头交叉动作,每架飞机时速达700多公里,两机相对头时速达1400公里,战机擦肩而过,还要在空中编织出一个中国结。对飞行员的要求不仅是默契,而且是米秒不差。其背后对飞行技术的超高要求,都是在挑战极限。余旭,就站在最高处。
余旭被战友们称作“金孔雀”,她曾经在一张首日封上题词:“挑战自我,高飞远航”。11月12日那个上午,她再一次驾机起飞,飞向蔚蓝的天空,高飞远航。蓝天余韵,如旭日东升,霞光万道……
有一段纪念文字这样写道:“她应该是笑着的,因为她最后把生命也献给了她最爱的飞行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