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史料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16-12-01 10:46王秀涛
文艺争鸣 2016年8期
关键词:当代文学史料资料

王秀涛

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史料其实一直是以全国性或者中央层面的史料为主,地方性史料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使用。这和我们研究的方式和理念有关系,和我们当代文学史料体系的相对固化有关系,尤其是对于1949年以后的文学,不管是哪一种文学史观,基本上都是一种整体性的历史叙事,从中央层面出发,对地方和社会形成一种结构性解释,笼罩和掩盖了对地方文学的可能的解释,造成国家、中央之外的地方性、地方经验都走向了统一性,而关于地方和区域的文学史研究也基本上缺乏特定的问题意识,成为国家文学的注脚。

地方性史料的来源,除了常规的资料如报纸期刊、作家书信、日记、回忆录等,我觉得还有几个方面需要我们关注:1.地方性报刊。地方性报刊是基础性的资料,也是了解地方文学最为直接的来源,其中包含了更为具体的文学史信息。2.地方档案。地方档案馆的档案使用有很多制约,但文学领域的很多档案是能够看到和使用的。相比于历史学界把档案作为最倚重的资料来源,文学研究界目前对档案的利用其实非常不充分,很少能见到文章中对以档案作为论证的材料,从北京、上海等档案馆的文学类档案来看,档案会给当代文学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可能性。3.地方文学、文化资料的汇编。现在各个地方都有很多关于历史资料的汇编,如《北京市重要文献选编》。除此之外,还有关于地方文化、文学建设的资料选,里面也收录很多档案、文件或者回忆,如北京市文化局编选的《北京文化史资料选集》,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选的《上海文化建设文献选编》。地方档案馆也有自己的刊物,也有的是以书代刊的形式出版的,也会不定期刊载关于文学方面的档案资料,如《北京档案史料》《上海档案史料研究》。北京市档案馆还曾专门出版过《档案中的北京文化》等专门以文化、文学资料为主的书籍。另外,地方史志尤其是文学志、艺术志也能提供很多线索,如《北京志·文化艺术卷·文学创作志》等。4.其他领域的资料汇编。一方面,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史料》等行业领域的资料汇编。作为出版领域重要的资料编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史料》和当代文学的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也包含大量各地方出版管理机构的资料,对于研究当代文学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另一方面,如《接管上海》《上海解放一年》《北京的黎明》《上海解放初期的社会改造》等针对某一具体历史事件的资料汇编。这几部资料都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接管和改造相关,也涉及文学艺术,是认识这一时期文学特征非常重要的资料来源,而有关社会其他方面的资料,则为研究文学史提供了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信息。5.民间收藏家的收藏。民间收藏家是非常重要的资料来源,也是我们所一直没有关注的。比如北京的贾俊学先生,他有一些文联的档案,《新文学史料》经常发表他收藏的东西。还有山东济南的徐国卫先生,他刚刚成立了一个博物馆——山东中国文学艺术博物馆。他的收藏除了名人手札、手信、新文学一些重要版本以及油画、拓片之外,还有大批关于文联的档案。比如第一次、第二次文代会的档案,文联对外交流的档案,其中有关地方性的史料也很多,比如各个地方文联成立的档案,以及地方文联向中国文联的汇报材料。这些稀见资料无疑能够为当代文学研究打开新的空间。

重视地方史料的利用,重建文学的地方性,原因在于我们在研究当代文学时会发现,很多文学运动经过上层的部署后,具体的执行者往往是地方,只关注上层的资料,有时候只能获得纸面上的结论,甚至理论上的推演掩盖了对具体的历史实践的分析,因此只有通过对地方性史料的整理和研究,发现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的实践因素,才可能获得更为全面和复杂的历史信息,才能在对比、联系中看到统一和差异。可以说,在很多具体的研究中关注地方性史料,一方面可以丰富现有的历史解释,在中央层面的指示、文件之外,提供更为丰富的历史的实践因素;另一方面可以建立上层与下层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潜在的合理的对话关系,建立国家文学与地方性文学之间的互动与关联,并在同一性之外发现裂隙。

关于地方性文学的研究,必须强调一点,它是和当下流行的区域文学研究不同的。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区域文学研究缺乏特定的问题意识,没有多少观念上的反思和创新,只能算是缩小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与此同时,不少学者在关于地方性文学研究方面进行很有见地的思考,最近几年有不少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值得借鉴,比如黄发有老师关于地方性期刊的研究,如《从“边区文艺”到“西北文艺”——(西北文艺)(1950-1953)研究》等。张均老师在《“新现实主义”和文艺界的“华东系统”——1950-1951年间的(光明日报)“文学评论”双周刊》的文章中提到了文艺界的“华东系统”这样的说法,吴俊老师的《另一种权利割据:当代文学与地方政治的关系研究》的文章中提出了“另一种权利割据”的概念,研究文学与地方政治的关系,都是非常有启发性的。

李怡曾经在一篇文章《地方性文学报刊之于现代文学的史料价值》中提到,地方性文学报刊不仅能在中国现代文学的现在研究格局中增加许多意外惊喜,得到许多的细节上的丰富,同时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从一些新的角度和立场上拓宽现代中国文化的研究空间,这就是“地方性知识系统”的建构。这是很有见地的思考。可以说,对于当代文学研究来讲,地方性史料的意义更为重大,并不仅仅是研究边界和范围的扩大,也不是叙事维度的扩张,重要的是建立新的研究方式和观念,尝试新的可能性。我觉得可以参考杨念群提出的“中层理论”,他认为中层理论的意义在于:“一是尽量可使我们摆脱宏大叙事的纠缠。目前诸多历史著作行文叙事总是宏阔而不细致,概论式的判断比比皆是,本质主义式的断语草草形成,里边唯独看不到日常生活状态下人的踪迹,人变成了冷冰冰的趋势和规律的符号表征。二是讨论如何改变史界只拉车不看路式的工匠型治史方式。”中层理论的纠偏作用在于指明:“没有出色理论背景关照下的史料收集,只能更加忽略历史的真相和常态,即使琐碎也可能琐碎得不是地方。其结果常常是搞不清到底哪些史料应予重视,哪些史料应该舍弃。”中层理论意在宏观叙事和微观叙事之外,取一种中观叙事。杨念群在《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中采取的方式就是把历史的线性时间置换为空间,并对这一空间进行深度挖掘,这样的理论思考和实践,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应当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猜你喜欢
当代文学史料资料
广东当代文学评论家
FOUND IN TRANSLATION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史料二则
从史料“再出发”的当代文学研究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