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电之

2016-12-01 19:10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徐玉玉诈骗文章

8月19日下午4时30分左右,一个陌生手机号码打到徐玉玉母亲的手机上,对方声称有一笔助学金要发给徐玉玉,当天是最后一天。因为之前曾接到过教育部门发放助学金的通知,徐玉玉信以为真,就按对方的要求赶到附近一家银行,准备通过自动取款机领款。

对方告诉徐玉玉,由于交学费的银行卡未激活,她取不出卡里的助学金。于是徐玉玉按照对方的指示,将自己银行卡里的9900元取出来,汇到指定账户。

“他们说半小时后就会一起汇回来的。”徐玉玉后来和父母陈述。但是,半小时后,这个号码打过去已是关机。

父母辛辛苦苦攒了大半年的巨款被骗,徐玉玉有巨大的心理负担。冒着雨,徐玉玉飞奔回家,对着佝偻的妈妈哭得厉害,而徐母则安慰她:“权当花钱买个教训。”

但徐玉玉仍抱有希望,随后她和父亲一起去派出所报案。从派出所返家后,一向身体健康的徐玉玉坐在三轮车上突然昏厥,之后被紧急送到医院。21日晚9时30分左右,徐玉玉最终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医生给出的死亡原因为“呼吸心脏骤停”。

十年寒窗苦,对即将迈入大学校园,翻开崭新的人生一页的花季少女,一个诈骗电话让她的生命戛然而止。还未历尽浮世的美好,便早早窥见了世间的龌龊。生命的逝去让人惋惜和愤怒,究竟谁该负责并受到良心的拷问呢?

未来可能与现实遭遇的对比、知识水平与防范心理的对比、金钱与生命的对比、家庭贫与社会富的对比,再加之死亡原因的罕见残酷,所有这些对立让徐玉玉事件成为一场充满张力和碰撞的悲剧。

现实生活中,骗子的目标常常是信息闭塞、并不富裕的弱势群体。他们一旦遭遇电信诈骗,不仅失去家庭财产,常常直接危及生命或生存。百度搜索“电信诈骗”的新闻多达15万余篇,频繁曝出的新闻事件相信也不过是世界黑色的冰山一角。诈骗电话甚至已经成为来电显示的常客。据徐玉玉所在的江阴市公安局统计,2016年1月份以来,该市共有285名在校学生遭遇电信网络诈骗,被骗总金额116万余元,受害人平均年龄18 岁。

骗子骗走的是学费,也骗走了受害人对生活的憧憬和对未来的渴望。有人难以理解几千元会带来如此的绝望情绪,但是正如美国哲学家乔治·桑塔亚纳在《社会中的理性》中指出:“对于每个个体的命运而言,一切冤屈都是深切的、清晰的、绝对的。”击溃一个人的,往往在于细节。对于背负着改变命运期许的徐玉玉,被骗走近万元学费的痛,是彻骨的、摧残式的。

让守法者受保护,这是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唯有牢记肩上的职责使命,切实拿出更高的手段和更好的办法来,才有可能让法律的利剑跟上时代的脚步,保护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唯此,花季少女的生命,才不会白白流逝!据报道,大中小学的数据倒卖现象十分严重,“我们可以拿到‘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学生的一切信息都可以拿到。”某知情人士称,甚至学生信息都是明码标价的,“没有卖过的学生信息售价1~2元一条,二手的数据,基本低于1角,而在整个数据销售行业,一些从淘宝、京东、唯品会等电商平台流出来的数据是最为紧俏的。”

数据不仅仅会通过相关工作人员之手倒卖出去,黑客、第三方服务公司都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取教育行业的数据。“教育行业的信息安全能力普遍比较低下,实际上随便一个入门的黑客,都能搞定绝大多数学校系统,几乎不耗时间,甚至只需要敲几下回车就可以。”

在现代社会中,公民的个人信息其实和货币一样都是财富。很多机构对现金管理非常严格,但对于公民个人信息管理却几乎不设保护措施,“内部人”可以肆无忌惮复制公民信息。于是,在很多人印象中本该安全地躺在教育、银行等机构中的信息,却彻底裸奔在了电信骗子的面前。

从人生巅峰到生命谷底,有时真的只是一个诈骗电话的距离。

国内电信诈骗频发,国外有什么先进经验,可以用来借鉴?从国外的相关法律法规来看,国外在防范电信诈骗时,首先做的就是推行个人信息保护法,对电话用户以及电子邮件用户进行教育,增强公众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使得用户在甄别电信诈骗、垃圾短信上具有绝对的主动权。

以美国为例,美国治理电信诈骗主要依靠两部法律:一部是《电话消费者保护法》,另一部是2003年生效的《控制非自愿色情和推销侵扰法》。两部法律明确规定,不得向消费者发送与商业营销、产品推广、服务广告有关的垃圾短信。用户只能在两种情况下接受此类手机短信:一是明确表示同意接收;二是这些短信用于紧急情况。

此外,2003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根据《电话消费者保护法》推出“不接受电话推销名单”服务,美国任何座机和手机用户都可在这项服务的专门网站上免费登记。任何人向使用这项服务的用户发送未经同意的推广短信,都属于非法行为。

正是由于这些法律法规的存在,美国用户无法收到诈骗信息,从根本上杜绝了电信诈骗的高发风险。

这篇文章是2015年广东卷的满分作文。作文材料中有一句体现材料中心的话: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考生只需围绕这句话去立意即可。这篇文章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下面只从文章开头这个角度来赏析这篇文章的巧妙。

一、语句规整,紧扣材料。文章开篇两段,运用对仗的修辞手法,化用材料,一箭三雕:其一,对仗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音节和谐,有音韵之美;其二,句式整齐,语段简短而醒目,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能一下子抓住阅卷者;其三,巧妙化用了材料,告诉阅卷者,我这是紧扣材料来立意的,切合题意。

二、暗含对比,隐含思路。第1、2段快速入题,分别写“昨日之时感受自然、今日之时感受自然”,第3、4段详写我幼时被外婆带去“感受自然”,第5自然段写我长大后带外婆“感受自然”,第6自然段用议论、抒情绾结前文,第7自然段扣题点题作结。全文绝无蔓枝,浑然一体。

三、化虚为实,形象可感。“感知自然”这是一个大话题,文章的开篇,化大为小,将其具化为“你教我草长莺飞,细雨朦胧”和“我教你细数花名,测天看云”,这一来一往的交流中完成了对自然的感知,形象生动,画面感强,既营造了氛围,又很好地开启了下文。

好的开篇,各有各的妙处,但作为考场作文,它要体现命题者的写作指令,要中心明确,要一下子能抓住阅卷者的眼球。记叙文开篇时,要结合写人叙事这一特点,可用如下方法:

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文似看山不喜平”。考场作文篇幅不长,要做到尺寸之间起波澜,很不容易,也正因为不容易才被人赞赏,如果文章一开篇就把阅读者吸引住了,文章就成功了一大半。在写作时我们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在文章开篇猛地摆出一个矛盾争端,造成石破天惊之效,使文章显得跌宕起伏,有波澜;也可以卖关子,“欲说还休”,巧妙地埋下伏笔,设下悬念,吸引读者欲罢不能;还可以采用倒叙的写作顺序,将事情结局先摆到面前,然后再回过头来叙写事件的发生、发展,吸引读者去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也使文章结构显得别出机杼。

描摹画面,创设场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境由心生,精当的景物描写能烘托人物思想感情,衬托人物性格特征,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景中显情,能营造一个很好的写人叙事的氛围,更能深深打动阅读者的心,被其接受。我们写作时,可描写景物,展现一幅彩色的画面,交代事件发生的环境和条件,烘托人物与事件;可再现命题材料,形成画面,描绘出一种特殊的笼罩全篇的氛围和情调,导入正文。

叙议结合,明示“红线”

高中生所写的记叙文一般是复杂的记叙文,所写的事件必须围绕一个中心来展开,在文章的开篇,可以精要概述材料核心内容,议论生发出文章的中心,形成一根“红线”,贯穿全文;可以以抒情笔调抒发心中情感,让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文章一开篇便汩汩流泻出来,奠定全文的基调;也可以从议论入手,一开篇便开宗明义,揭示全文的主旨,言简意赅,让其成为全文的文眼,贯穿全文。

猜你喜欢
徐玉玉诈骗文章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合同诈骗
电信诈骗
徐玉玉之死中的平庸之恶
擦亮双眼,谨防招生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