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爱波
互联网时代,新的连接模式让各种各样的商业社群崛起。罗辑思维的“言罗会”,吴晓波的读书会,以及毛大庆的联合工厂,让一群价值观趋同的人找到了线上线下的机会。一批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和商业知识分子找到了可以传宗立道的革命群众,他们试图改变这个世界,起初是从商业上或者世界观上。
连接形式的改变,重塑了世界的时空感。进入到2013年之后,你会发现各种群体分享知识、价值观、趣味、生活方式的活动越来越多。人们参与发明了新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带有智性的迷幻、偏执以及理所当然的常识。一场社交大革命,正在向着文化革命乃至文化大革命的方向前进。
社群,天然的具有某种宗教特质,它的组织形式、精神内核都在谋求某种整齐划一,即便这种整齐划一的精神、形式具有叛逆或者独立思考的标签。
独立可以演变为一种生意,传销者的眼泪和盗火者的眼泪,在青春、理想以及价值观的加持下,一样可以幻惑人心。
比如罗辑思维,在这个罗氏所主导的群体下,许多年轻人正在按照“罗教主”所倡导的种种生活方式、价值观来生活。
3年来,创业者惠怀松说他自己一直按照罗辑思维提供的“大方向”成长。他习惯每天凌晨4点起床,6点多准时守着“罗辑思维”的微信公众号。3年以来,他只有不到10次没能在第一时间打开罗辑思维每天凌晨推送的罗振宇60秒语音,然后2个小时内赶紧补上。
他会用手写的方式,把每天的这段语音“内化”到自己的身体里。“不是抄下来,也不是背下来。就像吃饭一样,把它形成习惯。不是用脑子,其实是用心去看。”
“罗辑思维很大程度上是嵌入到了我的人格当中,价值观也好,思维方式也好,嵌入了我。”
罗振宇在罗辑思维上还发明过售卖产品的一种模式——事先不告诉你卖的是什么东西,爱就供养,不爱就观望,先交钱再说。2014年6月,罗辑思维就曾售卖了8000套“事先不告诉你是什么”的图书包。
他的这种方式被其罗辑思维社群组织者杭州商人皮爷所模仿。2015年11月5日,皮爷心血来潮,发了一条朋友圈:“受罗胖的影响,我也想做个实验,每人200元,我给你个惊喜,记得用微信转账哦。”
这条朋友圈一发出,皮爷微信上的罗友们,立刻开始给他打钱。37个小时,有204位“上当受骗者”通过微信转账及微信红包给皮爷打钱共计40800元。
1个月后,皮爷再次“行骗”。这次的单价是1000元,名额100个。一天时间,“上当受骗者”爆满,10万元人民币躺在皮爷的微信钱包中。对爆满后仍然打钱过来的罗友,皮爷都陆续退款了。
这两次“行骗”活动中,而没有被“骗”的罗友纷纷在微信群和朋友圈里表达失望和遗憾。
你很难说这种商业模式是否已经游走在法律的边缘,在面对这种“行骗”时,粉丝们的态度是清醒还是狂热?这预示着互联网时代,原子化生存的人们已经惊醒了社群化的野兽。自由人的自由联合,有可能面临一个异常凶险的未来。
当然,商业与社群的谋和,至少纠正了社群发展的方向,让它显得不那么危险。商业社群,催生的精神领袖,至少还保留着某种清醒,他台下欢呼的人群也至少表现出了某种整齐划一的清醒。罗永浩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如果我在做一件事情,很多人嘴里很难看地在后面摇旗呐喊,我会因为他们而感到自己难为情。我经常会有这个警醒。”
社群时代,台上的领袖慷慨激昂,台下的人们在向某个方向敬礼。在世界尽头等待的,可能是一个凶猛的野兽,也可能是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