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青坡 李云涛
摘要:土地整治成为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集约节约土地的重要途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土地整治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保发展、保红线、促转变、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和平台。统筹区域土地整治,构建整村推进土地整治的工作模式将成为土地整治的未来实施方式。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和管理成为重中之重,以项目为基础、以规划为前提、以资金为核心、以验收为手段、以管理为关键、以效益为终极目标是土地整治管理工作的步骤和程序。土地整治项目作为一个平台,在规划好的前提下,紧紧围绕资金这一个中心,辅助以严格的管理下,以验收作为一个手段,达到增加和提高项目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土地整治;管理;工作
土地整治遵循着“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通过田、水、路、林、村建设综合整治,搞好土地建设,提高土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的指导要求发展到今天,成为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集约节约土地的重要途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土地整治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保发展、保红线、促转变、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和平台。土地整治是一项可以在不增加土地面积的前提下获得巨大的土地利用效益的措施。借助土地整治不仅满足当代人对土地资源的要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要求构成危害;不仅保持质量状态良好的土地数量,同时又为后代人创造良好的土地生态环境。农地整治过程中由于实行田、水、路、林、村的综合规划和治理,大大地改善了土地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因此,实施土地整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统筹区域土地整治,构建整村推进土地整治的工作模式将成为土地整治的未来实施方式。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和管理成为重中之重,以项目为基础、以规划为前提、以资金为核心、以验收为手段、以管理为关键、以效益为终极目标是土地整治管理工作的步骤和程序。
1. 项目是平台
土地整治项目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范围内,运用资金,人力和物力等的投入,通过独立的业务单位组织开展的对项目区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以达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优化城乡用地布局,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目标的过程。土地整治项目具有明确的整治区域,有明确的整治目标和内容,有明确的建设期限等特点。目前,我国总体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了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是土地整治工作的大环境,也是土地整治发展的重要基础。
土地整治项目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联系各参建方的平台,项目从最开始的基础立项到项目的勘测规划设计,再到项目的实施,以及后期的效益体现,将与项目有关的实施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项目区受益群众等各参建方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项目作为基础给各参建方带来了发挥的平台,也给受益方带来了效益的平台。
2. 规划是前提
对于一个土地整治项目来讲首先最终的前提就是要符合规划,而规划中第一指的是完全符合项目区所在盟市、旗县区的整治规划,另外一个就是要符合项目实际的设计规划。
2.1 符合盟市级、旗县区级土地整治规划
对于土地整治规划来讲要以基本农田整治为主,其他农用地整治为辅,尤其要突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推进城镇工矿废弃地复垦,耕地开发为补充。根本上掌握土地整治工程的未来要求。规划上中充分考虑地区现状,从农田林水路各方面给予充分的规划,推进土地平整工程,合理确定田块规模,整归田块,充分满足农业机械化作业要求。完善田间道路系统。优化田间道、生产路布局,提高道路的荷载标准和通达度,加强农田灌溉与排水工程建设,提高耕地灌溉面积比例和渠系水利用系数。增强农田防洪与排涝能力。因地制宜推进农田林网工程,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稳定提高农田防护比例。从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以外的农村土地、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耕地开发、草地及工矿废弃地整治等方面统筹考虑,认真落实规划的结构、布局和数量。力争做到结构完整、布局合理、数量有余。
2.2 符合项目区实际的设计规划
做好一个项目规划,在符合盟市级、旗县区级整治规划这个大规划的基础上,还要从项目区位置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下选择最符合项目区实际的设计规划,尤其是设计规划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项目后期的实施和效益,可以说,设计规划是项目规划这个前提重中之重。两个规划前提做好了,项目才会顺利实施。
3. 资金是核心
如果说项目的核心是什么,资金绝对是当之无愧的。资金使用的是否合理决定了项目工程的进度、质量和后期的效益。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顺利性。资金使用的越好,项目实施越顺利。相反,资金使用不当,项目的实施就要受到很大的限制。资金管理的越严格越透明,工程质量就越有保障。尤其是在目前比较招投标中,施工单位往往低价中标,一定程度上在保证其利润的前提下,施工单位就会以节约成本达到获取利润的手段对待项目工程施工,但是,一定程度上工程质量决定了项目运转年限和效益多少。对于管理者来讲,只有狠抓工程质量,严管资金使用才能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其中资金的管理又是最有效的管理手段。资金管理好,工程质量有保障,项目效益才会正常运转和发挥。
4. 验收是手段
土地整治项目的验收指的是针对项目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实施管理、权属管理、后期管护等进行全面的验收。项目的验收主要是从项目实施、工程质量、工程完成情况、资金使用、后期效益等方面来衡量一个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好坏的标准,可以说,验收只是一种手段,是对于土地整治项目的一种肯定。项目通过验收,项目工程质量合格、资金使用合理、效益正常发挥、受益群众认可,土地整治项目才是完成了自身的使命。验收就是对于整治项目的一种认可,一种手段。
5. 管理是关键
管理无论在任何工程领域都是重中之重,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项目的得与失,管理的严格认真,项目的实施就顺利通畅,带来的效益就明显,相反,项目实施就难以开展,效益无法预见。土地整治项目的管理对于承担单位来讲是比较重的任务,一方面要求管理者对于土地整治项目的勘测、规划中测绘、水利、土壤、气候、林业、土建、机电等这些专业性的知识要充分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最重要的还是具备一定的管理手段。可以说,如果能够成功管理一个土地整治项目,那么就可以管理好任何工程项目。
6. 效益是终极目标
土地整治项目的最终目的是能够提高土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而不是单纯的完成一项土地整治工程和投入多少资金。效益能否持续才是土地整治项目存在的意义。也就是说,一个项目的从规划到实施到验收,都是为了效益而服务,只有效益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增加和改善,才能证明项目存在的价值。项目的使命才能顺利完成。
土地整治遵循着“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通过田、水、路、林、村建设综合整治,搞好土地建设,提高土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的指导要求发展到今天,成为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集约节约土地的重要途径[6]。土地整治项目作为一个平台,在规划好的前提下,紧紧围绕资金这一个中心,辅助以严格的管理下,以验收作为一个手段,达到增加和提高项目效益。
参考文献:
[1] 全国土地整治规划.
[2]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土地整治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3] 土地整治项目验收规程.
[4] 鞠正山,罗明,张凤荣.我国区域土地整理的方向[J].农业工程学报,2003,18(2):6-11
[5] 张献忠,董棉安,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土地质量评价:以辽宁省庄河市土地复垦项目为例[J].资源科学,2004,26(2):138-144.
[6] 丁青坡.关于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作为验收标准的可行性研究[J].西部资源,2016,2(1):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