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内蒙古东乌旗温都敖拉Ⅰ号靶区的找矿效果

2016-12-01 11:23田艳丽张瀚夫乔彦波
西部资源 2016年5期

田艳丽 张瀚夫 乔彦波

摘要:在内蒙古东乌旗丘陵地区,运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发现了许多有色和贵金属异常带,找矿潜力巨大[1]。在温都敖拉Ⅰ号靶区,通过1∶2.5万土壤扫面圈定了土壤综合异常,在异常上布设了1∶5000地质、土壤剖面,进一步圈定了元素高值区段的位置,为槽探工程布置提供了直接依据。预查工作最终通过少量槽探及稀疏的钻孔揭露,圈定出多条工业银、铜、铅锌矿体,显示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在丘陵地区良好的找矿效果。

关键词:土壤测量;内蒙古东乌旗;温都敖拉Ⅰ号靶区

Abstract:In the hills region of Inner Mongolia Dongwuqi,we found many anomaly belts of non ferrous metal and precious metal by using geochemical soil survey. This area has a good prospecting potentiality. In the No.1 target area of Wenduaola,the abnormal area delineated by using soli scanning in the scale 1/25000. Through the geological and soil profile in the scale of 1/5000 in abnormal area could make the high value of elements more obvious. It also provides a direct basis for costeaning work. Ultimately,by using a little costeaning and drilling work,there are a lot of silver-bronze-lead-zinc ore-bodies with production grade are delimitated,and also show the good effects of prospecting by using geochemical soil survey in hills region.

Key words: soil surveying,Dongwuqi of Inner Mongolia,the No.1 target area of Wenduaola

鉴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风成砂覆盖严重,地表基岩露头差、水系又极不发育的情况,运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寻找隐伏的有色金属、贵金属矿产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土壤测量,能够迅速确定找矿靶区范围,为地质找矿提供较直接、可靠的地球化学找矿信息。

1. 概况

2011年~2012年我院在温都敖拉地区开展银、铅锌多金属矿产预查工作,通过1∶2.5万土壤测量在温都敖拉Ⅰ号靶区内圈定综合异常2个,经过1∶5000土壤剖面检查,进一步圈定了元素高值区段的位置,为槽探工程的布置提供了直接证据,最终经探槽揭露,于地表发现银、铜、铅锌矿化蚀变带1条,钻探工程在深部发现多条矿体。目前,该地区正在开展矿产普查工作。

2. 区域地质

温都敖拉地区处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大陆边缘与华北板块北部大陆边缘缝合带北侧,内蒙古华力西中晚期褶皱带的东乌珠穆沁旗复背斜中段,二连——东乌旗复背斜北翼[2]。

q

1. 逆断层;2. 平移断层;3. 性质不明断层;4. 背斜轴及背斜编号;5. 第四系全新统;6. 宝格达乌拉组;7. 白垩系大磨拐河组;8. 侏罗系玛尼吐组;9. 侏罗系满克头鄂博组;10. 二叠系下统石炭系上统宝力高庙组;11. 泥盆系上统安格尔音乌拉组;12. 晚侏罗世花岗斑岩;13. 晚侏罗世黑云母花岗岩;14. 早二叠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15. 石英钠长斑岩脉;16. 第四系界线、整合接触界线、侵入接触界线;17. 角度不整合界线;18. 温都敖拉Ⅰ号靶区位置。

温都敖拉构造形态主要表现为北西向,其次为北东向。北西向构造形迹主要由北西向的张扭性断裂组成,北东向构造形迹主要是由北东东向的褶皱、断层以及与这些构造形迹相伴生的其他构造形迹组成[1][3]。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古生界泥盆系、晚石炭——早二叠系地层及中、新生界地层,侵入岩有晚侏罗世花岗斑岩、次火山相流纹岩(图1)。

3. 温都敖拉I号靶区地质特征

3.1 地层

温都敖拉地区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古生界泥盆系、晚石炭——早二叠系地层及第四系。地层总体走向北东,倾向和倾角受褶皱构造控制,温都敖拉Ⅳ号矿体出露地层主要为晚石炭——早二叠系宝力高庙组第一岩段(C2-P1bl1),该岩段岩石呈北东向展布,是温都敖拉区内主要岩性之一,是赋矿的主要围岩(图2)。岩性主要由中酸性的凝灰岩、安山岩、砾岩及流纹质含角砾熔岩组成。上限被第四系覆盖,下限与安格尔音乌拉组呈断层接触。

1. 第四系全新统风成砂;2. 火山颈相流纹质含角砾熔岩;3. 安山岩;4. 安山质岩屑晶屑凝灰岩;5. 晚侏罗世次火山岩相流纹岩;6. 晚侏罗世花岗斑岩;7. 矿化蚀变带;8. 地质界线;9. 岩相界线;10. 土壤综合异常位置及编号;11. 土壤剖面位置及编号;12. 层理产状;13. 流面产状。

3.2 构造

区内构造运动频繁,构造形态主要表现为呈北西向展布的特点,其次为北东向,局部表现为北北东向及北西西向。北西向构造由张扭性断裂组成。北东向构造由褶皱、断层、挤压破碎带组成。

3.3 岩浆岩

区内出露的岩性主要为次火山岩相流纹岩(J3λ)。岩性主要呈棕褐色,灰色,风化面为带红的褐色,斑状结构,基质具球粒结构,微粒——微晶结构,流纹构造。斑晶有斜长石(10%左右),半自形板状,双晶常见,偶见聚斑状,大小多在0.1mm~5mm之间;石英(<1%),呈它形粒状,大小多在0.5mm左右;黑云母(2%左右),呈片状,大小多在0.1mm~0.5mm之间;基质由长英矿物(占54%左右)、微晶球粒(30%左右)、云母类矿物(2%左右)与不透明铁质矿物(<1%)组成。岩石绢云母化较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