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善,徐成东,王振吉,范树国,陶永元
(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云南楚雄 675000)
基于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葡萄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李雅善,徐成东,王振吉,范树国,陶永元
(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云南楚雄 675000)
分析了葡萄栽培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法、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对葡萄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为葡萄栽培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提供了思路。
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葡萄栽培学;教学改革
葡萄栽培学是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以葡萄栽培技术为核心,涵盖葡萄分类、葡萄生理、葡萄土肥水热管理、葡萄修剪等方面内容。其目的和任务是根据各地的自然生态条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栽培品种,采用与生态和品种相对应的栽培管理技术体系,提高葡萄种植效益[1]。葡萄栽培学是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的基础,担负着培养现代葡萄生产管理型人才的重任。
近年来,国内外在园艺植物栽培课程改革实践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鲜见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条件下葡萄栽培学课程改革方面的内容。因此,笔者通过加强师资队伍、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和考核方法、优化实验结构、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对葡萄栽培学课程改革进行了论述和探讨,以期为葡萄栽培学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当前,就葡萄栽培学教材而言,仅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李华教授编写的一本教材[1],其中有些内容较为陈旧,许多图片是手绘的,学生很难看到实物图。由于葡萄品种多样,缺乏真正的实物图片往往使学生难以获得直观感受。同时,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以前教学中往往采用板书形式,对葡萄的特征和栽培技术多采用填鸭式教学,对实际操作技能锻炼较少。实践方面存在着实验目的不明确、单一性验证性实验较多、实验内容与生产一线脱节等问题,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也较为缺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同时,还缺乏葡萄园田间技能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就业。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仅是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人才的关键[2]。教育部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试点高校要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明确“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要求和标准,并使“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逐步达到50%以上。作为试点高校的教师,单纯具有较高的理论教学水平显然不能满足学校转型发展的需要,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引进来”,加大对既具有教育教学能力又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力度;另一方面要主动“走出去”,从学院专业教师中选派一些教育教学能力较强但实践经验不足的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去挂职锻炼,参加生产实践,提高实践技能。此外,鼓励专业教师通过出国考察、出国进修、学术交流、访问学者、外出调研等形式,不断开阔眼界,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3]。
3.1 修订大纲 课程大纲是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等的具体指导。课题组根据学校转型发展的实际重新修订了葡萄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适当调整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比例,将原来的理论学时由54学时压缩到36学时,而将实验课时由36学时压缩到18学时,但是新增加2周的葡萄园田间技能训练,其目的是减少理论课时量,增加实践训练的时间。实验课程多偏向于生理实验,也应适当压缩,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增加接触生产一线的机会。另外,对于一些只适用于北方葡萄栽培的技术或者纯理论分析的内容,在大纲中要予以删除或者只要求了解即可,如埋土防寒、葡萄栽培气候区划等内容。同时增加一些原本不涉及但又对地方葡萄栽培影响较大的技术,如葡萄破眠、植物激素的利用、一年两熟技术等。
3.2 选择教材 楚雄师范学院当前选用李华教授编写的教材作为课程的主讲教材,尽管该教材相较其他类似书籍有着显著的优势,但是就地处南方的地方本科院校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而言,该书并不十分合适。首先,该教材更多的是针对北方地区葡萄栽培,南方地区多雨,大多需要采用搭建避雨棚栽培;其次是纯理论叙述过多,实践操作方法内容不足;再次是涉及土肥水热等管理内容不够精细,不适宜于南方葡萄栽培实际;最后是南方地区(尤其是云南地区)气候多样,栽培技术措施与北方不尽相同,而该书并未完全涵盖相关内容。基于此,课题组全体成员正在努力合作,以云南地区葡萄栽培实际为基础,引入部分理论性内容,更多的是实践操作内容,编写一本全新的南方葡萄栽培技术概论,为学生提供一本切合实际的教科书。
3.3 优化内容 通过产业调研,了解高原特色葡萄产业的发展状态、存在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等,并以此确定葡萄栽培学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如学校利用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提供的“云南高原特色葡萄产业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专项调研”项目资助,对云南省葡萄产业进行了摸底排查,厘清了产业发展现状,并对当前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有所了解,也总结了高原特色葡萄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调研为教学内容的编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学内容的改革关键是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所学能够指导生产和解决问题,并能及时反映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重点介绍葡萄的生长周期、葡萄的形态器官、葡萄园土肥水热管理、葡萄育苗、葡萄园的建立、葡萄定植、葡萄周年管理、葡萄生长调节剂的使用、葡萄无公害产品的生产等章节,补充讲解葡萄栽培的最新科研进展、葡萄生长与环境、葡萄一年两熟技术、葡萄无土栽培、葡萄根域限制栽培、葡萄避雨栽培等内容,从而既保证了传统知识与现代技术的有机统一,又体现了理论教学与当地实际生产相结合的思想,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实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关键点和切入点,是统领教学活动的灵魂,探寻新的教学方法是课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4]。在教学过程中,将启发式、参与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引入课程教学之中,能够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使知识由原来的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传递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探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成效。
4.1 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方法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师少讲一些,多提问一些”,而是要通过教师的主动引导,去帮助学生开启思维的闸门。学生受到引导和点拨后,激发思维活跃度,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5]。启发式教学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增强其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在讲解影响葡萄栽培的因素时,可以让学生联想到植物生理学方面的内容,并从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直观感受来寻找影响葡萄生长的各方面因素,从而找到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等影响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对葡萄生长的作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强化了教学成效。
4.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案例,在课堂上采用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理论,去论证自己的假设,从中得出合理的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6]。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案例的选择,这种选择要建立在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开阔的眼界基础之上。
4.3 焦点讨论法 焦点讨论法通过科学有序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参与感知体验、聚焦讨论、反思评价并协同决策,这一方法在会议组织、新闻访谈、企业决策等方面应用广泛[7]。焦点讨论法的操作流程包括4个步骤:明确讨论目的、设计讨论问题、组织开展讨论、评价反思讨论[8]。如在讲解葡萄园生草一节时,让学生明确葡萄园是否应该生草,并设计出葡萄园生草的优缺点及使用原则,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葡萄园生草能够调节葡萄园的微气候、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改善葡萄酒风味等。同时也应该看到,在我国北方地区却产生草和葡萄争水争肥,甚至疯长的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在葡萄生长季降水丰沛的地区采用葡萄园生草方法是有益的,而在降水少的地区则要控制葡萄园生草的种类和数量。最后通过对讨论过程及结果的反思,评价讨论效果及改进方法。
4.4 综合式教学方法 通过“实物+图片+板书+多媒体”的综合式教学,改变传统的单一型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素材,使内容更加具体形象,加深学生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并通过课堂互动,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如在讲授葡萄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一章时,向学生展示葡萄叶片、枝条、果实等实物,并利用多媒体,以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讲授。同时,将重要内容以板书形式留存在黑板上供学生理解和记忆,从而能够让学生在多种方式刺激下加深对知识的把握。
葡萄栽培学的考核分为生产实践和理论实践2个部分。①生产实践。将专业教学基地葡萄进行划分,由学生分组承包。以楚雄师范学院葡萄与葡萄酒专业为例,葡萄栽培教学实习基地共有17行葡萄,由2014级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35名学生进行分组承包,2人承包1行,最后1行3人。然后,在任课教师、基地师傅的指导下进行栽培管理,期末由任课教师根据葡萄枝条管理、病虫害防控、果实等指标进行考核验收,根据结果进行成绩评定(百分制)。②理论成绩。理论成绩取决于综合成绩,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按照不同比例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上课出勤、课堂讨论表现等综合打分;实验成绩根据学生实验课出勤、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情况进行评分;期末考试试题来源于葡萄栽培学试题库。通过考核方法的改革,不仅改变了仅以理论成绩确定全部成绩的单一性考核方式,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杜绝了考前突击的不良学风。
6.1 优化实验结构 在实验内容构成上进行高度整合,精简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如删除简单的扦插实验、环割实验等,增加葡萄测土配方施肥、葡萄周年管理等综合性实验,让学生贴近实际,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开阔学生的眼界。设计性实验以启迪学生思维为主,如葡萄灌溉设计、葡萄病虫害综合防治设计等,让学生亲自参与设计、实施、效果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6.2 实习基地建设 葡萄栽培学实习基地分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栽培基地2部分。校内实验室主要用来分析基地土壤、枝条、叶片、果实等的理化指标,葡萄组织培养,葡萄微生物分析,以及进行农药、激素、肥料的配置;校外栽培基地主要训练学生的田间操作能力。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已在市区附近建立了陈家槽子、万家坝、张家屯等栽培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平台,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楚雄师范学院还在双柏县大麦地镇和元谋县分别建立了3处教学实习基地,学生可以利用第7学期的教学实习以及周末、节假日前去实习实践,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实践平台,有利于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和增强就业竞争力。
通过葡萄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课堂氛围积极活跃,没有上课睡觉、早退现象发生;②学生积极参加讨论,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不断提高;③增强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能够发现并解决问题;④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项目设计、实验操作方面能够提出新颖的见解;⑤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实验项目、葡萄管理都需要团队协作,因此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团队意识;⑥增强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贴近实际生产,在实干中学习实践技能,彻底改变了眼高手低的弊病。
为培养应用技术人才,就需要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葡萄栽培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在人才培养方面,不仅需要“双师型”教师的指导,而且对于教什么、怎么教、效果怎么样等也应该有明确的导向。只有既注重理论教学,又注重实践操作,将课堂搬到葡萄园、将实验做到葡萄园、将论文写在葡萄园,才能真正培养出现代葡萄生产管理技术型人才,达到专业应用型转型的目的。
[1] 李华.葡萄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7.
[2] 汪一丁,王伟英.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29):63-65.
[3] 白团辉,胡喜来,陈延惠,等.《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81.
[4] 南丽丽.草类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草原与草坪,2015,35(5):101-104.
[5] 吴翊.启发式教学再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11(1):67-68.
[6] 吴高臣,刘爽.实践导向:案例教学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2):178-181.
[7] STANFIELD R B.The art of focused conversation:100 ways to access group wisdom in the workplace[M].Gabriola Island,BC:New Society Publishers,2013.
[8] 孙渊.焦点讨论法:实现有效课堂讨论的新思路[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5(1):116-118.
名词解释
1 总被引频次 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的统计刊源中被引用的总次数。该指标反映了该期刊在学术交流中总体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是文献计量中的一个基础性指标。
2 影响因子 指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之比。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传统评价指标,又可称作2年影响因子(IF2)。计算公式为:
3 5年影响因子 某一期刊前五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五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之比。计算公式为:
IF5反映了期刊在5年内的平均学术影响力,可作为2年影响因子(IF2)的参照。
4 即年指标 又称当年指标,指某期刊在统计当年发表论文的被引用次数与该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数之比。计算公式为:
本指标反映了期刊的即年反响速率或受关注度。
5 他引总引比 又称他引率,指该期刊的总被引频次中,被其他期刊引用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6 被引期刊数 统计当年引用过该刊论文的期刊种数,反映了期刊的学术影响面。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Viticulture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echnology Talents
LI Ya-shan, XU Cheng-dong, WANG Zhen-ji et al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Chuxiong, Yunnan 675000)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viticulture teaching were analyzed. The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was summarized through reinforcing the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optimizing teaching contents, 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 reforming course checking, and optimizing the practice
Applied technology; Talent cultivation; Viticulture; Teaching reform
楚雄师范学院教改研究项目(ZHXM1402);云南省高校特色植物资源研究与开发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资助项目(IRTSTYN);云南省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生物学”和楚雄师范学院校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生物学”资助项目(05YJJSXK03)。
李雅善(1987-),男,河南鲁山人,助教,硕士,从事葡萄栽培研究。
2016-08-17
S-01;G 642.0
A
0517-6611(2016)29-0248-03
teaching system. This research aimed at providing new roads for cultivating applied technology talents in viti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