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剑勇,熊 琴,管 靖
(1.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江苏 南京 210000;2.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17)
快速城镇化下公路接入管理分析
闵剑勇1,熊 琴2,管 靖2
(1.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江苏 南京 210000;2.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17)
文章介绍了公路接入管理的基本概念,对包括公路功能分类、可接入性、接入间距及接入口微观设计等在内的主要技术要点进行了阐述;结合江苏省的交通需求特征,对江苏省开展的公路接入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
公路工程;接入管理;快速城镇化;接入口间距
研究表明,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迅速,经济水平快速发展,城镇人口快速增加,城乡差距缩小,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迅速,人地矛盾不断凸显[1]。对于经历了快速城镇化进入体制增效阶段的地区如江苏等,公路网络基本成型,交通供需间的矛盾逐步由规模不适应转为结构不适应,由此带来了路网通行效率、交通安全性的降低。
实践表明,有效的接入管理可以降低事故率50%,增加23%~45%的交通容量,降低40%~60%的出行时间和延误[2]。因此,系统性的接入管理被认为是在快速城镇化下提升道路运行效率、提高交通安全的重要措施。
根据美国《Access Management Manual》,接入管理是一种对接入道的位置、间距、设计和运行,以及中央分隔带、立交和街道与道路的连接的系统控制,是一个涵盖路网规划、道路设计、运营和管理等各环节的系统工程[2]。接入管理主要技术要点包括道路功能分类、道路可接入性、接入间距、接入口微观设计等,其中道路功能分类是基础,道路可接入性、接入间距、接入口微观设计是道路功能的实现手段。
1.1 道路功能分类
道路功能分类是开展接入管理的基础。如图1所示,公路的交通功能随着公路功能等级的上升而提升,公路的可接入性随着公路功能等级的下降而提升。
图1 各公路功能层次的机动性和可接入性关系图
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我国按功能将公路分为3类,即干线公路、集散公路与支线公路,干线公路承担着跨区间长距离的机动车交通运输,主要提供交通功能;集散公路主要服务于地区内出行;支线公路主要提供到相邻地区的出入口。
1.2 道路可接入性
道路的可接入性即明确被允许接入的道路的功能要求。道路的可接入性是指导道路设计、路政管理的基本指导原则。一般认为,同一层次的公路及相邻层次的公路适宜直接衔接,跨2级功能层次的公路可以直接衔接,跨3级功能层次的公路不宜直接衔接。各功能层次公路的衔接关系具体见表1。
1.3 接入口间距
结合接入口的分类,接入间距又可分为交叉口间距(a)、接入间距(b1)以及交叉口角净距(b2)三类,如图2所示。综合考虑交通安全与通行运营效率,不同类型的交叉口或接入口需要设置不同的间距要求。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结合公路技术等级、车道数、设计服务水平、设计通行能力等设计参数,接入间距的一般要求如表2所示。
表1 各功能层次公路的衔接关系表
图2 集散公路接入口间距示意图
表2 接入间距标准(常见形式)
1.4 接入口微观设计
接入口的微观设计主要包括接入口形式、接入口几何设计、标志标线设计等。接入口分为立体交叉口与平面交叉口,根据考虑公路网规划、地形地质条件、相交公路的公路功能、技术等级、交通量及交通管控综合确定接入口形式。接入口几何设计主要包括交叉口转弯车道设计、交叉口渠化设计及安全保护设施设计,接入口几何形状主要依据公路等级、交通量等因素进行设计[3]。接入口标志标线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不同类别标志标线的设置距离、位置、尺寸及其制造、设计和施工的要求。
2.1 快速城镇化下交通需求特征分析
结合江苏省相关研究,经梳理,快速城镇化下交通需求呈现以下变化:
(1)交通需求总量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将放缓
结合国际城镇化发展规律,江苏省已整体进入城镇化阶段中后期,客运需求量仍将持续增长,但增速将放缓,如图3所示。
(2)中短途城际交通需求迅速扩大,需求层次多样化明显。
图3 城镇化阶段与客运需求增长曲线
随着大城市的不断扩张和大量小城镇的发展,各城市从原来的单中心、点状城市结构逐步发展成多中心的组团式城市结构,城郊边界逐渐模糊,城镇间距离逐渐缩短,短途城际交通迅速增长。
随着城际交通的增加,交通需求层次性更明显,形成以下4类交通需求:国家级城市群及省内城镇片区间的高速快捷通道交通需求;不同城镇片区内区域性中心城市间高强度、快捷的轴线交通需求;城镇片区内区域性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的网格化需求;农村地区镇村便捷性交通需求。
(3)城际交通铁路分流影响较大,但公路主导地位仍不变。
根据《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江苏省铁路将迎来“大建设”时期,“力争江苏省县级市的客运专线覆盖率达到80%以上”。铁路的建设势必对公路运输产生分流,但从江苏省既有沪宁通道以及德国、日本的发展经验来看,公路在综合运输中仍占据主导地位。
2.2 接入管理研究必要性分析
公路在江苏省城镇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从江苏省城镇化快速发展地区来看,如苏锡常地区,公路的交通需求特征也随之发生变化,公路除了承担传统的交通节点联系需求外,部分公路还承担了大量的沿线土地开发、居民出入等功能,目前公路接入管理与城镇化的不适应性不断凸显。
(1)低级别公路的无序接入影响了高等级公路路网的运行效率。以常州239省道沪宁高速公路-金武快速路段为例,该段为双向4车道一级公路,设计速度100 km/h,由于沿线城镇密集,对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运输依靠性强,目前,239省道沿线20 km区段内出入口达83个,出入口平均间距240 m,实际运行速度仅40 km/h,实际运行时间为30 min,过于密集的交叉口使得路段延误达到65%,通行能力下降约60%。
(2)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尤其是技术等级为一级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交通安全问题突出,其单位里程交通事故、事故致死率等指标高于其他级别公路,公路城镇段及出入口密集段往往成为交通事故多发段。
(3)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出入口,存在着布局、出入口级别与道路功能不相匹配等问题,成为中心城市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城镇化发展规划,江苏省城镇化率由现状的约64%提升至2030年的80%,都市圈将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形态,中小城镇成为城镇化的主力,可以推测,公路发展面临的不适应性将更加突出。
截至2015年末,江苏省公路里程达158 805 km,区域内路网基本完善,公路总规模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考虑到公路发展阶段以及资源、环境等制约,江苏省公路将由“增量拓展、做大总量”转向“存量优化、精细供给”,其中接入管理工程将成为江苏省挖掘现有公路供给能力存量、改善公路交通安全的重要举措。目前,在接入管理方面,江苏省已开展了以下工作。
(1)完成了公路功能分类的理论探讨。结合相关课题研究,江苏省公路功能分类及其服务对象对应关系如图4所示,在此基础上,初步梳理了各类功能层次的道路的基本技术标准[4-6]。
图4 公路功能层次与需求类型关系图
(2)完善路网功能层次。开展重要地方干线公路如G205等改扩建以及城际快速建设等实践探索,进一步完善路网功能层次,实现城际交通需求与过境交通、沿线城镇居民出行交通进行分析。“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通过改扩建及新建,城际快速公路规模不断扩大。
(3)加强路政管理,加强接入许可管理。为确保干线公路通达功能的充分发挥,在干线公路口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统一政策,统一标准,根据《江苏省平交道口设置管理暂行规定》,由交通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国省道公路平交口设置的许可,公路平交口设置需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未经批准在公路上设置平交道口的,由交通主管部门所属公路管理机构责令恢复原状,依法处罚。
(4)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在国家相关技术标准的基础上,江苏省研究提出了以下规范/指南:一是《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建设技术指南—“畅安舒美”示范公路改造工程实践》,主要介绍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建设技术果和公路交通安全隐患处置技术;二是《干线公路指路标志设置指南》,该书重点介绍干线公路与其他等级公路衔接指路设计;三是《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设计指南》,该书主要梳理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方面现有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全面总结公路平交口的交通安全设计。
城镇化率较高的地区,区域经济发展较快,路网发展较为完善,交通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征,但同时公路接入管理不足带来的路网运行效率和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对于这类地区,开展公路接入管理进行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本文梳理了公路接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技术要点,并梳理了江苏实践,相关做法对于其他地区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后续还需结合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完善相应管理体制机制,明确从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相关部门的工作内容或要求,进一步完善公路接入管理体系。
[1]丁成日,宁彦,黄艳.城市规划与空间结构—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美国交通运输研究委员会出入口管理分会.道路出入口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陆荣杰.基于AM策略的道路出入口设计研究[J].公路,2006(6):131-136.
[4]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公路基础设施交通安全状况分析及对策措施研究[R].2015.
[5]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公路功能体系研究[R].2015.
[6]陈澍.普通公路接入管理技术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3.
Research on Highway Access Management in Rapid Urbanization
Min Jianyong1, Xiong Qin2, Guan Jing2
(1. Highway Administration of Jiangsu Communications Department, Nanjing 210000, China; 2. JSTI Group, Nanjing 210017, China;)
In this article the basic concept of access management is introduced firstly,then the technical points of access management including highway function, accessibility, access spacing and access micro design are analyzed. Comb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ffic demands in Jiangsu province, assess management is discussed.
highway engineering; access management; rapid urbanization; access spacing
U491.1+7
A
1672-9889(2016)05-0073-03
2016-08-08)
闵剑勇(1967-),男,江苏宜兴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道路桥梁建设及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