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凤(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400000)
人情风
——道是有情却无情
李小凤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400000)
摘要:“人情风”是我国近年出现的一股社会风气,这股“风”严重地破坏了现行的社会规范,扰乱了人们的生活秩序,阻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本文尝试对“人情风”的无情现状及无情危害进行剖析,并对如何刹住这股风,让“人情风”重返人情味做出些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人情风、危害、对策
近年来,人情往来这一正常的情感交流方式在我国很多地方逐渐变味,并肆掠成为一股“人情风”。2015年12月4日,时值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三年,中纪委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10月31日,全国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精神问题104934起,其中大办婚丧喜庆事宜8662件,超过了公款吃喝位居第二,仅次于违规使用公车事件。人情往来变成了人们收受礼金的托词,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真可谓道是有情却无情。
(一)名目越来越多。传统的人情往来仅包括婚丧嫁娶、生日宴请等少数项目,现在人情风已肆虐成包罗万象的全方位敛财手段,不仅包括升学、留学、晋升、乔迁,还包括子女满月、周岁、12岁;逢37、49做中年寿,85、97做老年大寿……在湖北,母猪下崽也要办个酒席,真是“欲收之礼,何患无辞”。
(二)规模越来越大。以往,婚丧嫁娶只是邀请亲戚朋友、街坊领居热闹热闹,现在但凡设宴就四处通知、八方招呼,甚至有些仅仅见过一面的也要发个请帖。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拼面子、讲排场也越来越严重,宴席动辄上百桌,规模越来越庞大。
(三)礼金越来越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送人情的礼金也是水涨船高。过去礼金三五十块意思一下就行,现在,据我们调查,随份子一般朋友300、500,亲戚挚友1000、2000,关系再近点的甚至上万。此外还有不成文的规矩,如果我送你500,你至少得回500或更多甚至翻番。
(四)频率越来越快。过去,一年中难免会有几次因正常的人际往来而随礼的事,现在则平均每个月都能接到好几个随礼的通知。每逢五一、十一或是毕业季、参军季等的重大喜庆日子,请柬之类的帖子便漫天飞舞,应接不暇。
(五)借机敛财越来越明显。很多党政机关公务人员借着子女结婚或升学之机,收敛资金。重庆城口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于少东,大操大办儿子婚礼借机敛财200多万。此外,据调查,一个家庭如果3年内不办酒席就会亏本,而一次50桌的酒席办下来,除去成本,能“赚”三四万,导致本来不愿意乱摆酒席的也开始跟风效尤。
(一)掏空腰包,影响正常家庭生活。人情猛于虎。据调查,一名普通干部每年人情支出少则2-3万,多则5-6万,而对于年收入5万左右的农村家庭,人情支出就占家庭年收入的1/3,低收入家庭的人情支出超过家庭年收入的1-2倍,部分家庭更是负债送人情。
(二)移风易俗,败坏社会优良风气。如今正常的人情往来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交易,而且宴席中讲排场、竞相攀比的浪费现象十分普遍,宴席动辄上百桌,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
(三)腐蚀干部,损害党和政府形象。人情风还成了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绝大多数腐败分子都是从接受礼金、红包开始,一步步走向人民和法纪的对立面。据调查,相当一部分作风问题、腐败案件都表现为领导与管理服务对象间通过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产生权钱交易。
(四)畏惧回乡,影响当地经济发展。“人情风”严重影响了一些地方的企业招工。一些劳动力丰富的省市地区,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通过招商引资等手段新增了许多就业机会,很多外出务工人员也想回乡就业创业,然而高昂的人情支出却成了阻拦其回乡的最大障碍。
习近平同志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抓作风建设要正确认识处理人际关系,既做到有人情味又按原则办事:
(一)抓制度,严立规矩。有关部门应加快步伐,出台一系列科学、规范、具体可操作的制度法规,明确规定哪些党员干部不能操办,可以操办的又该怎么操办,如何监督以及如何处理等。一些地方政府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专项整治方案,加大力度,彻刹“人情风”。
(二)抓宣传,强化认识。在机关内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开展专项研讨会,宣讲政策法规,让全体党员干部做出自觉抵制大操大办的公开承诺,从思想上培养其“不愿腐、不想腐”的意识。同时还应加大社会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微信、互联网等媒介,大力宣传“人情风”的危害,让老百姓自觉抵制“人情风”。
(三)抓整改,自查自纠。结合廉洁从政及其他有关规定,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开展对象检查,主动纠正存在的问题。针对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收受管理服务对象的礼金须主动退还,拒不纠正的,一旦发现必严格追责。同时,按规定可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忌大操大办,同时应提前向有关部门申报。
(四)抓监督,严查快处。采取内外监督法,内部通过上下级监督举报,各纪检监察机关、巡视小组明察暗访。外部则设立监督举报平台,公布专门的举报电话。同时,充分发挥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平台公正、透明、高效、及时的特性,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检查力度,对发现的顶风违纪行为严查快处。
(五)抓重点,把握节点。针对7、8、9三月升学、参军宴操办高峰期,5、10、11月婚宴操办高峰期,以及元旦、春节、端午、中秋等重大节假日,有关部门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同时还应确切把握党员干部动态,针对近期有婚丧喜庆事宜的同志,应提前组织其谈话,打消其借机敛财的念头。
(六)抓曝光,警钟长鸣。制定党员干部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问题查处月报制度,查处的违纪情况和典型案例,在纪委网站、报纸、电视、微信平台等媒体上点名道姓公开曝光,对党员干部形成一种制约机制,同时对老百姓产生警示、宣传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家奎.当前“人情风”泛滥原因及治理措施刍议[J].公共管理研究,2014
[2]姜伟,聂启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抵制“人情风”[J].党建论坛,2015
[3]罗奎.彻刹“人情风”[J].政工导刊,2014
[4]郝鹏腾.“人情风”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消极影响及对策[J].党建工作,2013
[5]路边.党政机关人情风令人忧[J].社会扫描,2015
中图分类号:c9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06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