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槿生长节律及育苗技术探讨

2016-12-01 02:20林建有
绿色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

林建有

(福建省漳浦县林业局,福建 漳浦 363200)



黄槿生长节律及育苗技术探讨

林建有

(福建省漳浦县林业局,福建 漳浦 363200)

摘要:以福建漳州为例,结合当地地理情况,对黄槿在不同季节时令时的生长节奏和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期找到适合黄槿实生苗的容器育苗技术,培育出更加优质的黄槿。

关键词:黄槿;实生苗生长节律;容器育苗技术;病虫害防治

1引言

黄槿在植物学上被划入锦葵科目槿,属于常绿小乔木,是我国城市绿化、美花环境以及珍贵药材的灌木植物。本文从采种、种子处理、容器选择及苗肥期水肥管理等方面,对黄槿实生苗生长时节和容器育苗技术进行探讨。

2黄槿形态特征与分布

黄槿为常绿绿小乔木,主干明显,分枝多,高4~10 m,胸径粗达60 cm;树皮灰白色,小枝无毛或近于无毛,很少为星状绒毛或星状柔毛。叶革质,近圆形或广卵形,蒴果卵圆形,长约2 cm,被绒毛,果片5,木质;种子光滑,肾形。花期6~8月。其叶片和花朵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黄槿是阳性植物,喜光,生命力强健,耐旱、耐贫瘠。花瓣呈心形黄色冠状,鲜艳美丽,其生长土壤以砂质土壤为最佳,具有抗风、防沙、吸尘、绿化、美化的作用。

黄槿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热带,国内主要分布在福建、台湾、广东、浙江、海南和广西等沿海地区。多采用硬枝扦插的方法育苗,沿海对黄槿苗需求量大,因而广为培育。

3实生苗生长节律分析

在不同的时令或季节,黄槿的生长速度、花期、绿叶绿化素和根系等的生长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现从冬末早春、仲春初夏、仲夏初秋、仲秋初冬四个时令节气对黄槿的生长特点分别阐述。

(1)冬末早春是从12月下旬到次年2月,作为黄槿的一个时令生长周期,此时的黄槿是枝叶快速生长的时期,对养料和阳光的吸取非常迫切,一个月的时间,一般就可以从萌芽长高到2 m左右,此时作为培育人员,要细心施肥、浇水、检查枝叶部位,以免发生变种,造成后期花朵畸形。

(2)仲春初夏自3月到5月,是黄槿枝繁叶茂。开出鲜艳花朵的繁荣时期,此时的黄槿生长渐趋缓慢,会按照上中下的结构层面逐层减慢生长速度,以最快的速度,从茎秆出发,为花朵输送养料,生长逐渐放缓。

研究表明,脯氨酸含量植物中存量很少。但是当出现干旱时,其含量会出现急速增加状态,所以可以把脯氨酸含量多少作为衡量植物抗旱性强弱的的指标。

由图2可知,在相同的水分胁迫条件下,所有处理油松的Pro含量均高于樟子松。油松和樟子松在 40 %FMC处理时,Pro含量均低于CK处理,都未达到干旱状态。在之后的两个处理中,油松和樟子松Pro含量随着干旱程度加剧呈上升趋势,在20 %FMC处理时分别达到最高的26.51μg/g和23.86μg/g。

4结语

在各水分条件处理下,油松的过氧化氢酶(CAT) 和脯氨酸(Pro)含量均高于樟子松含量,可以说明抗旱性方面油松抗旱性更强。油松的过氧化氢酶(CAT) 和脯氨酸(Pro)含量在40 % FMC处理时都小于对照处理,说明40 %FMC 处理未能使油松出现干旱状态。而樟子松在 40 %FMC 时过氧化氢酶(CAT) 和脯氨酸(Pro)含量都比对照高,已经出现干旱胁迫。在 30 %FMC和20 % FMC处理时,油松和樟子松过氧化氢酶(CAT) 和脯氨酸(Pro)含量都随着水分胁迫程度加剧而增加。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CAT 和 Pro 含量都能作为反映油松和樟子松受到干旱胁迫的指标。

参考文献:

[1] 黎丞湘,张学历.彰武松生长量及其生理指标分析[J].辽宁林业科技,1997(1):58~59.

[2] 夏新莉,郑彩霞,尹伟伦.土壤干旱胁迫对樟子松针叶膜脂过氧化、膜脂成分和乙烯释放的影响[J].林业科学,2000,36(3):8~12.

[3] 冯玉龙,王文章,敖红.长白落叶松和樟子松等五种树种抗旱性的比较[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8,26(6):16~20.

[4] 董胜君.对山杏与臭椿、油松、樟子松、刺槐生理特性的比较研究[J].科协论坛,2007(1):68.

[5] 吴春芳,贾小明,许晓英.磷营养对侧柏、樟子松、油松抗旱性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20(1):53~56.

(3)仲夏初秋是从6月到8月,此时黄槿处于稳固的为花朵传输养料的时期,会较长时间的为保持花期做持久的输送工作。

(4)仲秋初冬是9月到11月花期逐渐衰退的时期,此时黄槿花朵颜色不再鲜艳,枝叶和茎秆颜色呈深绿色,较之前绿色素丰厚,当花瓣完全枯萎,黄槿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最大尘土颗粒,起到洁净空气的作用。

4容器育苗技术

4.1种子采集

黄槿4~5年生以后进入正常结实年龄,结实无大小年现象。9月中下旬蒴果开始成熟,成熟后果瓣裂开,应开始采种。把蒴果摘下,在阳光下晒1~2 d,用木棒敲打使种子脱落,用簸箕去除杂质筛选出黑褐色的净种。种子可随采随播,也可置于6 ℃的低温环境贮藏至翌年春播种。

4.2种子处理问题与播种

黄槿种子种皮厚、坚硬,不易吸水,播种前必须进行种子处理 。采摘回来的种子,在进入容器阶段前,应该进行检测和浸泡,检测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种子的外币是否残留超标的杆菌、外形是否畸形、种子是否饱满等。采用浓硫酸拌种后清水浸泡可促进种子发芽,方法是用浓硫酸拌湿种子,15 s后清洗干净,并置于清水中浸泡24 h,然后捞起沥干水便可用于播种。经过处理的种子可直接点播在装填了基质的营养袋中,每个袋点播2~3 粒种子,然后用细土覆盖,以不见种子为宜,播种后用70 %的遮阳网覆盖保湿,以便减少淋水次数。幼苗出土并长出真叶后揭开遮阳网。

4.3容器的选择问题

在容器的选择上,由于黄槿的的根茎偏软,且细长,在成活期间因空间太大,不能及时倚靠,而使根茎折断。选用无纺布容器,其优点是轻基质材料和无纺布的使用,是用精密仪器自动焊接补缝及填充基质而成。粘合器可以很好地固定黄槿实生苗的生长位置,防止因移动而带来的茎秆支撑不稳的现象出现。其体外根茎经过一段时间内的停水,空气可以切除干枯组织,以此保证苗木因吸收过多水分而造成的淹没状态。

4.4苗圃选择

选块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阳光充沛,土壤质地一般以石砾少、吸水吸肥能力强、透水通气性良好的沙壤土、壤土和轻壤土为好,运输方便。水源近,便于灌溉。

4.5精细耕地

苗圃地要深耕在20~25 cm左右,做到耕实耙透,达到松、平、匀、碎。种床宽1.0~1.2 m,长10 m,床面高于步道20 cm,步道宽50~60 cm,床面修成45°,拍实。为防止苗木根系穿透容器扎入土中,底部可铺一层塑料薄膜,膜上铺20 cm的粗沙。

4.6营养土配制

为了提高种植成活率,免受天气条件的制约,一般采用培育容器苗的方式育苗,容器袋的营养土,应选择质地较细,有一定粘性的红壤土为基础基质,与有机肥进行混合配制,其主要配比为:有机肥5 %~10 %,红壤土90 %~95 %。先将红土中较大的土块打碎,过筛去掉小石块等杂物,后再与有机肥搅拌均匀,土壤消毒后即可装入容器袋。

4.7苗期管理

对苗期的管理主要是根据黄槿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特征,通过对其安排不同时期的养护、施肥、防疫,确定出苗时间和定苗。对黄槿实生苗苗期的苗床温度,应控制在25~28 ℃,夜温≥12.5 ℃。在黄槿实生苗成长期内,对每一个时期进行详细划分,并同时做好记录,每隔3 d更新一次苗期划分。幼苗生长30 d后可开始施肥,宜施含 N、P、K 各15 %的复合肥 。进行间苗时一般是保留500~600株/ m2壮苗。在育苗期内适时给予其微量元素,如氮、磷、钾等,保证黄槿生长的营养。

4.8病虫害防治

黄槿实生苗根腐病:①防治 严格进行土壤消毒,用敌克松1000~1500倍液于移栽前20 d进行土壤处理。②生长期发病要及时喷施或浇灌95 %绿亨1号2 500倍液或根腐灵500倍液。黄槿叶子出现白色棉絮状,主要是吹棉蚧或棉蚜类害虫所致,可用40 %的氧化乐果或马拉硫磷乳剂1 000~1 500倍液喷洒;也可用80 %的敌敌畏乳油1 500倍液喷洒防治;用杀灭菊酯2 000~3 000倍液喷洒效果也很好,第一次喷施后,隔7 d再喷一次。当黄槿实生苗感染虫害,应立即采用人工捕杀、灯光诱杀、毒饵诱杀等手段,将虫消灭等。

5结语

通过对黄槿实生苗生长节律及容器育苗技术的研究,可以得出,黄槿的繁荣度和需求量与科学有效的容器育苗技术学息息相关。其次,配合好育苗管理工作,才能推动我国容器育苗技术的发展,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的发展。容器育苗是农业发展的新兴技术,需要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探索。

[1] 金国庆,周志春,胡红宝,等.3种乡土阔叶树种容器育苗技术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13,18(4):387~392.

[2] 乌丽雅斯,刘勇,李瑞生,等.容器育苗质量调控技术研究评述[J].世界林业研究,2014,17(2):9~13.

[3] 朱锦茹,江波,袁位高,等.阔叶树容器育苗关键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4,28(5):728~733.

[4] 戚连忠,汪传佳.林木容器育苗研究综述[J].林业科技开发,2014,18(4):10~13.

[5] 黄金良,陈健飞,陈松林,等.闽东南漳浦样区的土系划分与土地利用[J].土壤,2014,33(1):22~25.

中图分类号:S5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1-0094-02

作者简介:林建有(1972—),男,福建漳浦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营造林方面工作。

收稿日期:2015-12-07

猜你喜欢
病虫害防治
核桃种植的病虫害防治办法
赤苍藤人工栽培技术初探
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