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科技名词委第六届全国委员会主任 路甬祥
工作报告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全国科技名词委第六届全国委员会主任 路甬祥
各位委员、各位代表:
今天,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北京隆重召开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对于推动科技名词工作科学协调持续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基础性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我代表全国科技名词委第六届全国委员会报告五年来的工作。
名词委第六届全国委员会成立以来,在党和国家经济社会及科教文化发展战略指导下,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名词规范化工作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充分依靠各分委员会和广大专家学者,推进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科学协调持续发展,各项工作迈出了坚实步伐,工作质量和水平有了新的提升,完成了本届全国委员会提出的各项任务。
——重点开展组织机构和工作队伍建设。新换届和组建28个学科分委员会,基本形成了科技名词工作体系,专业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努力加快审定和公布出版工作进度。组织79个学科分委员会开展科技名词审定公布工作,正式公布出版和预公布科技名词49种,创造了历届的最好成绩。
——科技名词法规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在国家科学技术部和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科技名词法规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已上报国务院申请立项。
——加大应用推广工作力度。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大力支持下,《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科学技术名词》部颁标准于2015年正式发布;科技名词命题已纳入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考试。
——着力推进科技名词工作机制体制创新。科技新词发布试用成为审定公布工作新的支撑点;公布程序中增加了“预公布”环节,以提高社会公众参与度及公布名词质量。
——国际影响力得到明显提高。名词委成为国际术语组织常务理事单位;三项课题研究被纳入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就整体而言,我国科技名词审定、规范和统一工作的规模、质量和水平,已走在世界前列。
审定和公布科技名词是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的中心任务。名词委重点加强学科分委员会组织建设,保障名词审定工作质量,坚持弘扬科学严谨、精益求精的文化传统和优良学风,确保所公布科技名词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拓展工作领域,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名词委坚持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进一步拓展了科技名词工作领域,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构。经过充分调研和可行性论证,组建了军事科学、哲学、城乡规划学等14个分委员会。医学、电气工程、地质学等14个分委员会完成了换届。开展了兵工科技、安全科技、艺术学、体育学等10个学科的调研及工作机构的筹建。中央军委高度重视军事科学名词审定工作, 2012年11月批准印发《军事科学名词审定工作实施纲要》。军事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自2013年开展工作以来,已完成15个分支学科名词的收集、整理和评审,其中部分学科定义的撰写、评审工作也基本完成。通过拓展工作领域、加强学科分委员会建设,名词委十年规划提出的科学技术名词工作体系已经基本覆盖,为科技名词工作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基础条件。
注重协调发展,确保审定工作质量。名词委紧密围绕国家科技与社会发展战略,突出科技名词工作特点,协调开展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力求重点突出、发展协调、程序规范、体系完整,确保审定和公布工作质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计划开展75个学科的审定工作,实际开展了79个学科的名词审定工作。其中,建筑学、教育学、管理科学技术等14个学科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五年来,各学科分委员会认真贯彻落实常委会工作计划,全面开展定义版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在工作量增加、工作难度加大的情况下,努力提高科技名词编写、审定和公布出版的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积极创新探索,加强公布和出版工作。在及时公布和出版科技名词的同时,名词委积极探索完善科技名词公布办法。2014年,名词委根据常委会意见,制定了《科技名词公布和科技新词发布试用办法》,在审定工作程序中增加了“预公布”环节,并有序开展预公布、正式公布和出版工作。五年来,公布出版机械工程、教育学、心理学、世界历史、医学及中医药学部分学科名词,以及两岸材料科学技术名词、两岸化学名词等共计25种;预公布物理学(第三版)、化学(第二版)、计算机科学技术(第三版)、宗教学,以及呼吸病学等部分医学分支学科共计24种科技名词。第六届全国委员会计划公布出版40种名词,实际正式公布出版和预公布名词总计达49种。
坚持与时俱进,重视科技新词命名和发布。名词委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社会、科教文化发展动态,及时研讨、适时发布社会各界关心的热点名词和科技新词。2014年,面向社会发布试用首批204条科技新词,其中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三维打印、三网融合、智慧城市、蓝色经济区、细颗粒物等42条“热点名词”,以及碳交易、微电网、分子诊断、量子通信、散裂中子源、深海载人潜水器等162条“专业新词”,社会反响良好。目前,第二批科技新词征集活动已经启动。通过新闻媒体和名词委官方网站,加强与社会公众的互动交流,及时规范并引导社会正确使用科技名词,这将成为科技名词审定公布、规范统一工作的新常态。
加强科技名词法规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也是保障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科学协调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名词规范化工作发展规划纲要》中的三个重点项目之一,这项工作已取得重要进展。
五年来,名词委高度重视、积极推进科技名词的法规建设。2010年,在科技部和中科院等部门的支持下,名词委着手起草科技名词法规草案。在认真听取相关部委意见和建议,反复征求立法专家修改建议的基础上,先后易稿数十次,形成了《科学技术名词管理条例》建议稿。科技名词的法规建设得到多方面的关注和支持。2012年、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三次提交了议案和提案,建议尽快启动科技名词立法工作。2013年,82位院士联名向国务院领导同志提出加快推进科技名词立法工作的建议。作为立法项目申报主体,科技部2013年和2014年已两次呈报国务院提请审议立项。有关工作有待继续推进。
五年来,名词委根据形势发展和任务要求,积极组织力量,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应用推广工作,显著提高了名词工作的显示度,增强了名词委的社会影响力。
积极与国内主流媒体合作,鼓励和引导新闻媒体宣传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人民日报》发表了通讯——《两岸合编词典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生动记述了两岸科技名词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光明日报》多次发表专栏文章,阐述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的重要意义,探讨热点科技名词定名。此外,还通过其他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宣传,名词委工作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
积极拓展利用公共资源,加强规范名词的推广。推动引导新闻出版界和专利文献情报、教育培训等部门使用规范科技名词,是宣传推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大力支持下起草的《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科学技术名词》部颁标准,已于2015年正式发布。科技名词规范已经纳入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题库。继续开展科技名词应用推广业务培训活动,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举办了11期“规范应用科技名词培训班”和其他培训活动,有上千人次参加。名词委还积极组织有关民生、环境、公共卫生等热点词的征名和讨论,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重视加强科技名词信息化建设。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专项研究为依托,一是推进基础数据库开发建设,强化内容管理与功能应用;二是依托网络实现工作方式创新,推行开放的网上审定工作方式;三是与知名网站实现链接,共同开发合作;四是加强科技语料库和知识库建设,重点开发科技术语云,更好地实现基础数据库的分享应用。同时,继续扩大与社会公共网站的合作,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和新技术手段推广科技名词。经名词委授权,首批10多万条带定义的科技名词进入百度网站的百科平台,更加便利网民查取,提升了推广效率,增强了规范科技名词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名词委还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和微信,及时发布名词工作信息,建立了与社会公众交流沟通的新渠道,体现了知识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扩大了名词委工作的社会影响,也提高了公众了解、支持、参与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的积极性。
名词委十分重视理论研究,努力探索学科成长规律,加大科研投入和凝聚科研力量,通过学科建设出成果、出人才。
五年来,术语学研究取得新的进展。组织专家团队开展了“术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科技名词定义的撰写原则和方法”等专题研究。举行了三届“中国术语学建设研讨会”和两届“面向翻译的术语研究研讨会”,数百位专家与会,就术语学和翻译学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探讨,取得了积极成果。组织出版了5部术语学专著,使《中国术语学建设书系》的著作数量增加到12部。编撰出版了《中国术语学概论》,成为我国第一部全面梳理和介绍术语学理论的教材。还有《国外术语工作及术语立法现状》等10多部著作正在撰写和出版过程中。《中国科技术语》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在活跃学术氛围、交流和积累研究成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高度重视并积极培养术语学人才。在一些大学举办术语学理论讲座,开展专项调研,其中“术语规范工作人才培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获国家语委批准立项,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名词术语研究与应用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参考。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名词委进一步加强了民族地区的科技名词工作,取得了一些实质性进展和成果。
五年来,名词委与内蒙古、西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民族语言机构密切联系,为他们提供了经济、技术、业务和数据库方面的支持,在民族地区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领域取得了积极进展。名词委与西藏自治区藏语文工作委员会就汉藏科技名词对照规范、术语数据库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并制定合作计划,以协同做好藏语科技名词规范化和信息处理工作;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术语工作机构多次进行工作交流,积极参与编纂《汉英维科技大词典》——这是国内第一部民族语言的科技词典,2015年已顺利面世。
名词委积极落实中央关于支援民族地区经济科技发展战略和民族语言政策,在政策、资源、人才和技术条件等方面支持蒙古语、藏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朝鲜语等语种的科技名词编订工作。科技名词工作在“科技兴边”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随着海峡两岸科教、文化、经贸等领域交流合作的发展,两岸科技名词交流对照统一工作也取得了新进展。在国台办、教育部的支持下,名词委按照“积极推进,增进了解;择优选用,统一为上;求同存异,逐步一致”的工作方针,采取“老词老办法、新词新办法”的原则(即对于两岸各自约定俗成的科技名词以对照为主,逐步取向统一;对于新产生的科技名词,则争取及早在协商的基础上共同定名),积极慎重、全面务实地开展工作,在学科覆盖、数量规模和机制创新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五年来,在名词委积极推动和主导下,先后举行了几十次的名词对照工作研讨会,开展了数学、物理学、建筑学、机械工程、管理科学等30多个学科的名词交流对照统一工作,出版了化学、材料科学技术等8个学科的科技名词对照本,《两岸机械工程名词》等多种名词对照本已在网站上征求意见,即将进入出版流程。两岸专家合作编订的《中华科学与技术大词典》等系列辞书,目前已出版《两岸科技常用词典》和《两岸科技名词差异手册》。《中华科学与技术大词典》(电子版)已完成90多个学科的收词工作,全书将达到100个学科、50万以上的收词范围,目前已进入审稿阶段。
名词委广泛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了学术研究,促进了名词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我国科技名词工作在国外同行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做好本职工作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五年来,我们继续保持和加强同国内各相关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名词委与国家语委、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上海辞书出版社、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等单位一起,合作开展《通用规范汉字表》《字母词的使用》《外国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月球、极地、海底地理命名》等项目研究;与北京语言大学合作开展术语应用现状和预期方面的研究,以利于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名词审定公布工作;与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央编译局、南开大学共同成立“对外翻译与传播协同创新中心”,并承担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术语外译研究”等课题,开展对外译介中国文化方面的研究,有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
名词委同国际术语学界保持着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不断拓展新的工作局面。五年来,与俄罗斯、奥地利和哈萨克斯坦有关部门合作开展的课题研究,分别被列入中俄、中奥和中哈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名词委组团访问了俄罗斯科学院语言所和术语中心,就召开第三届“术语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中俄术语库合作等4项议题达成协议。接待国际术语组织负责人来访,签署了在术语教学和中医术语方面开展深入合作的新协议。名词委编译的《奥运体育项目名词》一书,在伦敦奥运会期间获得展出和使用。作为国际术语组织常务理事单位,多次组织国内术语学界人士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名词委是代表国家开展科技名词工作的专门机构,定位高,责任重,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和队伍建设,是决定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组织保证。五年来,名词委的专家审定队伍和专职工作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以科学民主、严谨求实、开放创新、敬业奉献为主要特色的文化建设更加深入人心,成为做好科技名词工作的精神动力。
参与科技名词工作的广大专家学者,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为己任,本着对国家和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发扬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科学严谨、见微知著的治学理念,为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做出了卓越贡献。本次大会表彰的优秀分委员会和先进个人就是他们中间的杰出代表。我谨代表名词委,向获奖的代表以及所有参与科技名词工作的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名词委事务中心十分重视自身建设,注重传承科技名词工作的优良文化传统,努力培养造就改革创新、团结和谐、作风严谨、朝气蓬勃的工作团队,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为保证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的科学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们要向工作机构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第六届全国委员会所取得的成绩和基本经验再次表明: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是名词工作的根本保障。五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相关部门从政策、财政、业务工作等各个方面给予科技名词事业越来越大的支持,是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的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
全面协调科学发展是名词工作的基本要求。五年来,全国科技名词委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各项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成了名词审定、宣传推广、学术研究等诸方面工作协调发展的基本格局。
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是名词工作的内在动力。五年来,参加科技名词工作的广大专家学者,以国家民族利益为己任,把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奉献给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为促进我国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力协作是名词工作的重要机制。五年来,我们的工作得到各学科领域专家学者、相关学会协会、新闻媒体和出版行业,以及国内外学术机构的协力支持,他们也为我国科技名词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队伍建设是名词工作的长期任务。五年来,数千名专家组成的审定工作队伍保证了科技名词工作的高质量和高水准;名词委事务中心有力地保障了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正常运转;在相关工作领域,还有更多的部门、单位和同志,他们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为科技名词工作建言献策、参与奉献。正是有了这样一支坚守执着的队伍,我国科技名词事业才能够取得累累硕果。
五年来,名词委工作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是国家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都是广大专家学者辛勤努力的结果,都是工作机构服务保障的结果。我们要真诚感谢来自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帮助。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工作中还存在着差距和不足,有待同志们批评指正,有待今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各位委员、各位代表!名词委成立30年来,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获得了巨大成就,取得了宝贵经验,也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人类社会正迈入知识网络时代,我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新形势新任务对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奋力推进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科学、协调、持续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贡献。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中图分类号:N04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6.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