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立阳
【摘 要】为了给文言文翻译教学开辟一些新思路,通过对初中教材中入选文章自身特点的分析,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设计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情节复述、课本剧表演;生动描摹精彩赏析;以读引译。让文言文翻译课堂教学“活”起来,让学生更好地“动”起来
【关键词】文言文翻译教学;教材特点;路径
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占有相当的比重和分量。而且随着年级的增加,课标对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要求也逐步提高。可是传统文言文教学方式陈旧、老化、僵硬,尤其是传统文言文教学中的翻译教学,大多是学生简单朗读的基础上,借助书下注解、工具书“对号入座”,好一点的有学生象征性的质疑(无非是字词句子的解读方面),然后教师遵照教参公布统一标准答案,学生一字一句记录,回家把密密麻麻的课堂记录“铭记“于心。整个教学过程单调沉闷、繁重而枯燥。其实,只要在文言文翻译教学中,略施“小计”,稍作“文章”,就会瞬间激活一潭文言“死水”,打造出一片柳暗花明、生机盎然的文言文翻译教学的新天地。下面就笔者日常教学的粗浅尝试,略做一二教学方法的总结。
1情节复述、课本剧表演——文章内容新译法
文言文教学中时常会遇到学生们喜闻乐见、浅显易懂、故事性强,人物性格鲜明,情节生动的叙事文言文,教师完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故事复述、扩写,课本剧的编排表演。初一年级的《咏雪》就可以采用学生复述法来完成。学生自主预习的复述课文必定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疏漏,由一个学生复述,其他学生纠错,学生忽视或重难点之处教师再做评价式的点拨指导,这样无论是复述的学生还是点评纠错的学生都能兴趣高昂的认真交流、倾听,教师的指导也显得有的放矢,突出高效。《唐雎不辱使命》、《愚公移山》、《狼》等文章,情节曲折,生动有趣,就可以让学生分组、分角色表演,全班学生结合原文评价表演、编排是否得体到位,好,好在哪里,为什么;差,差在哪里,何以见得。在学生评议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关键词语的点拨,这样,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了解程度就可以一目了然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自然就会收效颇丰。
2生动描摹精彩赏析
有些文言文章以写景为主,它们景物特征鲜明,词句凝练优美,往往能激起学生无限的遐思以及审美体验。这时如果一字一句的直译,反而会破坏其美感,不如让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将其感受到的瑰丽多彩的画面,用生动形象的散文化语言描摹出来,以加深、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三峡》、《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醉翁亭记》、《岳阳楼记》中的片段都可以一试。也可以采用赏析方法,深入品味其绝妙佳处。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答谢中书书〉),一个“乱”字的揣摩;《湖心亭看雪》中“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中白描的琢磨,便会将整句意思和盘托出。此种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原文,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赏析能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3以读引译
北大著名教师漆永祥寄语中学语文教师“请读出声来:教师自身的领读诵读,或师生共读共赏,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就是世间最美好的朗诵,放弃诵读,没有对话与表达,就无法领略汉语之美,无法顺畅地沟通与交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初中教材中文言文的选文大多文质兼美,字字珠玑。很多篇章更是不乏音韵之美。《醉翁亭记》21处“也”字,《岳阳楼记》四字短语,连篇累牍;《孟子二章》排比句式的大量运用,对比、对偶、顶针等修辞的介入,使得文章的语言句式灵活,形式多样,既给文章平添了气势,又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而绝大部分的文章介乎诗文之间,如《陋室铭》《爱莲说》等读起来大都琅琅上口,极易引起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体会、思索、揣摩、品味、赏析。几读之后,文章大意自然会呼之欲出。这种情况之下,教师趁热打铁,借助工具书、书下注释,适时点拨追问,全篇内容自然会浮出水面。学生对文本的内涵的解读也就会愈加的明晰与深刻。
钱梦龙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既然本质上就是民族语教育,那么我上课时最关心的问题是:学生是通过怎样的途径进入并解读文本的?是通过浮光掠影的阅读、一知半解的猜测,还是通过对文本中词语、句子的理解、咀嚼、品味?”
“曲径”可以“通幽处”。文言文翻译教学不一定非得一字一句翻译对答案一条路可走。其实,让课堂鲜活起来,激发学生兴趣的翻译教学法很多。只要我们能转变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拘囿与束缚,潜心研究教材内容,积极主动地寻找学生自主学习的契机,巧妙设计生动有趣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一定会将学生引领到认知更加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学和古代文化的学习殿堂。
参考文献:
[1]钱梦龙.教师的价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