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生命比青铜更为永久

2016-11-30 21:19吉狄马加
人民周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普希金诗集诗人

吉狄马加

诗人是社会永远的良心,任何一个民族的诗人都具备着一个更为强大的精神和文化背景,其作品更能表现和反映出全球“文明”和“社会”相互影响的现实。在这个新的世纪,身处世界各地的民族诗人必将给人类奉献出最伟大的、最富有人类情怀的诗篇。

诗歌的生命比青铜的生命更为永久。民族文化对历史进程的发展影响深远,诗歌应在新时代下发挥更大的作用。诗歌要关注生活、关照生命、关注自然,让诗意在每个人的生活、心灵中保留下来。

我们这一代人写诗的时候,正是“朦胧诗”兴起之时。严格意义上说,那是一个诗的时代。当时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革,迎来了文艺和诗歌新的春天。由于诗歌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特殊作用,《人民文学》的发行量可以达到150万份,《诗刊》的发行量可以达到120万份。就是现在看起来,这些数字也是一个天文数字。我曾经把这些情况告诉一些欧美作家,他们一是感到非常吃惊,二是认为完全没有这样的可能。但是,事实就是这样。那个时候,许多文学刊物一出来往往都被抢购一空,不少刊物还要应读者的要求加印。

但自从人类进入了一个消费主义的时代,诗歌的写作和阅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有人认为,诗歌会不会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死亡。这种议论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别的地方也出现了这样的担忧。但是诗歌的现实告诉我们,它既没有像别人想象的那样会走向死亡,也没有像别人所推测的那样,它会在短时间又十分兴盛起来。但是,诗歌依然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在人类精神生活的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最重要的是,诗歌这种人类最古老而又最年轻的艺术,它从未真的离开过我们。它依然以它那独特的方式,抚慰着人类的心灵。生活在世界不同地域的诗人们,依然在写作自己想写的诗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只要人类继续存在下去,诗歌就永远不会死亡。最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当人类进入一个新的世纪,诗歌又开始进入了人类的公众生活,在今天世界各处举办的大量的诗歌节,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一个世界性的诗歌运动,已经悄然在这个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兴起。毫无疑问,中国诗歌的写作也是这个世界性诗歌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继“朦胧诗”之后,中国诗坛形成了一个多元的繁荣格局,一批又一批不同年龄段的诗人成长起来,这些富有才华的诗人,可以肯定地说,已经成为中国诗歌的中坚力量。中国诗歌与世界诗歌的交流,也进入了一个十分活跃的时期。中国诗人的国际化程度,也大大超过了从前。在今天的中国现实生活中,诗人和诗歌又开始受到了公众的关注,特别是网络时代的到来,诗歌通过新的传播方式,又开始在人们的世俗生活中成为一种提升精神需求的方式。对许多热爱诗歌的人来说,诗歌又成了他们生活中不离不弃的朋友。

每一个热爱诗歌的人,都有着独特的阅读经历。就我而言,我读到第一本诗集的时候正是“文革”要结束的那一年。在那个时候,要找到一本文学作品来读,都是非常困难的。还记得我读到的第一本诗集,是一本已经撕去了封面的翻译作品,我还是从书的后记中看到译者的名字叫戈宝权,这是一本他翻译的普希金的诗文集。我至今还能回忆得起我阅读后它给我带来的震惊。当时,我还在读高中,不到16岁,正是因为这本诗集中所表达的对自由、对爱情、对伟大自然的赞颂,对弱者的同情,完全引起了我心灵的共鸣。正是因为读了普希金的这本诗集,彻底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从那一天开始,我就立志当一个诗人。其实,正是因为普希金在我精神中的指引,我的诗歌写作,一直在追求一种民族性和人类性的统一。我对太阳、土地、河流、森林、原野、群山等等这些养育了人类原生文化的母体的赞颂,从根本上来说,其实也是我向伟大的诗人普希金的学习和致敬。可见,对诗歌经典的阅读,对任何一个后来的诗人是多么的重要。

非常高兴地看到由邱华栋、周瑟瑟两位诗人编选的《那些年我们读过的诗》,这是一部时间跨度大、从经典中选经典的选本,所选入的是被时间反复打磨而留下来的作品,这些诗篇都闪动着动人心魄的光辉。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诗歌更具有其强大的生命力,邱华栋、周瑟瑟两位编选者态度严谨,又具创意,本书每一首诗后面都加入了朗读二维码,让读者欣赏到经典作品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声音的魅力,以及读诗人对诗歌的理解。这种由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声音艺术结合的诗歌多声部,无疑是受读者欢迎的诗歌出版新形式,再一次激发了诗歌的传播活力,这样的诗歌选本令人耳目一新,值得信赖与关注。我相信,当我们一起阅读这本《那些年我们读过的诗》,一定会让我们再一次回到当年阅读时的情景,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感动。

是为序。

2016年6月

(作者系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院院长)

猜你喜欢
普希金诗集诗人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莎士比亚与普希金的《鲍里斯·戈都诺夫》
我曾经爱过你
我曾经爱过你
诗人与花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