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榕+刘莹+房婕+姜培红
【摘要】 目的 观察贝复剂喷剂治疗面部皮炎的疗效。方法 116例面部皮炎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使用贝复剂喷雾剂喷于患处, 2次/d。对照组使用0.9%生理盐水湿敷患处, 2次/d, 15 min/次。两组均同时服用左西替利嗪片5 mg, 1片/晚, 共服用2周。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周后, 治疗组痊愈5例, 显效36例, 有效11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为68.3%;对照组痊愈2例, 显效26例, 有效16例, 无效12例, 总有效率为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 治疗组痊愈20例, 显效26例, 有效11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为76.7%;对照组痊愈14例, 显效18例, 有效16例, 无效12例, 总有效率为57.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复剂喷剂治疗面部皮炎疗效好, 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贝复剂喷剂;面部皮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7.140
近年来,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及化妆品使用的增多, 面部皮炎的发病率也日益增多, 严重者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作者自2014年7月~2015年7月对门诊60例面部皮炎患者使用贝复剂喷剂作为外用药物治疗, 并进行了临床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1月皮肤科门诊患者116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男12例, 女48例, 年龄18~70岁, 平均年龄(42±9)岁, 病程<1年;其中化妆品皮炎25例, 日光性皮炎10例, 脂溢性皮炎6例, 激素依赖性皮炎19例。对照组男10例, 女46例, 年龄18~68岁, 平均年龄(40±9)岁, 病程<1年;其中化妆品皮炎26例, 日光性皮炎8例, 脂溢性皮炎6例, 激素依赖性皮炎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排除标准 已知对贝复剂喷剂有过敏史者;发生面部皮炎的局部皮肤合并存在真菌、细菌或者病毒感染者;在治疗前7 d内曾经局部甚至全身使用过糖皮质激素者;治疗前3 d内曾经口服或肌内注射过H1受体拮抗剂者。没有坚持完成2周治疗, 中途退出试验者。
1. 3 治疗方法 治疗组清洁面部, 贝复剂喷剂均匀喷于面部皮损处或用本品浸润纱布或无纺布后敷于患处15 min, 2次/d;对照组用0.9%生理盐水湿敷患处, 2次/d, 15 min/次。两组均同时服用左西替利嗪片5 mg, 1片/晚, 共服用2周, 不足2周已痊愈者则停止治疗, 2周后无效者停止治疗。
1. 4 观察指标 皮损计分, 根据面部红斑、丘疹、水疱、鳞屑、毛细血管扩张、肿胀、渗出等指标按照4级评分法进行评分:0分=无;1分=轻度红斑、丘疹;2分=红斑、丘疹、水疱、鳞屑;3分=红肿、毛细血管扩张、渗出。症状计分, 根据灼热、瘙痒和紧绷的程度:0分=无;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疗效观察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分别计算分值, 并根据疗效指数判定疗效, 同时观察不良反应。
1. 5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疗效指数将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痊愈:皮疹完全消退, 瘙痒、刺痛等自觉症状消失, 疗效指数> 90%;显效:皮疹明显消退, 瘙痒、刺痛等自觉症状减轻, 疗效指数60%~90%;有效:皮疹略微消退, 瘙痒、刺痛等自觉症状略微减轻, 疗效指数为20%~59%;无效:皮损无改变或消退较少, 瘙痒、刺痛等自觉症状不变或加重, 疗效指数<2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不良反应:轻度为有轻微的自觉症状, 如干燥、紧绷或刺痛, 未出现新的皮疹;中度为原有皮疹未好转并出现新的斑疹或丘疹, 自觉症状加重;重度为原有皮疹明显增加, 自觉症状明显加重。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1周后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痊愈5例, 显效36例, 有效11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为68.3%;对照组痊愈2例, 显效26例, 有效16例, 无效12例, 总有效率为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 P<0.05)。见表1。
2. 2 两组治疗2周后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痊愈20例, 显效26例, 有效11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为76.7%;对照组痊愈14例, 显效18例, 有效16例, 无效12例, 总有效率为57.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 P<0.05)。见表2。
2. 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组有2例出现皮肤紧绷感加重, 对照组有8例出现皮肤紧绷感加重, 所有患者均坚持完成治疗。
3 讨论
面部皮炎主要包括化妆品皮炎、日光性皮炎、脂溢性皮炎和激素依赖性皮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化妆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特别是一些劣质化妆品的使用, 造成面部化妆品皮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环境污染日益加重, 大气中臭氧层的破坏, 射向地面的紫外线就会越来越强, 对皮肤也造成的伤害也越来越大, 如果不注意防护, 就会引起日光性皮炎。面部皮肤的角质层较薄, 且无衣物的保护更易引起皮肤的损害。现代人饮食太过肥腻, 饮酒、吃辛辣食物以及精神紧张, 过度劳累, 内分泌失调均会引起脂溢性皮炎。传统治疗皮炎的外用药通常是激素类软膏。由于激素类药膏有着抗炎和免疫抑制的作用, 而且起效迅速, 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所以为很多患者甚至医生所采用。但是根据研究发现[1, 2], 局部外用激素可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成熟, 可使蛋白、脂类合成和角化颗粒减少而使表皮变薄。表皮完整性的破坏可致皮肤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增加。长期外用激素软膏皮肤会发生萎缩, 并可能引起毛细血管扩张, 毛囊炎性痤疮以及多毛等不良反应, 甚至会造成激素依赖性皮炎。在治疗面部皮炎时应尽量不使用激素, 避免对皮肤造成二次伤害。
本科治疗组用贝复剂喷剂均匀喷于面部皮损处或用本品浸润纱布或无纺布后敷于患处;对照组用0.1%生理盐水湿敷患处, 同时口服抗组胺药左西替利嗪。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1周后,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8.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1%,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贝复剂喷剂的主要成分为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 对来源于中胚层和外胚层的多种组织细胞(如上皮细胞、真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都具有促进修复和再生的作用[3], 它能促进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 消除局部皮损, 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 贝复剂喷剂治疗面部皮炎疗效好, 无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杜晓航, 宋为民. 糖皮质激素性皮炎的研究进展.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5, 31(5):268-270.
[2] Fluhr JW, Kao J, Jain M, et al. Generation of free fatty acids from phospholipids regulates stratum corneum acidification and integrity.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2001, 117(1):44-51.
[3] 朱建民, 金宗达. 细胞因子及其骨作用机制. 中华创伤杂志, 1993(6):369-371.
[收稿日期:2016-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