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宁夏泾源县回族“踏脚舞”的传承和保护

2016-11-30 17:06王博
戏剧之家 2016年22期
关键词:保护传承

王博

【摘 要】2004年,“踏脚舞”被国家文化部列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的审美及娱乐口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相应体现在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方面。泾源县作为回族居住地,“踏脚舞”的传承和发展目前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文将以“踏脚舞”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传承和发展为主题,通过对此民间舞种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对传承和保护提供一些理论性意见和见解,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展寄予厚望。

【关键词】回族舞蹈;踏脚舞;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147-02

泾源县位于我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南端,它山清水秀,素有“秦风咽喉,关陇要地”之称。“踏脚舞”作为泾源县一带特有的回族传统体育运动,原为武术,1988年经文艺工作者的创新和改编,发展为现在的回族民间舞蹈形式。这种舞蹈有着极强的回族民间艺术性,主要流传于泾源地区园子村,突出以脚部的“踏”,具有出腿迅速有力,动作干练敏捷,步法轻盈飘逸的特点。

泾源县园子村“踏脚舞”作为一种回族民间舞蹈形式,它具有着民族性和民间性的特点,主要依附于一些民俗民间节日而存在,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作为一种民间舞蹈,乡土性决定了发展的区域性。但是在传承的过程中,人民大众作为受众群体,既有封闭性也有变异性,所以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传承和保护是新时代新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踏脚舞”的发展现状

在田野调查过程中,笔者曾对几位老人做过采访。这几位老人同时表示,过去在许多农闲时节和节庆日都会有“踏脚舞”表演,可现在自从有了电话、电脑等现代化传媒工具后,“踏脚舞”就不时兴了,没有年轻人愿意学习这种舞蹈。由此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生存环境的改变,“踏脚舞”的受众面和娱乐性逐渐减小,甚至濒临灭绝。尽管政府部门极力挽救这种民间艺术形式,但还是难掩其灭绝的趋势。

面对此种情况,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们应该先明确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人曾认为,有内外两个方面造成“踏脚舞”的消亡,虽经总结,内部因素有三,但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传媒的发展,人们生活及环境的转变,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力量冲击下,致使回族“踏脚舞”失去了原有的风采,让年轻人不再迷恋,而老年人双腿不灵活,因此受众人群所剩无几。其他两点内部原因是传承方式和韵律感。对于笔者来说,比较同意这种观点。“踏脚舞”虽是一种民间舞蹈,但它除了具有一般民间舞蹈的普遍性外,还具有着特殊性,即传承方式并非类似于“侗族大歌”一样以家族传承的传统,也并非像戏曲一样有师承关系,它是在平时节庆及娱乐活动中,自学自跳的一种舞蹈形式,其中会有些难度技巧会被剔除,所以传承的困难较大。然而对于韵律感而言,这种民间舞还未开化,仍处于民间自由发展阶段,需要后人将民族舞蹈精华加以提炼,然后加入艺术性的元素,在继承中加以创新,或许这才是“踏脚舞”的发展之路。

总之,“踏脚舞”已经走向了民间自由发展的边缘,需要后辈艺术化的润色才会有未来。

二、传承中应汲取精华

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既要面对自身元素的保留,又要将外来元素完美地吸收,将二者在交流和融合过程中进行完美结合,从而有利于传承和创新。

“传承”和“创新”是一对承继关系,“任何的创新都应该以继承为前提,任何的继承也都是创新的准备,服务于创新才能显示其价值。”也就是说,继承和创新既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又是制约的关系。“踏脚舞”若要代代相传,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去提高舞蹈自身的艺术性和民族性,在原有传统民间舞的语汇中,学会用现代舞蹈语汇的体裁和形式创作具有“踏脚舞”语汇的民间舞艺术作品。就像用西方的芭蕾舞艺术演绎中国革命一样,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成功创作,无疑为西方舞蹈艺术的中国化发展提供了完美的模板。

笔者觉得,宁夏江源县园子村的“踏脚舞”应该效仿西方艺术的中国化发展之路。以民间舞的“肉身”披上现代舞蹈的“外衣”,利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更好地表现本民族的艺术。此外,在音乐题材和素材的选择上,应以本民族的神话传说、文学剧本等为主,用艺术性和专业性的舞蹈语汇结合外来艺术形式来表现本民族的民间艺术。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题。

民族民间舞作为具有区域性地方文化的代表,它在彰显着民族性的同时,也应该具有时代性。随着近几年来现代传媒力量的飞速发展,泾源回族“踏脚舞”的表演者结构愈来愈向老年化方向发展,年轻人热衷于流行音乐,使“踏脚舞”的传承和发展已然进入了一个“死胡同”。为了避免地方文化的消亡,当地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挽救。最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强力挽救“踏脚舞”的老年化发展态势,鼓励中青年人主动学习和参与民间舞蹈活动,在一些大型节目中以比赛的形式和物质奖励的方式,使得这种地方性民间舞蹈得以延续;二是“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当地教育系统针对文化流失现象,将回族“踏脚舞”拉入当地中小学音乐或者体育课当中,让当地小学生接受地方文化的熏陶,自小就受到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怀和爱国主义教育。由此使得民族民间舞蹈从“根”部得到解决。

除此以外,笔者赞同将“踏脚舞”的发展和当地的旅游业联系起来,以当地文化作为地方招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经济作为上层建筑,其上升会带动文化的相应发展。可以将“踏脚舞”作为地方文化的象征,建立活的生态文化博物馆,将回族“脚踏舞”的服饰、道具、图片等作为展览对象进行地方文化的宣传,与此同时也可邀请一些艺术专业大师进行地方舞蹈的编排,在原来“踏脚舞”的基础上渗入更多的现代化元素,使得二者有机结合,以更加适合于现代人的口味或者审美情趣。例如著名民族舞蹈家杨丽萍女士曾根据云南傣族的“孔雀舞”编排舞蹈《孔雀舞》,就成功地将民间传统舞蹈推向了世界。笔者觉得对于宁夏泾源县回族“踏脚舞”应该打开大门,热情拥抱创新和改革的“新元素”,这才是一个地方文化发展应该有的态度。

三、“踏脚舞”的保护措施

回族作为以信奉伊斯兰教的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以居住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宁夏地区为主,泾源县作为宁夏地区的组成部分之一,“踏脚舞”的传承与发展主要依附于本民族的一些民俗节日活动或农闲时节,而近年来在一些穆斯林的传统节日中,我们很少看到“踏脚舞”的出现,其主要原因很可能来自多方面,如年轻人的兴趣、政府的大力提倡和支持、群众的积极性等。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它与本民族人们的信仰和民俗节日、生活习惯等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在提高本民族经济文化水平的同时,也要相应地提高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如“踏脚会”、“踏脚赛”的举办,举办单位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有利于各民族之间大团结,又有利于年轻一代对本民族精神的传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二者是缺一不可的,在民族传统的节日里演绎本民族的舞蹈是本民族力量的凝聚。

要发掘整理保护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政府出资、出政策的保护力度是必要的,尤其泾源县作为全国贫困县城之一,它更需要国家投资人力和物力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而政府的投资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有提前的策划和方案,且在申请项目的同时,各级服务部门要组织工作的协调和配合,在工作完成过程中将“踏脚舞”创立为本地文化的代表。虽然“踏脚舞”已经被批立为世界非物质遗产项目之一,但是仍难掩顽势,这主要是因为有关政府在进行立项的同时,并没有加大力度进行宣传或保护,只是将其停留在纸面文件上。在笔者看来,首要任务就是要首先保护“踏脚舞”的传承者,政府民政部门应给予这些文化传承人一些生活资助或医疗资助,给予他们一定的生活保障,使得这些传统的民族文化得到最后的保留。

有专家认为,“踏脚舞”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唯一的、纯正的回族舞蹈,将这些民族民间舞台搬上世界舞台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前人创造的文化在后辈身上得以怎样的血脉延续,是后辈们必然考虑的一项重要任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踏脚舞”作为一种少数民族的民间舞蹈之一,它类似于蒙古族舞蹈和藏族“锅庄”,都是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族舞蹈和藏族舞蹈之所以会代代传承,并且经久不衰,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创新和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著名民族舞蹈家贾作光先生就曾亲自和蒙古牧民们同吃同住,观察牧民们的生活,如赛马、挤奶和放牧等,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蒙古族舞蹈中,就会有抖肩和挤奶的动作,通俗地说,艺术是生活的再现,它源自于生活。所以作为新时期的文艺工作者,也应该不怕吃苦不怕受累,勇敢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在感受民族和地方性文化的同时,以自己的专业思维方式出发,探以本民族文化因素,大胆将二者融合,为回族“踏脚舞”开创一片新天地。

四、结语

“踏脚舞”是回族群众生活的再现,一种地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离不开创新和发展,也离不开本民族精神元素的继承。在传承中创新和在创新中发展,是我们每一位文艺工作者对民族传统文化不可缺失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王英媚,朴永光.宁夏泾源回族“踏脚”的考察与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7.

[2]董速,张艳萍.宁夏回族“踏脚舞”的历史渊源、内容和价值[J].大舞台,2012(11).

[3]雍飏鹤,马冠卿.宁夏泾源回族“踏脚”舞蹈的调查研究与保护[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

[4]马婕.宁夏泾源回族踏脚起源与形成研究[J].艺术百家,2014.

[5]马占科.园子村回族踏脚的艺术价值研究[J].大舞台,2012(10).

[6]陈栋.宁夏回族踏脚亟待传承[J].华兴时报,2007-09-27.

[7]袁国伟.浅谈回族“踏脚”的传播形式[J].新闻爱好者,2010(12).

[8]袁国伟,张艳萍.回族“踏脚”的起源[J].黑龙江史志,2008(14).

作者简介:

王 博(1989-),男,宁夏人,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保护传承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