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歌的行板

2016-11-30 02:24孟会祥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6年31期
关键词:王建国国展落款

孟会祥

记得前年参加刘灿章先生书法展时,与王永军先生见过一面。他做事干练,热情地跑前跑后,仪表堂堂,一看就是成功人士。王永军是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人。信阳人重乡谊,不论谁有事,大家都乐于襄赞。王永军大概是同乡中的活跃人物,淮滨人称之为“秘书长”。当时,我只知道他喜欢书法,并不知道他也从事书法。前些天,吴超兄要为王永军设计作品集,我才重新认识了“书法家王永军”。

王永军的学书经历,也有其特殊性。他的老师王建国先生说,六七年前,经人介绍,王永军从他学书,但没学多长时间,说有别的事情要忙,就中断了。两三年前,他又找到王建国先生,说有空闲时间学书法了。王建国先生说:“这一次王永军是铁了心的想要把书法学好,非常用功,仅练基本功,毛边纸一天用上一刀或两刀。记得一次我外出讲课,他就在家练基本功,我外去了三天,他练了四刀毛边纸。”基本功大概练了两三年之后,他进入创作,奔着“国展”努力。“在他学到第八个月的时候”,就连续入了“钟繇杯”“西狭颂”两次“国展”。学书法的人都知道,要入“国展”,简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知有多少人为之奋斗一生,也未必能遂心愿,王永军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这样的成绩,的确难能可贵。

王永军的书法很全面,对篆书、隶书、行草和楷书都有涉猎。其中,篆隶书尤其突出。

王永军篆书以楚篆为主,这一方面是来于老师的传授,另一方面,信阳本来就是楚国故地,可能王永军本来就有一种楚人的浪漫气质。先秦文字都有较浓厚的象形性,写字像画画,也易于从构成、图案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相对而言,周秦文字拘谨,四面团栾,而楚文字中宫紧收,却四面辐射;周秦文字点画重凝练含蓄,楚文字点画纵恣酣畅。王永军的作品,其点画为长锋笔写出,颇能逆锋涩进,给人以功力深厚的感觉;而结字,则楚篆不需要小篆的那种严谨,似乎是随意的,又似乎是准确的,没有刻板,也没有破绽。其章法疏朗,行列井然而错落有致,整体上的谐调,透露出成熟的品格。其落款的行书,如果单独去看,还有点支离,但与正文恰好构成某种呼应。加之用纸用印的经营,正契合了展览的潜在要求。楚篆是特殊的文字体系,很多写法很特殊而且不十分固定,如果没有专门学习过,则并不容易识读,这也为书写的自由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实际上,我个人更喜欢王永军的隶书。他的隶书也不是规规矩矩的汉隶,整体风格上,有点像汉代的残石小品,细看,则字法中不无篆书乃至楚篆的古奥,甚至有镜铭碑额之类的剞峭,总之是有点“囊括万殊”,但整体上是谐调的,没有违和感。其隶书点画更沉厚、更爽辣,而结字的某种不成熟感,恰好营造了一种质朴率真的气氛。它是生拙的、不圆熟的,同时它又是谐调统一的,正应了艺术“杂多的统一”这一基本规律。需要注意的是,看似堆砌一番就可以写出来的作品,其实更需要构思和试验。“九曲黄河万里沙”“咬定青山不放松”二诗,王永军通过先后顺序不同、行列字数不同、落款字体不同、落款位置不同、纸色不同、用印不同,排列组合式地做了多种实验。可以想到,这每一款实验,也不是一挥而就,而是经过反复推敲的。这大概也是创作应展作品的一种有效途径。这样似乎有点太功利化了,但是,正是在这种功利的鼓舞和逼迫下,作者才可能下大功夫去研究书法,才能不断有所收获。当代书法家,十之八九是经过在展览中摸爬滚打逐渐成熟的,是被展览催着进步的,这是时代的局限,也是时代的厚赐。

王永军的行书相当率性,不但吸取了赵之谦的线条丰润、婀娜多姿、方圆合度的独特风格,而且又揉合了何绍基的纵意超迈、颤笔、醇厚味,特别是篆隶书落款中的行书,既能沉着稳健,又能潇洒灵动。草书作品取法王铎为多,颇有汪洋恣肆之感。整体上看,其行草书不拘滞,敢于下笔,富于感染力。可以说,其行草书既有对传统的学习,也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面目。

综合看王永军的书法,不论哪种书体,都有一种一以贯之的审美感觉,就是有流动感,有音乐感。看他的字,就像听一首乐曲,感受到其节奏,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就进入他的叙事中。当然,行百里者半九十里,王永军先生的书法,也会不断进步。比如,对于篆书来说,要继续加强对楚文字的学习,尽量发掘其形式背后的信息;对于隶书来说,要继续加强对汉碑的临摹,更好地处理正与变的关系;对于行草来说,在追求王铎草书连绵缠绕的同时,也要强调其方圆变化。大抵艺无止境,以永军先生的颖悟和勤奋,相信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猜你喜欢
王建国国展落款
例谈初中数学几何图形求证中辅助线的添加与使用
落款
王建国:除开谐音梗,还有点东西
墨韵书香
中国画落款与钤印研究
第26届“国展”入选作品占来稿总量比率约为4‰
外乘国际风 内修运营力
古玩落款有讲究
10年后他为“一夜情”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