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穆学君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提出“双线递进”的培养方式,强调“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培养,设置学生综合素质学分”,当今高校面临毕业生就业压力,因此对于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管理,特别是以“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求,、为目的,以学生社会素质培养为基础,职业(或专业)素质提高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日益凸显。本文充分借鉴“双线递进”的学生综合素养教育理论,试图推衍出普遍适用于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管理的科学体系,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协调发展,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学者穆学君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提出“双线递进”的培养方式,强调“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培养,设置学生综合素质学分”。当今高校面临毕业生就业压力,因此对于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管理,特别是以“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求,、为目的,以学生社会素质培养为基础,职业(或专业)素质提高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日益凸显。本文充分借鉴“双线递进”的学生综合素养教育理论,试图推衍出普遍适用于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管理的科学体系。
一、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管理的概念
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对高校学生综合素质为管理目标,以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不断拓宽载体,创新形式,改进方法,丰富内涵,增强实效,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全面发展,满足社会、行业和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求。高校应紧密围绕社会、行业、企业和学生的需求,结合高校学生实际,将各项教育活动加以规划整合,探索建立一套系统规范、操作性强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案,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1.指导思想
以社会素质培养为基础、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双线递进”的综合素质培养模式,不断拓宽载体,创新形式,改进方法,丰富内涵,增强实效,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全面发展,满足社会、行业和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求。
2.管理思路
突出职业素质管理的核心地位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社会素质管理为基础,学生职业素质管理为核心。
3.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
重视发挥优秀企业管理者、技术人员、劳动模范的作用,建立学校与社会、行业、企业和家庭有机结合的培养机制,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形成“全员化、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格局,切实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合力。
(2)层次性原则
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阶段的教育内容和要求,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努力做到有效衔接、分层实施、分级递进、整体推进。
(3)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双线并重”的原则
以第一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第二课堂教育为重要阵地,形成二者紧密衔接、相互促进的工作格局,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4)教育、管理、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把严格日常管理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强化服务意识,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切实解决学生在学习成才、交友择业、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
(5)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素质培养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
(6)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律与自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有效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4.管理目标
(1)社会素质管理目标
提高学生的社会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培养个人品德修养,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相互理解和尊重,师生互敬互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断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
(2)职业素质管理目标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3)学生综合素质的“十有”管理目标
学生社会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培养目标,归根结底是努力培养学生具备“十有”和“六会”。
“十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健康、有诚信、有责任、有情感、有能力、有技能。
“六会”:会做人、会做事、会合作,最终会学习、会生存、会发展。
二、社会素质管理
学生社会素质管理目标的确定应从四个方面着手,包括:思想品德、文化科学、身心健康和基本能力。通过积极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交流、学会合作。
1.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规格
思想素质:了解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学会感恩。
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养成家庭美德、校园美德、社会公德。
法纪素质:培养学生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努力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2.科学文化素质培养规格
科学精神:培养掌握专业知识,了解行业、专业科技发展动态,能够掌握基本的、常识性的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
人文素质:了解人文基础知识和常识性的社会科学相关内容,从而提高自身人文修养,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不断提升他们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和人文素养。
审美素质: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引导学生不断提高文化品位,具备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观点和较强的审美能力。
通过教育和培养,使学生达到科学文化素质学分的要求。
3.身心素质培养规格
身体素质:锻炼健康的体魄,达到国家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心理素质:培养乐观积极的精神面貌,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形成坚强的意志和自信的心态;养成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学会自我调适——掌握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和心理调适技能,能够合理妥当的处理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一般问题。
通过教育和培养,使学生达到身心素质学分的要求。
4.基本的社会能力培养规格
表达能力: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写作技巧,学会撰写调查(调研)报告、论文,从而满足专业的要求。
沟通能力:以个人品德修养为基础,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相互理解和尊重,师生互敬互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了解社交礼仪,能够运用和掌握基本的社交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
自学能力: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讲团结、会合作,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培养学生树立信息收集的意识;能力培养学生掌握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善于对信息进行“去粗取精”的鉴别,并运用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发掘、整理出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遵守相关网络规定,养成良好的信息道德。
通过培训和自我锻炼,使学生达到基本能力学分的要求。
三、明确职业素质管理目标
1.职业道德培养规格
诚信、敬业,遵守职业纪律和行业规范。
2.专业技能和企业文化培养规格
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自己所学及所应用的专业技能,获得(达到)相应资格证书(水平)。
企业文化:培养学生了解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完成企业文化素质的学分要求。
3.职业健康培养规格
职业心理健康:以行业、企业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为标准,教育引导学生努力做到“八个有”——有健全的人格、有健康的情感、有正确的从业态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有较强的抗挫能力、有敢于竞争的精神、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有追求成功的心理。
身体健康:通过体育锻炼,使学生到达满足工作需要的身体素质。
通过教育和培养,使学生达到职业健康素质学分的要求。
4.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规格
学习能力:培养提高学习意识,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爱学、勤学、会学”,逐步提高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掌握社会实践能力,能够利用所学专业技能开展技能型活动。
创造能力:培养学生掌握专业基本技能,广泛摄取相关学科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培养较强的创造意识、创造思维,使学生敢想、敢做、会做。
就业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社会素质和职业素质,掌握就业政策、面试技巧,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具备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具备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创业品质,掌握经营管理知识,把握机会和创造机会的能力,积极参与创业实践,形成较强的创业能力,使学生“愿创”、“敢创”、“会创”,为日后创业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