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军+��+�オ�
一、课本插图概述
1.插图简介。
课本插图也称为插画,用于文字中来诠释文字内容的图画。对文字作生动的解释,来加强文章感染力。历史课本插图是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历史知识的一些片段、侧面的状态和外貌的“写真”,是对特定的历史事件、人物活动和历史事件的“空间描述”,是空间化、立体化的历史课本,它和课本文字的叙述相互照应,互相补充,构成系统的历史。
2.历史课本中插图的类型。
历史课本中的插图大致可分为五大类,即:历史人物图,如《唐太宗》《沈括》《成吉思汗》等;历史之器物图,如《突火枪》《唐朝的连珠对鸭纹织锦》《波斯银币》《西汉骑兵俑》等;历史之地图,如《清朝疆域图》《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示意图》等;历史之片断图,如《郑和船队到占城》《渭水之盟》等;历史之漫画图,如《依样画葫芦》《怎能受那许多人的吸吮》等。
3.课本中插图的作用及达到的效果。
(1)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初中历史课本中的插图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热情的最好方法。受身心发展的限制,初中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习惯通过画面、实体事物等形象化的表现来认识和了解事物。在满是文字的课本中,插图是与众不同的,它能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运用这些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许多课本中的插图实际上就是对历史的艺术加工。这些插图就好比一个引子,在学生看这些插图时,教师可以从旁用语言进行引导,让学生根据插图进行联想,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结合插图和相关文字对历史事件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和表达,从而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现行历史课本中的插图存在的问题
有些知识点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很枯燥,学生提不起兴趣,思想容易开小差,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现在的课本中大多配有插图,但是插图的具体内容往往缺少幽默,形式单一,难以触及心灵,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
首先,现在教科书中的插图大多数都计较忠于原貌,对插图所暗含的教育意义比较重视,忽视插图设计的趣味性,在色彩比例等方面都讲究一个真实性。但从学生的角度看,对于这种过于真实的图片并没有很大兴趣,他们只会觉得这样的图片太过于死板,没有趣味,也无法引起太多的联想。因此,这样的插图注定是失败的,并没有达到激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提高能力的目的。
其次,插图的绘画方法建立在年龄差异上。卡通形式的插图常用于低年级的教材中,中学课本里的图片就不那么可爱,显然无法引起同学们的兴趣。
三、解决历史课本中插图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看到教室中的图画,即便是哑巴也是会说话的。”可以看出插图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学生会从喜欢插图,然后喜欢课文,并引起图文间的思维互动,从而爱上课本。插图的特点是能再现课文精彩的内容,把文章中的逻辑思维方式、抽象概念显现为生动的表达方式,所以图片有利于激起人的不同感官同时加入到对文字的理解中,激起学生们的学习激情,促进整体的理解和记忆。直观的图片是一种有效手段,能提高学习效果,巩固记忆、充分发掘人脑思维潜能。在课本中大量使用有幽默感的插图,也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基于以上对于课本中插图应用的分析,笔者认为,运用课本中插图开展教学,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历史感知能力、提高学生历史知识记忆能力等方面有独到的优势。若我们能改变目前历史课程中“重文轻图”的思想观念和存在的几点问题,深入探讨利用课本插图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实现形式,必定将为提升中学历史教学科研水平开辟出一个崭新的世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