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俊,王云涛,杨丽娟,张芳芳
中美基础体育教育比较研究
熊 俊,王云涛,杨丽娟,张芳芳
当前中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基础教育改革。本研究通过分析美国和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基本情况,探讨中美两国体育基础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旨在为中国基础体育教育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基础教育;基础体育教育;比较研究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及至今,世界基础教育发展目标经历了3个重大阶段性的演变,从提倡人一生都应受教育,重视加强人终身学习的观念,强调学校的学习只是人接受终生学习的开始,而并非终点;到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着重强调教育是一项人权,既能促进和平和普遍尊重人权,又能体现人基本自由的重要手段;再到让所有的人都能够平等地接受适合其独特需要的高质量的教育,结束各种形式的歧视,促进社会融合。即:终生教育——全民教育——全纳教育。通过这3大阶段性的演变,充分说明世界教育始终延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人与国家的发展需要不断的改进及完善。在21世纪的今天,国际教育界的伟大理想是要实现全纳教育,让所有的人都能够平等地享有和接受适合其独特需要的高质量的教育权利[1]。
基础体育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它包括学前体育教育、小学体育教育和中学体育教育这3个阶段。近年来,随着中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下降,导致基础体育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基础体育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1.1 美国基础教育
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全球竞争的重要资源,“公平而卓越”的理念已普遍渗透到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各国已将此理念规划到各国的教育战略中。美国历届政府都高度重视基础教育,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政府经历了3次教育改革,第1阶段从财政投入入手,以充足的资金保证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和教育的均衡化,第2阶段从教育结果入手,通过绩效问责制激发学校和教师的潜力,第3阶段转向教育过程,注重教育的实践,进而实现公平而卓越的教育目标。
1.2 美国基础体育教育
1.2.1 教育理念 美国体育和运动协会( NASPE)共同制定了体育教育指导方针,分别对“K-12”3个阶段的体育教育方式进行了约束(所谓“K-12”的含义是K代表学前班和幼儿园各1年;12代表小学6年、初中2年、高中4年),并提倡和界定了“受过体育教育的人”的概念与内涵,国家体育标准于1995年制定完成[1]。体育教育的任务从以传授技能为主的方向逐渐过渡到以健康为主的方向,注重强调公共卫生的重点集中体现在以提升个人终身的生活方式上的身体活动。指导方针也转移到重点强调保证孩子在校有充足的活动机会以及具备在未来生活中的活动技能。同时,美国近代教育一直受儿童中心论学说的一些影响,体育教学主张追求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美国学校体育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中心”,强调顺应学生的个性,显现出“兴趣第一、发展个性、创新教育、终身体育”的教育特征。
1.2.2 教育目标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地方分权管理教育制度的国家,而办教育的权力属于各州,全国各学校的体育课程标准和教育目标并没有统一化,都是由各州的教育委员会决定本州学校教育发展的方针和方向。美国的教育目标也经历了时代的演变,可划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是重视培养坚强、坚韧和勇于拼搏的运动理念;第2阶段是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才,在体育活动中体现出道德和社会价值;第3阶段是以终生健康为基本目标,追求全面发展,逐步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第4阶段是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个人与社会价值的结合。在经过漫长讨论与研究之后,1995年美国政府正式颁布《国家体育标准》,从中可以看出美国对体育教学目标还是没有明确的规定,只是提出具有创意性的提出“受过体育教育的人”一词,其大意是通过体育促进学生在身体、认知、社会以及情感4个方面的发展[2]。美国体育教育目标从总体上看,基本是以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为主,提倡学生终身教育、个性教育、创新教育,尊重人的价值促进个性发展,使个人与社会需要相结合,服务于国家,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重视个人与社会价值的结合。
1.2.3 教育模式 近年来,美国政府对基础体育教育课程进行改革,推行4种体育课程模式:竞技体育教学模式,健身体育教学模式,社会责任教学模式,学科联合教学模式。这4种教学模式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而美国现行的主要教学模式是学科联合教学模式,他们把这种模式细化成以竞技体育为主的课程设置和以健身与参与为目标的课程设置[2]。这是一种多学科共同参与的综合性课程,课程内容强调突破规定的竞技运动项目内容,关注内容的实效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强调启发性、多样性,有利于学生的综合性学科的学习,对学生的身心、社会交往等反面产生均衡影响[2]。教学中要求教师能培养学生利用体育课程从多角度分析、思考和解释体育运动,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练习方案和计划书,同时识别和使用社会资源,增加体育运动的机会。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地去寻找和创造适合自己运动类型的活动,并对学习成效进行自我评定。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既是学习者也是决策者的地位,要求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发现、研究和相互交流等自主学习的活动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进行引导、辅导的教育手段,这些教学手段主要取启发和鼓励学生学习的作用。
1.2.4 教学方法 在美国,体育教师在什么环境、什么时间,使用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种能力较为突出。以下3种方式较为典型:(1)在课堂里,教师让学生分组合作式学习,保证学生在课堂里自主学习,自我设计问题,自由讨论问题,合作探究问题答案,自我设计解答问题模型。对学生的“无中生有”提问,教师要热情鼓励,教师既不要批评或刻意回避,也不要随便给予肯定和廉价赞许,这种讨论学习和探究问题的方式,使课堂中的气氛充满了活跃感。(2)学生学习存在个体差异性,教师对于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要进行差异性教学,找到适合其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帮助与辅导。(3)教师经常会在课堂中设置一些游戏,让学生在“多动手”式的氛围中体验式学习。课本中的教学内容主要以游戏方式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这是美国中小学课堂的一个重要特点。注重多元化教学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也是美国基础体育教育的一大特点。
2.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础教育改革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受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种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又有自身发展的历史逻辑和时代特点。中国基础教育也面临与以往时代不同的特殊生境,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演变同样经历了4个非常重要时期的教育改革。第1个时期,以恢复常规、尊师重教为特征的启动阶段(1977—1984年),主要是恢复了因“文化大革命”而一度停止了10年的高考制度,逐渐恢复了重点小学、中学,加强了对人才培养的力度。中国的基础教育渐渐摆脱“文化大革命”这个影子,消除了负面影响并恢复正常发展。第2个时期,以教育体制改革为关键的宏观变革阶段(1985—1992年),主要提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同时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第3个时期,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的微观变革阶段(1993—1999年),这一阶段“素质教育”逐步成为政府主导的基础教育改革取向。第4个时期,以提升教学高质量、均衡发展和制度创新为重点的教育改革深化阶段(2000年至今)。
2.2 中国基础体育教育
2.2.1 中国基础体育教育目标 中国是一个中央集权制的教育管理制度(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转化中),中国的体育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由中央统一规划制定。我国的教学目标同样与美国一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代演变,可以从4个时期划分:(1)学习前苏联理论与实践时期,提倡新民主主义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化教育;(2)自主发展并完善体育教育目标时期,体育为生产劳动、国防服务,重视增强体质等。在此期间,中国新的体育教学大纲于1960年正式颁布[6]。大纲中明确指出体育教育目标包括4个方面:身体的目标;日常生活和劳动中所需要的活动能力;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及锻炼身体的习惯;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3)适应新的社会变化,改革深化体育教育目标时期,在结束了灾难性的文化大革命之后,1978年新的大纲中对教学目标进行了修改,主要包括3个方面:身体的目标,包括姿势、活动能力、适应能力;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4)新世纪体育教育目标“以人为本”的发展时期,随着社会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状况大有改善。同时,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环境的影响,造成体力活动不断地减少,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因此,在2011年中国颁布了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其中教学目标包括5个方面: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体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4]。
2.2.2 中国基础体育教育模式 中国现行教育模式主要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制式教育,而体育教育是在应试教育模式下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虽然“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已提出多年,但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子还未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倾向于人们对体育运动技术的掌握,特别是在80年代初期,体育教育主导思想就是以增强体质为主,强调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忽略了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随着“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提出而消退,目前我国还处于探索期,没有找到更好的教学模式来替代它,只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上不断探索、研究、改变中寻找答案,把“重技轻理”的这种观念不断的清除,正不断尝试寻找技术与理论之间的天秤。
在教学模式上,由于各个学校具体实施的教学方法具有差异性,不能详细且精准的举例说明,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以下4个特点:(1)大班教学,平均一个班40人左右,甚至更多[7]。(2)灌输式教学,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教师是“主宰者”,许多教师仅限于关注教材内容,没有更多的扩展知识,就传授给学生,而传授的方式主要是注重讲解、示范,以体育知识技能传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的活动,体育教学成为一种具体操作的、纯粹的身体活动。(3)重技轻理式,教师只注重技能传授,学生只通过老师的示范讲解,进行模仿性的练习而已,并没有进行更深层理论或系统的学习。(4)应试教育或精英教育,受升学考核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中学、高中,学生为考取理想的学校在教师的帮助与辅导下进行应试教育或精英教学。
3.1 中美基础体育教育
表1 中美基础体育教育
3.2 中美基础体育教育课程开设情况比较运动员作为国家
表2 中美基础体育教育课程开展情况(普及课程)
通过对中美两国基础体育教育比较研究发现,中美两国在教育管理制度、教学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等具有很大差异性,美国的不同之处在于非常的重视基础教育,在教育阶段中基础教育是重中之重,是影响人一生的教育。而在基础教育中他们特别重视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中国的基础体育教育改革主要从转变教育理念,为学生创造优良的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等方面来实施。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注重学生动手能力,而不是片面的理论知识;尊重学生个体性的发展,培养自主思维能力;开设广泛的学科课程并与实践接轨,通过所学知识来进行实践,强调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国基础体育教育改革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汲取国外教育强国的优点,并结合中国实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改革措施。当然中国也出台了许多很好的相关政策,但在实际落实程度上则有很大的偏差,所以关键是落实国家政策。
[1] 黄志成,胡毅超.全纳教育:未来之路[J].全球教育展望,2008(7):46~49.
[2] 刘会洲.从基本功看中美基础教育的差异[J].基础教育参考,2010(11):31~38.
[3] 杨连明.从美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谈基础教育的转型[J].现代教学,2011(11):72~7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 徐 辉.当代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3):75~79.
[6] 奚风兰,王 沂.中日两国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比较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4(09).
[7] 阎智力,金玉光.我国体育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探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75~77.
[8] 任小艾.新形势下我国基础教育若干问题[J].人民教育,2013(01):2~7.
Comparative Study of Basic Physical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XIONG Jun, WANG Yuntao, YANG Lijuan, ZHANG Fangfang
One of our current goals of deepening education system reform is basic education reform. This study analyzing basic situation of basic education reform in America and China, discussing the differences about educational concepts, educational objectives, educational patterns,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thods and other aspects in basic physical education between America and China, aims at providing significant theory reference for basic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of our country.
Basic education; Basic physical education; Comparative study
1007―6891(2016)02―0008―04
10.13932/j.cnki.sctykx.2016.02.03
G80-051
A
2015-09-22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湖北武汉,430200。
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Sports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