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肉牛业及其发展前景

2016-11-30 05:23刘晓飞山东省莱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2614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6年11期
关键词:肉牛牛肉养殖

刘晓飞 (山东省莱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261400)

山东省肉牛业及其发展前景

刘晓飞 (山东省莱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261400)

1 肉牛业的基本情况

自2013年以来,山东省牛肉市场价格始终在55~60元/kg的区间内震荡。据有关部门统计,2015年12月份山东省去骨牛肉的市场平均价格为58.05元/kg,同比回落0.90%,比2013年12月份上涨9.45%,山东省牛肉市场平均价格走势变化具体情况见附图所示。相对于市场价格的止步不前,肉牛产业更是面临着内外交困的窘境。

附图 2008~2015年山东省牛肉市场价格波动图

1.1 从养殖端来看,肉牛数量萎缩、养殖利润下降是困扰产业的一个突出难题 近年来,本省乃至全国肉牛数量、能繁母牛基数一直在下降,截止2014年底全省牛存栏495.36万头,同比减少0.94%,比存栏最高峰1999年的977.25万头,减少了49.31%。一旦肉牛存栏数量下滑的趋势不可逆转,要想恢复至少需要5~10年的时间。肉牛数量萎缩,养殖利润也在逐步缩减。相比其他行业,养牛投入高、风险大,收益比不上进城务工挣钱多,散户退出较多。高档牛肉比较效益虽高于普通品种,但是由于资金门槛高,及高端消费市场空间有限,收益极不稳定。另外,我国牛只副产物利用差,牛皮和内脏等副产物均廉价处理,加工技术落后,科技含量低,导致收益单一,养牛比较效益较低。2015年本省架子牛育肥效益不足1000元/头,比2014年减少1000多元。

1.2 从消费端来看,进口牛肉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在逐步增加 随着中澳协议的签署,牛肉产品关税逐渐调减,进口来源国的增加,中国已经成为国际市场上主要牛肉进口国家,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有所增强。2011年我国牛肉进口只有2万t,而2013年牛肉进口量增加到29万t以上,同比增长3.8倍;2015年我国牛肉进口量为47.38万t,同比增长59.02%。牛肉进口5年连续增加,说明我国牛肉供需矛盾依然存在,短期内进口的增加会对国内养殖业造成一定冲击。但长期看,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日渐融合也将倒逼中国肉牛产业尽快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

2 肉牛业的市场需求

推动进口牛肉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消费市场对于高档牛肉优质、安全、品味需求的日渐高涨。有研究表明国民收入与牛肉消费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当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达到1000美元时,牛肉消费日渐兴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前3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67元(折合美元2484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1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97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人均收入的增长刺激了消费者对于牛肉需求日渐旺盛,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运用聚类类比法,对中国牛肉需求量进行了中长期预测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中国国内人均消费量与需求总量将分别达到9.42kg和1401万t,2030年人均需求量和总需求量将分别达到10.43kg和1646万t,按2014年中国国内牛肉产量为689.24万t计算,则2020年和2030年中国市场上牛肉将分别增加711.76万t和956.76万t,需求量翻番。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也是一个日渐挑剔的市场。国内外牛肉产品的冷热待遇可以告诉业内生产者:当越来越富足起来的中产阶层成为中国消费主力军时,对产品的基本功能诉求转向审美诉求,对产品的价格越来越不敏感,对品牌、品质、营养和安全要求越来越敏感,传统肉牛生产就显得力不从心。这样造成一个明显的后果就是一方面牛肉消费需求持续增加,而我国肉牛生产由于没有专门化的肉牛品种,尤其是千家万户分散饲养既不能提供稳定的数量,又不能保证良好的质量,从而使肉牛加工业无法生产满足高档市场所需的产品,只能是望“肉”兴叹;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育肥肉牛周期长、风险大、成本高,加之肉牛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仍然相对独立,资源整合度不高,私屠滥宰严重,使得育肥肉牛利润空间被压缩,越来越多的养殖户不再养牛,牛存栏量日渐萎缩,致使农区肉牛养殖发展迟滞。

3 肉牛业的发展思路

肉牛业走出困境,必须要以民众消费需求升级来促进产业品质升级。如果消费者的选择能成为倒逼整个肉牛产业,尤其是加工企业立足市场变化、摒弃浮躁、潜心研发、重塑品牌的动力,抓住高档肉牛生产所出现的市场空白,以发展高档肉牛产业为契机,创新肉牛生产模式,选择正确的发展路径,建立能够容纳效益、生态、安全、社区新型肉牛产业生产经营组织模式,相信有着全世界最旺盛购买力人群的中国实现肉牛产业的崛起不会是一个遥远的梦。

3.1 要创新消费理念 消费需求是一个产业发展的驱动力,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早就说过,商业的目的是创造消费者。牛肉在国际领域中一直被认为是高档肉类食品,牛肉消费从某些意义上来说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准。牛肉消费不应定位于等同猪肉消费,如果说猪肉满足消费者吃到肉的问题,牛肉应该满足消费者吃好肉的需求。当前牛肉是我国价格差距最大的一种畜产品,从每公斤十几元到数千元,差价较大,其本质的差别就在于牛肉的品质和品牌。因此,要借鉴日本和牛文化、韩国韩牛文化、西方牛肉文化的宣传模式,加大中国牛文化及牛肉美食文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牛肉具有高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肉类食品,赋予牛肉以最高的营养价值、观赏价值、赏味价值甚至是功能性食品价值,系统深入开展指向消费环境、企业产地环境、特异生产要素、特异质量要素与产品质量生产与需求特异性研究,丰富牛肉质量品牌范围与内涵,创建各具特色的企业牛肉质量品牌,构建商品化、多样化、特色化、功能化、高档化等牛肉质量品牌体系,实现牛肉消费与市场定位的明确界定,从而开创牛肉高档消费市场,推动肉牛产业提质转型。

3.2 要创新育肥体系 要建立肉牛良种体系,提纯复壮原种肉牛和地方良种黄牛,形成独具特色的高档肉牛品种,本省具有优良地方黄牛品种资源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应该充分发挥出种质资源的价值,加快培育开发新的经济性状,研究高档牛肉生产及系列加工技术,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变;要发展乳肉兼用型牛,推广奶牛犊牛育肥技术,扩大肉牛养殖基础数量。欧洲牛业发展已出现一种新趋势,通过杂交技术改造荷斯坦,用西门塔尔改良后的荷斯坦产奶不少、奶质提高、公犊育肥,母牛残值效益好,且耐粗饲、少疾病、服务期长,这样既把肉牛救了,又把奶业救了,抗风险能力、市场适应性和综合效应都提高了;要提高肉牛育肥的内在效益,提高肉牛深加工程度,当前我国牛肉产业规模效益很低,其根本原因是对肉牛的分割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从国外来讲,有两个关键的指标:一是加工比,即一头肉牛多少用来加工,在国外已经达到了60%~70%;二是加工增殖比,通过加工让一头肉牛的产值能够提高,全球的平均水平是3.5∶1,发达国家的水平有的已经超过10∶1,有的超过20∶1,就是说一头肉牛的终端产值,通过分割产品细分,终端产值可以达到20多万人民币,而我国内的产值大部分还处于1∶1的概念。也就是说,养一头牛不经过加工卖一万元,经过简单加工还是卖一万元,和国外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3.3 要创新育肥模式 从肉牛养殖现状来看,小规模分散养殖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提供牛源的主力;从行业发展角度看,畜牧业生产走向适度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因此,肉牛养殖应在调整现有模式基础之上,逐步发展适度规模饲养,摒弃异地育肥思路,立足本地实际,依靠自有资源,选定主打方向,选择牛种(经济配套系)、定位育肥技术模式、发展牛源基地,扎实技术功底;展开兼并、联合,积极在肉牛原产地开辟战场,形成异地销售牛肉模式;变换育肥技术、拉开肉质档次对应多种牛肉市场;展开紧密型联合,统一标准,统一销售。在全面加强品种改良、严格育肥要求、提高加工水平的同时,着力引导发展高档牛肉生产,如山东布莱克特黑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阳信亿利源清真肉类有限公司立足纯种繁育、集中育肥,生产高档肉牛。每头高档肉牛屠宰后平均售价5万元,平均利润3万元,最高的销售达到11万元。规模养殖场在提高饲养水平、产业化进程中起到了先导作用,是养殖户对接高科技、承接国家扶持政策的有效载体;一时难以形成规模养殖的,可以先联合起来,积极组成协会和合作社,提高肉牛养殖者的自我保护、信息交流能力和在产业发展的话语权,这既是应对当前困境的应急之策,也是促进肉牛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长远之计。

3.4 要创新支撑体系 强化肉牛养殖业发展的科技支撑,稳定技术研发队伍,加大肉牛技术研发力度从育种繁殖到餐桌,纵按产业链关键点,横按产业链相关关键点,逐点设立专项课题给予长期、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稳定技术队伍,解决制约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完善肉牛饲草饲喂支撑体系,发展肉牛产业高精料不行,单纯秸秆也不行,只有精、青、粗饲料合理搭配,逐步推行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优质饲草可以增加单位面积能量和蛋白质的产量,从而实现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和最大限度地节约粮食的目的;健全政策扶持体系,继续加大在肉牛标准化场建设、良种补贴、基础母牛扩群增量、肉牛调出大县奖励、草牧业试验试点及粮改饲试点等政策的扶持力度。加强肉牛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加大对规模化肉牛养殖特别是母牛饲养的信贷扶持,创新信贷担保和抵押方式,放宽贷款额度和时限,给予贷款优惠政策。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肉牛养殖业,促进肉牛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

3.5 建立比较完善的产业预警机制 在健全信息网络和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加强对产业趋势、供求变化和成本效益的分析预测,使农牧民第一时间知晓市场动态,化解农民可能遇到的生产和经营风险,增强肉牛业抗风险能力。立完善的产业预警机制,推行肉牛生产追溯体系建设。在健全信息网络和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加强对产业趋势、供求变化和成本效益的分析预测,使养殖者第一时间掌握市场动态,增强肉牛业抗风险能力;采取政府扶持和龙头企业参与的做法,普及肉牛追溯体系,将更多的牛纳入其中,不仅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同时利用追溯体系可以科学统计我国牛源数量、分布及动态走向,使养殖者及时知晓市场动态,化解可能遇到的生产和经营风险,增强肉牛养殖抗风险能力,稳定养殖情绪,避免造成肉牛养殖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产业波动。

实现肉牛产业的振兴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如果从现在开始,坚持不懈地强化牛源基地建设,优化肉牛品质改良,净化市场竞争环境,我国的牛肉产量和质量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肉牛业明天一定更辉煌。

S823.9+2

B

1007-1733(2016)11-0015-03

2016-07-18)

猜你喜欢
肉牛牛肉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肉牛口炎咋防治
酸汤牛肉里的爱
寻味牛肉
牛肉怎么做,好吃又嫩?
猪市虐我千百遍 我视养殖如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