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淑娟 杨忠武 刘翼
重庆市武隆县高山蔬菜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曲淑娟 杨忠武 刘翼
特约栏目主持:邱正明
研究员,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在职博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行业专项“长江流域生态型高山蔬菜栽培及产业化示范”首席专家,科技部“国外园艺作物品种引进与改良(南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技术负责人,多个省县市蔬菜专家顾问。先后参与和主持省部级以上蔬菜课题项目30多项,其中主持国家级科技项目8项;培育审(认)定瓜菜新品种16个,其中主持选育9个;发表文章、专著共40余篇(部),其中主编、主笔12篇(部);制定国家及地方技术标准17部;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等8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3项。
导读:近2年来,重庆市武隆县已基本形成以双河、黄莺、接龙为重点的高山蔬菜生产带,以巷口、火炉为重点的低山蔬菜生产带,以鸭江、桐梓为重点的加工蔬菜生产带。全县蔬菜常年种植面积在23345hm2左右,成为该地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以高山蔬菜产业区尤为明显。但在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武隆蔬菜产业生产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建议。
武隆县地处重庆市东南部,乌江下游,武陵山和大娄山结合部,距重庆市区128km,全县面积2900km2,平均海拔500m左右,高山蔬菜种植区域平均海拔1000m以上,是重庆市四大蔬菜重点基地县之一,也是重庆市最大的高山蔬菜生产基地县。近年来,全县大力发展高山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基地规模不断壮大、品种结构不断优化、种植水平不断提升,高山蔬菜以其自然、生态、绿色、安全的品质和错季上市的特点深受市场青睐,武隆县成为保证主城蔬菜供应特别是秋淡蔬菜供应的主要“菜篮子”基地县。
1.1 基地布局规划不断优化
为突出高山错季优势,在仙女山、白马山、弹子山、桐梓山四大高山区域重点布局,同时按照基地乡镇、专业村进行规划,明确把双河乡、仙女山镇、火炉镇、黄莺乡、巷口镇、和顺镇、接龙乡7个乡镇建设成万亩级蔬菜基地乡镇,建设木根、石坝、复兴、小坪、广坪等57个蔬菜专业村,目前全县蔬菜基地总规模达到18009hm2。
1.2 基地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
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蔬菜基地县建设的意见》,加大政策支持和资源整合力度,财政、交通、水利、扶贫、国土、商务等部门通力配合,实打实投入资金修路、改水、整地、建市场,双河核心基地基本成型,黄莺、接龙核心基地加速推进,一批蔬菜专业村基本稳定。
1.3 产业规模不断做大
从统计数据反馈看,武隆县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从2008年的12472.9hm2、16.3万t增长到2014年的23785.22hm2、48.55万t,年均增幅分别达到18.5%、33.9%;从种植区域上看,武隆县蔬菜产业已初步形成以高山为主,中低山因地制宜分品种跟进的态势;从市场主体数量看,从事蔬菜生产经营的市、县级龙头企业达到14家,专业合作社200余个,有2家企业实现了蔬菜出口;从种植结构上看,由先前的甘蓝为主,逐步向叶菜类、茄果类、瓜类、豆类、椒类多品种格局转变;从产值上看,2014年武隆县蔬菜产值达到7.8亿元,成为农户增收的主要支撑,蔬菜基地乡、专业村成为农民收入最高的区域。
1.4 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
武隆县蔬菜产业充分凸显生态优势,大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目前蔬菜产品获无公害、绿色、地标认证63余个,居全市前列,其中,13个品种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40个品种通过绿色食品认证,2个品种通过有机转化产品认定,6个品种获得农业部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登记,2个品种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地理证明商标;蔬菜进入重百、远东、永辉等多家超市,价格普遍高于其他区域供菜。
1.5 产业功能不断拓展
借助武隆强劲的旅游发展势头,致力挖掘农业产业休闲、观光、旅游产品功能,在重点基地整合资源推进配套建设,如双河基地现已成为极受城里人欢迎的乡村旅游点,2015年入夏以来接待了数万游客休闲避暑,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目前,在县域高山蔬菜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产品附加值不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低等问题,蔬菜产业化健康发展所面临的现实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现代生产经营理念落后、组织化程度低
全县从事蔬菜生产经营的市、县级龙头企业达到14家,专业合作社200余个,但规模均不大,产业发展带动力弱,缺少国家级的龙头企业。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多,但功能不完善,利益合作机制没有形成,市场拉动作用不大。多数菜农对市场供求形势的变化或一无所知,或存侥幸心理,还在不顾质量地单纯追求产量增加,面对蔬菜市场价格大幅波动时不知所措,造成亏损甚至血本无归。
2.2 生产成本增加,对生产效益提出更高要求
近几年,武隆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扬,压缩了蔬菜产业的利润空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外出务工农民增多,新生代农民又极少愿意从事农业生产,蔬菜生产劳动力短缺,人力成本急剧增加,菜农生产比较效益有所下滑,种植积极性不高,对产业快速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2.3 产业发展存在不足
一是产后加工包装滞后,多为原菜上市,产后加工、包装、销售等与市场要求有较大差距,缺乏市场竞争力;同时,由于贮运加工滞后,使得蔬菜产业对第二、三产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二是科技队伍力量薄弱,技术服务水平滞后,全县从事蔬菜工作的在岗科技人员不到10人,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的仅3人,乡镇一级没有专门的服务站,科技人员蔬菜标准化生产水平低、技术推广能力差、技术普及率不高。虽经过多年培训,但多数干部和菜农对蔬菜特别是新品种蔬菜栽培技术掌握程度仍不高。三是蔬菜产业发展较早的地区,已经出现土壤恶化、病虫害趋重的现象,而县乡现有的技术水平和必要的土肥监测、病虫害防治设备无法适应实际的生产需要。
3.1 加强蔬菜基地生产能力
按照“基地规划到哪里、基础设施配套到哪里”的要求,建成“路通畅、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进、土肥沃”的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突出核心示范区建设,加快双河、黄莺核心基地为重点的水系配套、路网配套、土地整治等工程建设,逐步完善纳入规划的基地乡镇、专业村基础设施。同时,以高山蔬菜避雨栽培为重点,扩大设施蔬菜生产,全面提高武隆蔬菜生产能力;加快核心基地良种繁育场建设,培育优质种苗。
3.2 推进加工蔬菜生产体系
加快发展以榨菜、干辣椒、火锅调料为重点的优势蔬菜加工业,狠抓老咸菜、泡萝卜、腌白菜等专用加工蔬菜生产。加快传统蔬菜加工企业的升级与改造,重点扶持培育蔬菜加工企业,鼓励加工蔬菜出口。
3.3 培育生产经营主体
大力扶持渝蔬、港峰、民得、蓝群、登峰等现有龙头企业,着力引进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的大企业集团,推动企业联合,延伸产业链条,力争“十三五”末培育2家亿元级蔬菜龙头企业。推动基地生产专业合作社全覆盖,发挥专业合作社在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间的枢纽作用,提高蔬菜生产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发展能人经济,形成一大批稳定的以种菜为主业的基本菜农和以贩菜为主业的职业经纪人。
3.4 强化科技支撑体系
加强与重庆市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充分发挥市农科院的平台作用,在新品种试验示范、蔬菜生产及加工、重大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立足市场和区域实际,在不同区域建立稳定的品种试验基地,持续开展品试工作,每年引进试验品种不低于30个。对经过品试筛选的适宜优良品种,积极推广示范,每个基地乡镇都要建立蔬菜新品种推广示范片。强化蔬菜精细栽培管理,加快安全、高效、高质生产投入品的筛选、展示及推广。创新培训方式,完善技术推广网络,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
3.5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在有重点蔬菜基地的乡镇设立蔬菜产业发展办公室、质量检测分站,协助县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做好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工作;建立准出制度、农业投入品定期检查制度和例行抽检制度,加快蔬菜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对“三品一标”认证给予补贴,支持有机蔬菜、绿色蔬菜、地理标志、著名商标产品的发展,精心打造“放心蔬菜”品牌。
3.6 促进蔬菜流通舒畅
加快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在重点蔬菜基地建设产地蔬菜交易市场,在县城建设蔬菜批发市场,形成城镇终端消费市场,配套完善设施设备。加快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在四大高山蔬菜生产区域完善冷链物流网络服务体系。引导流通企业、连锁超市、重点消费单位与生产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对接。鼓励支持生产企业、合作社等开办社区直销店,减少中间消耗,减低流通成本。
曲淑娟,重庆市渝北区经济作物推广站,渝北区凯歌路后街2号附4号,401120
杨忠武,刘翼,武隆县蔬菜产业发展办公室
2016-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