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建筑的维度看经济新生态营造

2016-11-30 01:45肖伟才
河南电力 2016年11期
关键词:系统工程国人情怀

文_肖伟才

从古建筑的维度看经济新生态营造

文_肖伟才

几千年来,国人对建筑怀着一份虔诚的情怀。时至今日,还有许多人为一处住所而奔劳一生。千年岁月转换,不换的是对一处住宅的向往与追求,这个寄托着国人梦想的过程,是一个从物质到精神不断嬗变的过程,也是使建筑不断演化的过程,亦是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

我们的先人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用他们的智慧建造了最早的庇所,尧舜时期“堂高三尺,茅茨土阶”就知道该怎样充分利用光,该怎样更好地顺风通气。这种与经济的发展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经济发展讲究经济运行规律,只有顺天势,才能顺民意。老祖宗们在建造房子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了系统性,回廊,大厅,主房,偏房,厢、耳,等等,无不围绕中轴线设计、建造。不论是平原地区还是江南水乡,大都是采取的向南方向,这与国人的心态是相随相伴的,朝南迎着太阳,更好地拥抱着阳光。而经济的运行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系统无论多么复杂,都是围绕一个核心,经济是满足民众需求而不断向上走的。

三千多年前,先人们在建造房屋的时候,十分重视夯实地基,“地基不牢、地动山摇”的道理已成为国人做事的准则之一。在房屋本身结构上,古人们巧妙地利用力学、美学、光学的原理,使房屋的各个构件非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房顶的设计上,充分展示了想象空间,《诗经》里说“如鸟斯革”,其就是房顶的建造之美。经济何不是如此,经济基础如果不牢,再美好的设计也是无法实现的。不讲究经济运行的系统性,头痛医头,脚痛治脚,经济的病态是无法根除的。只有经济运行的各个要素在同一频率上跳动,经济才充满活力。

古人不仅在建造房屋方面富有想象力,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同样也富有浪漫的情怀。只不过这种情怀是建立在深厚的基础之上的。在改良建筑结构,完美建筑形式过程中,也在深耕着经济的土壤,使其能承载着民众的福祉。历史上经济发展的每一步,无不浸透着先人们一步一个脚印探索前行的足迹。

中国的建筑也是一个融合多民族文化的建筑。在先人们构建的建筑世界里,不同的文化融合在一起闪耀着智慧之光。从石器时代开始,历经数万年,先人们把建筑推到一个极致。从公元前出现的像阿房宫那样的宫殿,到大汉帝国的长安城,从北魏时代的云岗石窟到五代十国的雕栏玉柱,从元大都到宋朝时期的佛塔,从明清时期的太庙到今日的高楼大厦,催生了文化的融合和经济的嬗变。

经济的发展,其实质上则是经济元素不断地演化与社会历史一起互动的,这种互动是良性的循环往复。正如建筑一样,无论其形态如何变化,总是功能不断完善,外在形式不断丰满,总脱离不了精神文化的不断丰满。

然而,原本充满无限生命活力,张扬无穷魅力的中国建筑,不知从何开始,出现一股崇洋之风,在建筑外形上出现许多怪物,既不像塔又不像房,既不像楼又不像殿,形状奇奇怪怪,越来越让人看不懂。正如一些经济学家兜售的经济学理论让人听不懂。应当说,当今世界是一个好的时代,人们对于建筑的探索再也不像古人那样艰难,人们对于经济发展再也不像从前那样苦于手段的短缺。但是,当人人为房子而疯狂,大众为经济而担扰的时候,我们是否应反思一下,这个世界到底哪出了问题?

著名建筑师王澎说,建房子就是建世界。建房子是一个系统工程,搞经济更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在搞系统工程时,或许把眼光放远些,多看看那些系统之外的东西,或许对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益。

肖伟才

现就职国网商丘供电公司,曾为新加坡《联合早报》特约记者,特约评论员,多篇作品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著有《是什么让我们不能沉默》文集。

猜你喜欢
系统工程国人情怀
京德智慧高速信息化系统工程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国人休闲支出:更多了
口腔健康,为何不被国人重视
被嫌弃的宋国人
《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稿约
广州新型有轨电车通信系统工程应用创新
2014国人出境游盘点
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