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_申军伟
淇河与许穆夫人
文/图_申军伟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具体成书年代当在春秋中期,原是一部乐、词合一的著作,分国风、小雅、大雅、颂四部分,是由民间歌谣、臣工士人创作,王室祭祀宫乐汇总而成。后来孔子曾修订其音乐部分,反复引用,鼓励门人学诗。因此在西汉独尊儒术时,《诗》便上升为《诗经》,成为儒家的经典之一。
流经鹤壁境内的一条古老的河——淇河与《诗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淇河古称淇或淇水,干流全长161.5千米。它不是一条普通的河,《诗经》中共有6首诗歌18次咏及淇河。
《诗经》中描写淇河的篇章集中在国风中的《邶风》《鄘风》《卫风》之中。因为这三国都和淇河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邶、鄘、卫都是周的诸侯国。周武王灭商之后,封纣王之子武庚禄父为诸侯,掌握商之遗民,但并不放心,于是将纣王的王畿一分为三,朝歌以北为邶,朝歌以南为鄘,朝歌以东为卫,由管叔、蔡叔、霍叔管理并监督武庚禄父,时称三监。武王死后,周公旦监国摄政,管叔、蔡叔不满周公大权独揽,胁迫武庚一同造反。周公旦率周师征伐,三年乃定。杀管叔、武庚,蔡叔降为庶人,并将三国之地封给幼弟康叔,仍称卫国。邶、鄘两国存在时间只有数年,诗的内容也大都是卫国之事,但《诗经》中仍以这两个昙花一现的国名命名,一直以来人们都推度不出其中的缘由。因此,很多人便将《邶风》《鄘风》《卫风》一概称为卫国三风。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重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这篇《卫风·淇奥》是《诗经》中描写淇河最著名的篇章。和《诗经》中其他描写淇河的篇章不同的是:这篇诗中的淇河不再是一个地名,而是一个场景,一种意象。虽然只有几句,但在两千年前的典籍中,已是难能可贵了。
谈到《诗经》,谈到淇河,不能不说一说出生在淇河岸边的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许穆夫人,春秋时期卫国人,卫宣公的女儿,卫懿公、卫戴公、卫文公之妹。约于周庄王七年(公元前690年)出生在卫国国都朝歌定昌。长大后因嫁给许国国君许穆公,故称许穆夫人。
许穆夫人自幼酷爱学习,能歌善诗,少年时代曾到淇水、泉源一带游玩,饱览淇河两岸的美好风光。当时周王朝已日渐衰败,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连年,卫国处在大国争霸、群雄纷争环境之中。许穆夫人成年后,才貌出众,许国与齐国先后派人来求婚。她坚持把自己的婚事与祖国安稳相联系,曾表示许国遥远弱小,不能支援祖国,而齐国强盛且距离卫国较近,若与齐国联姻,卫国一旦被侵可得到齐国的援助。但卫国国君缺乏远见,将她许配给了许国的许穆公。
许穆夫人远嫁到许国后,无时不在怀念着祖国。她在《竹竿》一诗中写道:“籍籍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道出了她的思乡之情。
当时,她的哥哥卫懿公嗜好养鹤,不理朝政,无视民疾,百姓怨声载道,国势渐弱,许穆夫人在许国闻知后心急如焚。正当她忧心忡忡思念祖国的时候,传来北狄入侵,杀懿公,攻陷朝歌,卫戴公被迫庐于漕,国破君亡的消息。她悲痛欲绝,向许穆公提出援助卫国的请求。许国国君怕得罪狄人,仅派了使者到卫国吊唁。
许穆夫人率领身边随嫁的姬姓姐妹,毅然决然地驾车奔向卫国,共赴国难。可是,一些许国贵族竟然驾车要将许穆夫人追回。许穆夫人异常激愤,写下了《载驰》严斥追赶者:“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闷。陟彼阿丘,言采其赢。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我行其野,艽艽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一位为拯救祖国奔走呼号的爱国者形象跃然纸上。
经过数百华里路程的艰辛跋涉,许穆夫人回到了卫国,随即向她的长兄卫文公建议,向齐国求援。齐桓公答应了卫文公的请求,齐桓公使公子率车300乘、甲士3000人,以戍漕,帮助卫国收复失地。公元前658年卫国在楚丘(今安阳市滑县东)再建都城,后逐渐强大起来,延续400多年。
许穆夫人写下了许多诗篇,其中《泉水》《载驰》《竹竿》三首载入《诗经》(国风部分)。诗歌中体现的是许穆夫人热爱祖国、不忘故土、执节不移的情愫。许穆夫人被称为甲骨文之后华夏的第一位女爱国诗人,由于她出生在淇河岸边,淇河也因此被称为爱国之河。
(作者单位:鹤壁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