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贵友
(海城市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站,辽宁 海城 114200)
液压升降坝工程对河道防洪的影响
马贵友
(海城市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站,辽宁 海城 114200)
液压升降坝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拦河建筑物,它对河道防洪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目前尚无权威性结论,文中通过对辽宁省海城市液压升降坝的防洪影响研究表明,液压升降坝比传统的拦河建筑物对河道产生的影响小。
液压升降坝;防洪影响;研究
海城河液压升降坝工程为海城河整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新立桥与新海高跨河大桥之间的海城河河段上,工程形式采用液压升降坝,闸室长10.50 m,净宽240.20 m,闸顶高程25.50 m,底板高程21.50 m,挡水高度4.0 m,40扇,每扇6.0 m。边墩、面板及底板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强度等级C30,抗渗等级W 4,抗冻等级F200。运行方式为汛期全部开启行洪,非汛期拦河蓄水。
2.1 水文计算分析
这次海城河水文计算,参考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所做《海城河全流域规划报告》(经过省厅评审),考虑液压坝的重要性,偏于安全起见,采用表1洪水成果:
表1 海城站设计洪水成果表 Q(m3/s)
2.2 水力计算方案分析
采用计算机软件并辅以传统水力计算,分析对工程实施前后的水流运动条件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了设计洪水条件下,工程实施后河道水位和流速变化情况及工程对河道行洪的影响。海城河起点水位采用辽宁省水科院《海城河河道治理规划报告》推求的成果,以海城河太子河入河口为起点水位,数值为8.07 m。
1)水力计算程序基本原理。水面线计算程序采用能量方程式推算建坝前后的水面线及流速变化。
曼宁公式:
C=1/nR1/6
式中:C为谢才系数;n为糙率;R为水力半径。
流量计算:
Q=AC(Ri)1/2
式中:A为过水断面积;i为河道坡降。
能量方程式:
式中:Z1,Z2分别为下、上游断面的水位,单位为m;hf,hj分别为上下断面间的沿程、局部水头损失,m;u1,u2分别为下、上游断面的流速,m/s。
计算频率为P=2%。
2)计算工况。根据海城河液压升降坝工程的任务及特点,该报告主要对50年一遇洪水条件下,建坝前后河道水流变化情况及闸底板、闸墩对河道的行洪影响进行分析。
3)糙率分析。液压坝位于海城河中段城区段,以人工修整的河道为主,河道宽阔,河水较深,主槽多为水面覆盖,糙率定为0.03,边滩为植被覆盖,绿化较好,糙率定为0.065。
4)计算成果分析。河道水力要素计算成果见表2。
2.3 断面缩窄率分析
液压翻板闸建成后,工程位置河道横断面面积和河宽有不同幅度减小,26.5 m高程以下,面积和河宽缩窄率随水位抬高有增加趋势,水位为26.5 m时断面缩窄率最大,为25.25%,数值较大。
表2 建坝前后水力要素成果对比表(p=2%)
2.4 对水位影响分析
由于工程建设前后断面过水面积及河宽发生了一定变化,河道水位随之出现调整。水力计算成果表明,河道遭遇50年一遇洪水时,闸底板上游水位出现最大壅高,为29.31-29.26=0.05 m,至新海高跨河大桥13+442断面仍为0.05 m。14+269断面水位恢复至未建坝时29.47 m,即拦河闸以上927 m,壅水影响为0。
拦河闸正常运行水位为25.5 m,蓄水高度为4 m,按上游河道平均比降为1‰计算,枯水期回水影响长度为4 000 m。
2.5 对流速影响分析
工程建成后较原河道,闸前比降减小,水流流速降低,闸底板范围流速增大,至下游消力池骤然减小,经海漫后恢复至天然河水流速;工程运行期,开闸泄水过程中,可导致上、下游流速短时间加大。
2.6 下游消力池深度复核
《海城市海城河液压升降坝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中对正常运行水位时,下游河道消能计算较为详尽,但对标准洪水条件未进行试算。因此,报告对拦河闸遭遇50年一遇洪水时的下游冲刷深进行复核,判断其是否满足行洪安全。
表3 拦河坝水力参数明细表
因此标准洪水条件下,无需设置消力池。《海城市海城河液压升降坝初步设计报告》中,设计工况下,确定消力池深度为0.6 m,坎高0.5 m,长12.5 m,满足冲刷要求。
2.7 工程对上游建筑物影响分析
液压升降坝遭遇50年一遇洪水时,闸底板及两侧土坝产生的壅水高度为0.05 m,长度为927 m。坝址上游70 m,为新海高跨河大桥,桥位处壅水影响高度仍为0.05 m,桥下水位(加壅高)为29.35 m,桥梁底设计高程31.11 m,液压坝对新海高跨河大桥安全行洪无影响。壅水长度范围内工程上游无其它水工建筑物,因此对上游建筑物无影响。
液压坝蓄满水情况下,开闸泄水,会对上游流速产生一定影响,流速短时间内变大,可能造成新海高桥的局部冲刷增大,但由于历时较短,认为对其上游建筑物影响不大。
2.8 工程对两岸堤防的影响分析
工程河段属于海城河城区段上游,两岸河岸高程满足设计洪水要求。液压升降坝建成完工后,工程影响范围内,在设计洪水条件下,两岸高程仍满足行洪要求,不飞滩,不漫顶。因此,工程建设对两侧河岸在防洪方面无大的影响。
TV698
B
1002-0624(2016)11-0060-02
2016-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