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高寿华
技术创新对浙江省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分析①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高寿华
随着知识经济在全球的迅速崛起,技术创新已成为每个国家乃至企业发展经济、增强实力的必由之路。在这种新的经济环境下,浙江省制造业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技术创新能力的不足使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本文在浙江省制造业技术创新和出口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技术创新对浙江省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并依据浙江省制造业技术创新所面临的障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技术创新 制造业 出口竞争力
1.1 浙江省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现状
浙江省是中国的制造业大省,加工制造业最具比较优势。近年来,虽然浙江省制造业出口贸易整体呈现平稳发展的态势,但是因为产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弱,制造业出口主导产品尤其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低、核心竞争力严重匮乏、产业经济效益不佳等问题逐渐凸显,严重制约了产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由表1可知,2014年浙江省出口机电产品6911.8亿元,同比增长9.6%,占全省出口总值的41.2%,机电产品成为浙江省第一大类出口商品。纺织品、服装、玩具、塑料制品等七大类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则成为浙江省制造业第二大类出口商品,占全省出口总值的33.6%,同比增长7.2%。计算机与通信、生命科学、光电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占比不高,但是出口增速较快,发展后劲持续有力。
表1 2014年浙江省制造业主要产品的出口贸易情况
1.2 浙江省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根据产品创新的新颖程度高低,可以将产品依次划分为“国际市场新”、“国内市场新”、“本企业新”和“无创新”四类。据相关调查,2012~2014年,浙江制造业虽然不断推出新产品,但是其创新程度主要是基于“本企业新”层面,“国内市场新”和“国际市场新”的产品占比分别为22.3%和8.5%。2014年,这就是制造业“国际市场新”、“国内市场新”和“本企业新”的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8%、8.7%和16.3%,无创新的产品比重高达72.2%。调查结果表明,浙江省制造业创新成果中高科技占比不高,创新产品的经济效益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因此,技术创新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1 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高出口核心竞争力
首先,对技术创新的合理有效运用,可以提高制造业中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改造了制造业中的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耦合,带动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善;其次,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可以推动制造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资源一并向优势产业集中。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出口产品比重的增加,可以有效优化制造业出口商品结构,同时也能改善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满足了国际市场对浙江省制造业出口商品的需求。
2.2 降低生产成本,使产业获得成本竞争力和价格竞争力
降低生产成本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一个有效方法。然而,想要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就必须进行技术上的改进,并生产出新颖且更实用的产品。几十年来,随着浙江省经济的迅速发展,低成本和丰富资源的优势在制造行业中已慢慢消失,浙江省面临落入“比较优势陷阱”。浙江省制造业必须要依靠合理的技术创新,节约生产成本,从而迎接高成本时代的到来,增强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此外,技术创新也是缓解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企业如果想要开发出性能好、低价格的新材料,创造出高效的节能设备、开发推广绿色工艺技术,以此来降低生产成本,这都离不开技术创新。
2.3 提升浙江省制造业应对贸易壁垒的能力
价格和成本的竞争成为浙江省大部分企业的一种习惯性意识,然而技术标准才是现代企业竞争的主流。当前,随着传统贸易壁垒的不断降低,很多发达国家出于保护国内市场的目的,频频设置了包括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内的各类新型贸易壁垒,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发展中国家产品的输入。浙江省制造业在提高产品种类多样化的同时,只有通过有效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才能突破发达国家的技术贸易壁垒,提高浙江省制造业应对贸易壁垒的能力。
3.1 企业技术创新意识不足
浙江省大部分中小企业依旧停留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上,以大量消耗资源为基础,进行一些简单的低成本加工,尽管产品技术含量低且同质化问题严重,但企业依然能获得可观的利润,致使其没有自主创新的意识和动力。据统计,浙江省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满足于获得现实性的利润,不愿意在自主创新方面进行投资,存在着重视引入、不重视消化吸收,重视模仿、不重视自我创新等现象,导致企业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力。
3.2 企业创新激励机制不完善
创新人才的缺失抑制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这是浙江省制造业技术创新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目前制约浙江省出口产品创新改革的重要因素。技术创新人才缺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企业的创新激励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没有建立对企业家在企业内部实施创新的激励机制,导致企业家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创新积极性不足,不愿意承担创新风险,缺乏通过技术创新将企业办强、办大的战略目标;其次,企业对创新人才也没有足够的重视。相关调查显示,超过50%的企业没有建立鼓励员工进行创新的相关制度,致使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缺乏创新的内驱力,企业的技术创新就难以得到发展。
3.3 企业R&D经费投入不足
浙江省R&D经费投入规模是R&D经费支出与浙江省GDP的比值。虽然近年来浙江省 R&D经费投入持续增加,但是R&D经费投入规模一直处于较低的状态。由表2可知,浙江省的传统支柱产业在R&D投入方面更是极度欠缺。研发投入的匮乏,促使企业往往倾向于将创新的重点放在跟踪和模仿上,原始创新的动力明显不足,最终导致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相对较低。
表2 浙江省传统产业R&D经费投入规模
4.1 增强企业家的创新意识
企业家技术创新意识的培养,可采用以下两种策略。第一,行业协会要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培训活动,提高企业家及高管对技术创新含义的理解。通过此类活动的开展,企业家及高管不但能了解技术创新成果突出的企业技术创新的实战经历,而且也能认识到企业发展道路上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明白企业在当前的国内外经济大形势下,不进行技术创新必将被淘汰,从而激发他们技术创新的内驱力。第二,政府要鼓励企业引入具备技术创新意识以及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作为企业的领头人,从而带动企业技术创新意识的提升。
4.2 完善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力度
创新人才是产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在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方面,浙江省制造业企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于在创新活动上有突出贡献的员工,可以给予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权形式的奖励;在创新人才培养力度方面,可以设立并充分利用创新人才基金,培养大批具备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以及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从而打好企业创新发展的坚实基础;另外,企业要保持与各大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联系,吸纳企业真正需要的高层次的专业性强且组织能力强的技术创新领头人。
4.3 加大企业R&D经费投入
一是要充分发挥国家、企业、金融机构的作用,扩大融资渠道,广泛地吸引各种投资,并要为制造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 R&D 的活动提供一定的风险资金,从而加大企业R&D投入强度和投入热情。二是政府要充分发挥其政策引导作用,并保证相应政策的合理有效实施,这样企业的R&D活动才能得到极大的鼓励。首先,企业自主创新的实施需要税收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比如说行业专项基金的设置,可以为先进的R&D活动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另外,针对一些重点发展项目,税收返还与税率优惠政策要适当倾斜,从而提升企业开展R&D活动的积极性。
[1] 董丽丽.制造业技术创新与产业竞争力的协调性——以浙江省为例[J].经济与管理,2013(4).
[2] 刘秀玲.中国出口企业技术创新特性与影响因素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9).
[3] 于明远.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与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12).
F427
A
2096-0298(2016)08(a)-112-02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互联网+”跨界融合背景下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16NDJC123YB)阶段性研究成果。
高寿华(1984-),女,安徽安庆人,绍兴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产业经济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