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法制视域下武术师徒传承的文化解读及发展启示

2016-11-30 18:46吴佳贤
山东体育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师徒徒弟师父

黄 鹂,吴佳贤,敬 艳

(1.湖南工学院 体育部, 湖南 衡阳 421002;2. 武汉音乐学院 公共基础课部, 湖北 武汉 430060 ;3. 北京体育大学 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宗法制视域下武术师徒传承的文化解读及发展启示

黄 鹂1,吴佳贤2,敬 艳3

(1.湖南工学院 体育部, 湖南 衡阳 421002;2. 武汉音乐学院 公共基础课部, 湖北 武汉 430060 ;3. 北京体育大学 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在宗法制视域下解读武术师徒传承的组织形式、行为规范、价值核心,并在此基础上论证出师徒传承的利弊,进一步探求出武术师徒传承“关注传承人,建立新型师徒关系,与学校教育结合”的发展要点。试求客观、正确认识武术师徒传承,为武术师徒传承提供发展思路,从而推动武术的现代发展。

师徒传承;宗法制;武术;文化;发展;

师徒传承起源于传统的农耕社会,在我国由来已久。它是以经验认知为主导,由“师”向“徒”传授某种技艺,并在师徒之间,师徒与家族、社会之间形成一种稳定的、封闭的、连续的关系。它是所有文化艺术门类延续的一种途径,是艺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作为传统技击技艺的武术能经久不衰且具超强的稳定性与连续性,也正是依赖于师徒传承这种文化现象。然而,在科技现代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武术面临着文化内涵不断流失,发展环境受挤压,发展低迷等困境,要突破这些境遇,我们就要以发展的目光看待武术,在传承中谋求发展[1]。而作为武术主要传承方式之一的师徒传承,由于其仪式、门派、规矩、传说等等,总给人们留下一丝神秘、迷信的色彩,让人们无法客观、正确的认识师徒传承,使得现代社会对师徒传承态度暧昧,总有废除的呼声,也有保留的意见。对此,本研究从宗法制视角,由外及内深刻剖析武术师徒传承,试析出其利弊,探求武术发展的要点, 以期解开师徒传承的那丝神秘,推动武术的现代发展。

1 师徒传承与宗法制的共性契合

由于农业文明固有的注重经验积累、祖先崇拜现象,及生产力落后,人们必须通过群居和集体力量才能面临大自然挑战的背景,形成了以宗族为基础,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社会机制。从西周礼制的形成到儒学的复礼思想,宗法制逐渐形成以亲缘为核心,尊祖敬宗,家国同构的特征。它是中国社会的根底,是古代封建社会基本社会结构,起着聚合古代社会的纽带作用。中国一切的社会特征皆出自于宗法制度,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军事都深受宗法制的影响,社会各方面都体现出宗法制的特色。

1.1 组织形式:从血缘枢纽到契约关系

1.1.1 缔结“血缘”契约的拜师仪式

长久以来,武术依靠家族传承的毕竟是少数,主要依靠的还是家族之外的师徒传承,而出自宗法制背景的武术师徒传承同样依赖于“血缘”关系,但师徒之间不具有血缘关系,要形成稳固的类似家族的聚群体,首先就是建立类似血缘的契约关系,而契约“血缘”的缔结则通过拜师仪式来确立。

在宗法制社会中,人们的行为与思想深受儒家礼教影响,师徒的拜师仪式也不例外,遵循一套严肃繁琐的流程。其中包括引师介绍入门,徒弟递拜师贴,若师父答应入门,则选择吉日行拜师礼。拜师礼是非常隆重,也非常复杂的过程。首先,出席拜师礼的人员讲究,包括本门中的长辈、平辈和晚辈,有时也邀请其他门派或有地位有影响的社会人士参加。其次,拜师礼流程严肃认真,先由师父带领门人叩拜师祖;之后由拜师者宣读拜师贴上的誓言,完毕叩拜祖师,有时也当场递交拜师贴,附上压贴礼,再宣读誓言;宣誓之后,向师父、师母斟茶行叩拜礼;师父训话,回礼;起身,弟子代表发言,再分别向引师、众门人、观礼的人行鞠躬礼,这样才算拜师仪式结束。完成整个拜师仪式,师徒关系才算正式确立,真正意义上完成“血缘”契约的缔结,形成了类似“父子”的“血缘”。自此师父承认徒弟是门里人,自己人,把徒弟写入本门传承谱系(类似“族谱”),如“父”;徒弟侍奉师父,如“子”,同时也得到同门(同族)的认可。

1.1.2 稳定师门的人伦网络

宗法社会尊儒崇礼,提出“三纲”、“五伦”,肯定人与人的等级差异性,正如《礼记·曲礼》中云,“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又因宗法制社会本质上是就是一种人伦关系[15],由此使得宗法社会表现出等级有序的特征,即在宗族中按血缘亲疏,男女性别划分不同辈分,如祖辈有祖父母,曾祖父母等;父辈有父母亲,叔父母等;同辈有兄弟姊妹;子辈有侄子女,外甥(女);孙辈有孙子女,曾孙子女等。在师徒传承中,“血缘”契约一旦缔结,也表现了宗法社会的辈分划分方式,祖辈有师祖,父辈有师父、师叔、同辈有师兄、师弟、师妹、师姐,子辈徒弟、师侄,孙辈徒孙等。从这些划分便可看出,师徒传承缔结的“血缘”契约如宗法社会宗族一样是一张等级有序的人伦关系网络,它使得师门群体稳定统一。一旦上述的人伦关系确立,个体在人伦关系中的位子就得以确立,就如师门里的每个人按辈分亲疏严格排序,入了师门,立马能在师门的人伦网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一目了然。

1.2 行为规范:从伦理道德到门规戒律

在宗法社会中,伦理道德是处理人际关系和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准则,其核心是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的五伦关系概括而来的“三纲五常”。其中“三纲”是维护社会等级秩序的总纲,“五常”是道德的基本原则,而在“三纲五常”中衍生出多种社会道德内容,包括尊祖敬宗、尊嫡敬长、忠君爱国、明理达人、诚实守信等等。根源于宗法制的武术师徒传承则依靠门规戒律来约束习武者的行为,这些师门规戒律是在“三纲五常”思想下产生,无不彰显着“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原则。

所谓“仁”,在“安人”,即爱人,关键对他人“无伤恶之心,无隐忌之志,无嫉妒之气,无感愁之欲,无避讳之行”(《春秋繁露·必仁且智》);所谓“义”,为“正我”,即心术要正,以义导欲,取利有道;所谓“智”,为明理,有是非之心。此为“五常”的核心观,同样的亦为武术师承的门规戒律的核心原则,总的来说要求习武者要有悲悯之心,友爱同门,关爱弱小,从善从仁,谦和含蓄,这些要求在许多门派的门规戒律中被直接写明。如少林觉远上人所立戒约就明确指出“宜深体佛门悲悯之怀,纵技术精娴,只可备以自卫,切戒逞血气之私,有好勇斗狠之举”的仁义之词,“习此技术者,以强健体魄为要旨;不可逞愤;戒恃强争胜之心,及贪得自夸之习”的正我仁爱之语;“遇必较量者,倘为自派,必相与和好”“对待侪辈,须和顺,温诚毋欺”“凡属少林宗派,宜至诚亲爱,如兄弟手足之互相救助、砥砺”[4]的友爱之言;而在《苌氏武技书》初学条目中直接指出“学拳宜在静处用功,不可向人前卖弄精神,夸张技艺”;“学拳宜明其理,传其神,顾其名,思其形”[2]的明理谦和要求。

此外,尊“礼”,在“成事”,即做事讲规矩,“成礼”才可“成事”,讲礼是非常关键的,正如《礼记·经解第二十六》中载:“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规矩之于方圆也。”。在以血缘为核心的家族中,崇礼首先表现在“孝”,尊祖敬宗,尊嫡敬长。又由于宗法社会“家国同构”的特征,国家就是一个大的宗族,由对宗族的“孝”扩大至国家而言,为“忠”,即“爱国主义”。武术门规戒律的尊师重道,忠君爱国,重视嫡传亲授等则体现出“礼、孝、忠”的道德要求。如在少林门规中便把孝悌放在第一要位,提出“尊师重道,敬长友爱”的戒律规条,师父在徒弟面前有绝对的权威,师门前辈的事迹也是后辈自豪之处,在习拳训练中遵循师长的教导,并把忠君爱国的要求也写入门规,如“肄习少林技击这,必须以恢复中国为志”、“恢复山河之志,为吾宗第一目的”[4]。此外,武术以保证技艺的精纯,讲究嫡传亲授,因此许多门派提出习拳的戒条,如忌无恒、不专、怠学、躐等[3]等。这些以“仁”为核心的门规戒律规范约束了习武者的行为,使得武术派系之间能有序的发展,促使武术繁荣,促进社会和谐,并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国法的作用。

1.3 价值核心:从家族本位到师门本位

宗法社会中,以家族为本位,个人一切活动都以家族利益,家族和谐为目的,注重家族内的人伦关系,以“三纲五常”规范出代际的人伦秩序,以孝治家治国,注重个人对家族的责任与义务。对于缔结了“血缘”契约的师徒,结成类似家族的聚群体,同样从家族本位思想衍生出师门本位思想,即习武者一旦入得师门,必以师门前辈的事迹功业而自豪,并怀有对师门祖先的思念崇敬之情,以本门荣辱为己荣辱,从而对师门形成强烈的道德感及责任义务意识。

对于徒弟来说,强烈的道德感让他们尊师重道,尊嫡敬长,严守师门人伦秩序,履行对师门的责任义务,遵守门规戒律,规范行为,修身修德。技术上,遵循“学势千着,一熟为先”的理念,讲求“夏练三伏,冬练三九”,“闻鸡起舞”,依据师父提出的“业要精纯,不在多,持而有恒,不浮夸”的要求,脚踏实地研习本门技艺,以期维护并发扬本门荣耀。对师父来说,师门本位思想让他们自觉承担师门教育职责、刑罚权责及主事职责。其中首要责任就是选择和培养继承人,即择徒与授徒。择徒,历来受师门重视,其意义重大,关系到本门未来发展。在孔昭《拳经》中就有记载:“贤良秘授纡危困,邪妄休传害众生。大道等闲若轻授,须防九族尽遭刑”[6]。可见,拳不可轻授,若择得贤良,可谓师门荣耀,是祖师爷不衰这一门,若择了邪妄,可谓贻害社会,师门蒙羞,甚至于师门遭祸,因此择徒不得不慎之又慎,反复考量,常有:“徒访师三年,师看徒三年”之说。而择徒要求尤重德行,黄百家在《内家拳法》中就提出“五可不传”:心险者、好斗者、狂酒者、轻露者、骨柔质钝者[2],这点亦被写入许多门规中。在授徒上讲究嫡传亲授,所谓“学打三年,不如真传一话”,讲究真语,培养徒弟成才。此外,师父作为师门的“大家长”,对徒弟还有主事、主罚的权责。弟子是师门的未来,要光耀师门,除了教授徒弟技艺外,更要督促弟子修身养德,真正意义上完成师徒传承。所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师父为“师”亦为“父”,对徒弟的修德方面,依托门规戒律,师父主刑罚权责,鞭策徒弟走正路,对违反门规戒律的徒弟,或规劝,或再教育,或惩罚,或逐出师门等,有些甚至明确写入门规之中,如少林戒约第十条就明确指出“不谨遵者,与众共罚之”[4]。其次,师父主事权责则为徒弟遇到大事,抑或处理不了的事情,师父可为主事者。

总的来说,师门本位思是以维护师门利益,师门和谐,师门荣誉为出发点,促使师徒在师徒传承中履行其责任义务,形成一种道德自觉,激发个人修身养德,攀登技艺高峰,从而延续先辈荣耀。

2 师徒传承——武术发展的“双刃剑”

2.1 师徒传承:武术发展的枢纽

2.1.1 师徒传承形成社会又一特殊结构

绝大多数社会学家认为,除了组成社会的人以外,还有社会结构的存在,它使得人类活动更有效率,保持了社会的稳定性与延续性。所谓社会结构,就是指一个群体或一个社会中的各要素相互关联的方式。以武术师徒关系形成的拳种门派,构成了一个群体,就形成了社会又一特殊结构,该结构使习武者活动更为有效,也有利于武术的稳定性与连续性的发展。具体来说,拳种门派这种社会结构使得松散的习武者集中起来,以师徒关系为核心建成亲疏有秩的人伦网络关系,习武者不仅能在师门这张人伦网络关系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时也获得以师父为核心的外在的如拳友、不同门派、不同行业等人际关系。拳种门派还制定了门规戒律,作为习武者的行为规范,维护师门组织。拥有广大人伦网络关系及门规戒律的拳种门派,本身具有稳定性与延续性,使得习武者习拳修德更有效率,同时也利于武术发展的稳定性与延续性。

2.1.2 师徒传承促成群体认同心理

武术要发展,首先就要得到习武者的群体认同心理,只有心理上的选择与接受,影响才是最深刻,最持久的。武术师徒传承就依托于武术技术,依靠类比血缘的师门人伦网络,以门规戒律传承武术价值观,道德观,使习武者接受着同一的文化要素,价值理念,道德要求,体验同一份师门荣耀,崇拜共同的祖先,很容易形成相似的认知、情感、意志的心理感受。再者师徒传承建立起一张等级有序的类似血缘的人伦网络,形成如父子,兄弟,叔侄等亲情般的人伦关系,使得习武者间易发生情感共鸣,加固群体认同心理,增加习武者的归属感与向心力,形成师门本位的价值导向,让习武者自觉追求技艺高峰,加强自身修身养德,延续本门荣耀,从而促进武术的繁荣。

2.1.3 师徒传承打造精纯的武术技术

师徒传承中,师父为保持本门技艺一脉相承,从不乱收徒弟,并在投师者中优中选优;在授徒过程中,许多徒弟因练功过程艰苦,或难以遵守门规戒律而半途而废,而坚持下来者,多为师父精心栽培,亲传亲授,这种徒弟筛选过程为打造精纯技术提供了“人”的条件。此外,传统武术中许多内容为隐性知识,是非概念,非逻辑化的,光靠书本、口述、观摩、影像是无法体会的,必须得师父手把手的“递手”或“喂手”,徒弟在师父身上感悟、“听劲”才能有所领悟,而徒弟为了找对劲路,从模仿到娴熟,再到由内而发,需要对一个动作不断重复,甚至要花上好几个月或几年才可功成。这种师徒间徒弟筛选过程,及授徒过程一对一的言传身授,不断揉捏提纯技术,精益求精,保证了师门技艺的精纯,有助于武术技术的积累与发展。

2.1.4 师徒传承保障武术体系的完整

一个完整的武术体系,不仅有技术载体,更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要求打练结合,不仅有套路,还包括技击与功法,且孕有深刻的传统文化精髓,如伦理道德观,天人合一理念等。而武术现代传承模式中,特别是学校传承,呈现体育化趋势,打练分离,要么只授武术套路,要么就单授散打,由于学校教育思想西化,传统文化传承更是薄弱。而师徒传承不仅具有脉络清晰地传承谱系,深刻的武术精神,更保留下来完整的技术体系,这归因于师徒传承的师门本位思想及武术的实践性。在武术技术的传承上,讲究打练结合,外以套路正身形,中以技击讲实效,又以功法实内在;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上,更有门规戒律呈现仁爱伦理,授徒练功时感悟自强不息的精神,归于自然的思想。可见,师徒传承在保持武术完整性上功不可没。

2.2 师徒传承:武术发展的局限性

2.2.1 师徒传承的排外思想隔断拳种间的交流

家族本位有着“非我族人,其心必诛”的排外思想,同样衍生出的师门本位也继承了这种思想。在武术传承过程中,由文化认同及师徒人伦网络形成的群体认同心理,对本门技艺及文化产生超强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否定一切外来技艺,很容易造成对其他拳种的心理隔阂,从而导致门户之争。这种师徒传承的排外思想不利于拳种间的交流,各门派固步自封,导致武术发展封闭而单一,不利于武术真正意义上的繁荣。

2.2.2 师徒传承的等级森严不利门派的发展

在师徒传承中以师父为核心确定的人伦网络是一张等级分明,规矩严明的秩序表,师门的每个人都以“师”为尊,师父的一切都应遵从,“尊嫡敬长”,“嫡长”的地位尤为崇高,是不可侵犯的,这种人伦规范维护了门派秩序,虽有利武术界的稳定,但过于严苛的遵从意识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导致师门论资排辈严重,徒弟或小辈们没有发言权,更别提平等交流,使得他们对“师长”既敬,但更多的是怕。这种不平等的地位等级差距,势必让徒弟承受过大心理压力,容易扼杀掉徒弟的个性,丧失原有的活力,形成保守、封闭的思维模式,不利于门派的发展及武术的创新。

2.2.3 师徒传承的默守陈规阻碍武术技术的革新

在师徒传承中每个师门本着以保留传统技术风范,传承古朴、原汁原味的准则,以师传徒的形式,使得武术技术一代一代传递下去。因为传统武术许多方面是非逻辑,无动作标准的,都是依靠师父亲自示范,言传身教,那么师父的动作即是标准,徒弟则以模仿师父拳技不走样而自豪。这种传承虽有利于保持传统武术的原貌,但过于强调范本,反复巩固模仿,默守陈规式的继承,容易造成思想上的固执,形成一种技术思维的惯性,从而不利于拳术技艺的创新。

3 当下武术师徒制发展的要点

3.1 关注武术师徒传承中“传承人”的问题

武术师徒传承在现代社会中面临巨大阻力,其中首要的阻力就是“传承人”的危机。一方面武术传承人面临快节奏的生活压力,要为生计奔波,相应花费在武术上的时间与精力减少;其次,因门派之见及生源、地位、嫡派等纠葛,造成不良的竞争,利用媒体相互诋毁,面对多而杂的传统武术信息,普通民众早已失去辨别的能力,也失去了对传统武术的兴趣,这都让武术师徒传承出现不稳定性。因此现代社会急需采取措施,提高武术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加大对传承人经济、政治方面的扶持,保证传承人有更多的精力致力于武术研究与传习上;另一方面要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一些门派正名,提高普通民众对传统武术的认识与鉴别,激起兴趣,激励拜师学艺,提供发展后盾。

3.2 重塑新型的师徒关系

传统师徒关系是以“三纲五常”为本形成的等级有序的人伦关系,以师为尊,崇嫡敬长,但过于森严的等级观念,师门的绝对权威,容易造就师门的“一言堂”,抹杀掉师门成员的个性,造成思想僵化,这必与发展相悖。因此要重塑一种新型的师徒关系,要摒弃一言堂,绝对权威现象,在尊师重道基础上建立平等交流的关系,开通思想,继而在技术追求上打破常规,勇于创新,实现传统武术质的发展。其次,在现代社会,许多师门出现收徒敛财,徒弟借腕现象,放松对徒弟的考察与教育,师徒间无感情交流,造就了师徒关系淡薄,更别提形成“父子”般的血缘亲情,甚至两者关系仅为留在拜师证上的名字而已。在师徒传承中要杜绝这种师徒关系异化的现象,加强培养师徒的道德感与责任义务意识,建立师徒间信任的感情枢纽,重塑出新型的平等互信,类比血缘的师徒关系。

3.3 师徒传承与学校教育的结合之路

师徒传承是“一对一”的传授过程,保障了武术体系的完整,打造出精纯的武术技艺,可谓是一种“精英式”教育,但这种“精英式”教育脱离开农耕社会背景,呈现出脆弱性。一方面由于师徒传承路径单一,多以师父言传身教为主,若师父意外逝世,就会造成传承的中断;其次,若收徒不慎,一旦让一些道德败坏的入了师门,坏了本门声誉,也使得师门再难有传人。而现代的学校教育存在“打练分离”、“体育化”的现象,不能真正意义上进行武术传承,但师徒传承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却可互补互惠。传统武术可依托学校的平台,引进武术传人,在学校知识性,一对多的教育条件上,打好基础,发现人才,进一步择优进行师徒精英式授课。收徒授课中,摒弃门户之见,推崇“门内弟子”与“普通弟子”的无差别化,提倡在尊师重道基础上的平等交流。这既保证了传承的延续性,又促进门派的繁荣,而且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丰富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武术技术的革新,同时通过初步选择,长期考察,又有门规、校规双层保障,更有效预防授徒不慎的问题。

4 结语

在宗法制视域下对武术师徒传承进行文化解读,实则是从中国传统社会制度根源上阐释武术师徒传承,提供一条客观认识武术师徒传承的路径,论证其利弊,探讨出它既是武术发展的枢纽,有利于武术发展的稳定性,技艺的精纯性,体系的完整性;但同时也局限了武术的发展,过度的师门本位、等级伦理思想,使其固步自封,不利于武术的繁荣。然而,早已脱离农耕社会的师徒制要发展,必随时代要求开放创新,在对其内涵及利弊认识基础上,关注“传承人”,建立起新型的师徒关系,而与学校教育的结合之路也不失为一种良性的选择。

[1]王岗.中国武术技击要义[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2]徐震.苌氏武技书[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65-69.

[3]卞人杰.国技概论[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57-169.

[4]候敬舆,吴志青,异军.国术理论概要[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95-111.

[5]徐哲东.国技论略[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74-83.

[6]温力.中国武术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7]涂琳琳.对武术“口传心授”的重释及其时代意义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6,33(2):205-212.

[8]周建新.武术师徒制传承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5,2(2):83-86.

[9]周之华,李春日,李旭.传统武术拜师仪式的文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26(4):306-310.

[10]王巾轩.师徒制下的武术文化传承——基于吴式太极拳个案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8(4):86-94.

[11]韩红雨,周嵩山,马敏卿.传统武术门户准入制度的教育社会学考察[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33(5):50-55.

[12]王岗,刘帅兵.中国武术师徒传承与学院教育差异性比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4):55-61.

[13]金春霞.关于中国武术传承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11):75-78.

[14]李吉远,谢业雷.传承与嬗变:中国武术传承的文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26(4):11-13.

[15]王林,赵彩红,黄继珍.传统武术传承的社会人类学解析传[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12):21-27.

[16]李吉远,谢业雷.“文化生态”视阈下传统武术的传承与保护[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6(2):190-193.

[17]薛欣,薛扬.武术的传承方式浅析[J].体育学刊,2009,16(2):105-108.

[18]范海彪.传统武术传承方式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9,31(5):120-127.

[19]周伟良.师徒论-传统武术的一个文化现象诠释[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5):583-588.

[20]温力.重视血缘关系的家族本位思想对武术继承和发展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6(4):35-38.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elation of the inheritance of martial a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triarchal Clan System

HUANG Li1, WU Jia - xian2, JING Yan3

(1.DepartmentofPhysicalEducation,HunanInstituteofTechnology,Hengyang421002,China;2.DepartmentofPublicBasicCourses,WuhanConservatoryofMusic,Wuhan430060,China; 3.GraduateUniversityofBeijingSport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

On the basis of patriarchal clan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rganization form, the behavior standard and the value core of martial arts master and apprentice inheritance. Based on that, it demonstrates the development of points of "the pros and cons of mentoring and inheriting, mentoring relationship, and school education". It tried to understand the martial arts master and apprentice inheritance, martial arts and mentoring objectively and correctly to provide development ideas and to promote the modern development of martial arts.

inheritance of apprenticeship; patriarchal clan system; martial arts; culture; development

2016-11-07

黄鹂(1986-),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武术文化。

G80-054

A

1009-9840(2016)06-0010-05

猜你喜欢
师徒徒弟师父
扎根现实的罗丹师徒
唐僧师徒为什么不“飞着”去取经?
Mark Twain
唐僧师徒的超速罚单
徒弟和保险柜
容积
神探大脑门(1)探长出题考徒弟
师父穿越啦
倒霉的师父
功夫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