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惠敏
八极门的道家功
——麒麟拳
文/姚惠敏
道教阴山派是明万历年间由道教全真派分化出的一个分支,其指导思想源于汉末晋初的《混元真经》,此经是道教思想的经典之一。混元天罡功、麒麟拳法是阴山派功法之精髓,做为教义宗旨一直由本门秘传,从不示人。该门派创始人即史书记载的长眉祖师,其将《混元真经》尽数传于二世朱仙,历代相传至第十二代掌门人——混元子(1892—1968年)。混元子世称张道长,祖籍天津,自幼出家于内蒙古巴彦淖尔盟阴山山脉的紫云观,精修有成,后为紫云观观主(道长)。解放后由于国家的清教政策,1950年他被遣送返回天津,遂将镇观之宝《混元真经》随身携藏。回津后,他日日习功不辍,潜心修练,并时时慧眼寻找阴山派的嫡传后辈。
此时间,恩师朱鹏飞与其弟朱恩起两位先生,每天于天津南门外的福音堂前广场上练习家传的少林拳法,却悄然不知混元子张道长也每日来此观看两人习武。张道长寻机与两位交谈相识,时一年余,实感两人德才兼备,确是意中可授之人,遂主动与恩师兄弟两人谈明诚意,并收为入门弟子,精心传授混元天罡功和麒麟拳法等。随年日之久而两人功成,是日,张道长便将《混元真经》三卷授于师伯朱恩起,并言:“得此数籍者为阴山派道家第十三代掌门人。”由于此功法与医技的相辅相成,几十年来,师伯朱恩起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集宁市以中医为主、气功和针法为长,退休后仍以中医门诊为业,救世济民,服务社会,现为内蒙古气功协会会长。
恩师朱鹏飞先生,1957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曾在青县医院工作多年,后又调回天津中医学院任教,职称是教授,退休后仍受聘于该学院门诊部。其医学及专著此不赘述,就武术而言,早在1962年全国大学生武术比赛上他就荣获拳术冠军和器械亚军,曾著有《中华气功》、《中国道教气功》、《中华气功按摩大全》等传世著作。恩师医术之精世人称颂,他严尊师训,道家本门功法从不轻易示人。
既是缘份也是天意,恩师在青县工作期间,已初具武术功底的刘连峻、姚惠敏、周小龙兄弟三人,先后有缘与恩师相识并成为阴山派入室弟子第十四代传人,因此而得授“混元天罡功”、“麒麟拳”等功法,道家功法便因缘传之于世,又自然传入了八极门,因此拳法世代为阴山派道家之秘藏,世所罕见,故至今未见他人演练。师弟刘连峻天资聪颖,练功刻苦,备受恩师朱鹏飞先生厚爱,故此,其混元天罡功和其他功法修之精深,尤其是这趟麒麟拳演练精熟、灵透神现、拆招换式且有创意,奥妙无穷的道教内外功法在他演练的整个整路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行家一看便知其功底之深厚。刘连峻得授道家本门秘传功法,又与自身的八极功法内内外外珠联璧合,相辅相成,技艺大进。《中华武术·沧州之旅》2003年第三期,专门刊登了其演练的麒麟拳的多幅拳式图照和专题文字介绍。这也是道教阴山派与沧州八极门派的天意之缘。
故名思义,麒麟拳源于麒麟。麒麟是中华民族吉祥的象征,有送子之德,是幸福的使者,是中国四大灵性(龙、凤、麒麟、龟)之一,是劳动人民几千年传统想象中的“四不象”,又集龙头、鹿角、虎背、熊腰、牛蹄(鹰爪)、狮尾等动物特点于一身,实乃集吉祥、灵性之大成。拳以“麒麟”命名,可见当初此拳创始人是善取众家之长的大智慧者,同时也说明此拳有着万物之灵、神秘莫测、吉祥永兆(胜)的内涵,以及变化无常、奥妙无穷的武术技击招法的实质。此拳“稀、神、妙、独、怪、奇、绝”。麒麟集万物之灵,此拳集万法之精,所以本门历代弟子视之为至宝,从不示人,难怪独门单传了数代也不曾被世人所知。
1.神奇之特点。一首先祖的麒麟赞云:“世间稀有麒麟兽,百兽之皇四类凑;眼似铜铃闪紫电,盆口排齿利如剑;摇头振威霹雳鸣,甩臀抖尾如鞭绳;身披甲麒绉紫霞,四足驰腾足天侠。”言物乎,说拳也,此诗岂是只赞麒麟,同时也寓意了本门之拳法,形象地道出了何以名为“麒麟拳”的意义。始祖有此智慧,得此灵性,非一般功夫者所能及、所可达也,简直是神灵之至,令后辈今人惊叹诚服。
综上所述,辅助生育在孕前使用促排卵药物以及孕期用药情况对产筛指标的影响尚不完全明确,需更大样本的研究以获得此类特殊人群各项血清学产前筛查指标的参考范围,通过调整多来源标本(如辅助生育标本)的偏倚才能为产前筛查提供更准确的风险评估以及更有效地保障筛查检测质量。此外,辅助生育孕母因受孕方式与自然妊娠不同或潜在的不孕背景、移植技术操作、促排卵等可能会引起其子代的不良围产结局[1-2]。必要的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仍将有利于改善辅助生育子代围产结局。
2.独特之招式。创始人在阴山派道家思想的宗旨之下,以混元天罡功的内功为基础,结合中华民族吉祥的想象物,集万物于一身,吸多种拳法之精华,把实用之拳法寓于神物动作之中,整个套路的招式演练起来使观者有莫明其妙、神之又神、独之又独、奇之又奇的感觉,一招一式难解其意。今将其一路麒麟拳谱歌公诸于下:
立身躯眼赛铜铃,抖须威肢直腰挺;
吸乾坤拧蹄纵腾,半空中吼嚎狰狞;
扑前凶抖身张弓,前双蹄踏胸挖喉;
后蹄蹶奔腾右蹿,扑食行前按双蹄;
后蹄踢闪电扑卧,前倒蹄左右交错;
前蹄探后蹄不慢,啃蹄卧左前右现;
前蹄掳顺角真撞,后蹄连扑臣长相;
急摇头连咬带扑,前蹄捣后蹄跟出;
后蹄踏领拨前探,腾转踢双爪扣断;
后蹄弹弓背张口,高探蹄下弹急走;
立躯体四蹄飞角,碎步息前蹄猛倒;
双展肢左蹄直踢,单肢云上行右蹬;
四肢聚纵起反劈,上下蹿左右轮击;
舒展肢轮劈带踏,缩身躯虚蹄亮胸;
揽云霞直踏青天,下盘蹄上起盘肩;
上蹄踏下蹄急弹,缩蹄还守如闪电;
腾起半空踢蹬踢,左右卧揽后蹄踢;
反转急退分上下,闪斜直起后蹄踢;
反转膝顶连带踢,后扑分蹄上下击;
收肢独立双展现,纵走蟾楂前滚蹶;
侧滚躲闪急扑连,双肢一展下蹄弹;
上蹄托月下打胆,扯亏遮体夕蹄挖;
抖威缩肢球一体,纵起空间式还原。
如上拳谱歌所述,该拳之所以形成神奇的武术拳法并深含技击实质,一是凡能起到技击和自卫作用的部位及器官,尤其是头、肩、背、肘、腕、腰、膝、胯、足等,都以麒麟神兽的动作应用至极,都一一有其具体和独特的锻炼方法,没有常规的弓、马、丁、歇之步形,也不见四平身法之架式,完全是麒麟神兽的头、角、蹄(爪)、尾、臀、肢等身躯各部位的动作,手脚称为蹄,双手称为爪,身体各部位的称谓好像与传统武术也不相干,令人神秘难解;二是整个套路简直是真麒麟神兽的舞爪蹈蹄(爪)、摇头摆尾、左啃右咬、连吼带叫、扑食玩耍、蹿蹦跳跃的神物之形,非入门学之是难解其中技击实意的,使演练者也有自觉麒麟之感;三是不丁不八的麒麟步是不败之势的步形,不管幅度的大小、架式的高低,即便是前倾、后仰、翻转、腾空之险势,也不失全身重心之稳固,牢扎其根,正如本门先祖所讲的“即便不胜也不至取败”,这也是麒麟拳法之精要所在;四是此拳以万物动作为招,麒麟之形为神,其发力的含蓄势、寸发劲、吞吐力及非功成后才出现的巧妙、浑厚、深沉、暴烈的发力方式,更是此拳之精奇所在;五是只有入门弟子,在混元天罡之内功达到相当程度后,再结合精习此外功拳法,才能体会到各个招式所对应的宇宙星座神灵、道法深奥之感觉等等。真可谓麒麟为灵,麒麟为神也。
这些独特、神奇、奥妙之内涵,非三两纸千百字所能解。但愿此拳法在道家闭门封锁了数代后的今天,在我们沧州武林之人身上,通过“八极”与“天道”之法有机结合,以八极门人的努力精修,将先祖的智慧和神灵久传于世、弘扬光大。
(编辑/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