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6-11-30 13:42:02
海洋世界 2016年10期
关键词:航段海况海区

编者按:

2016年6月2日,“大洋一号”抖落身上的海风顺利抵达毛里求斯路易港,完成了大洋39航次第4航段的科学考察任务。本航段是39航次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探的最后一个航段,同时也是开展环境和生物基线调查的唯一航段。共完成了215千米的综合异常拖曳探测测线、11站地质取样、8站CTD和3站浮游生物拖网作业。航段首席科学家邓显明总结第4航段任务特点是:“航段任务多样,使用到的调查装备种类较多,同时海况变化多端,对调查工作的组织开展带来了一定影响。但是,全体70名船队员历经36天的风风雨雨,精心准备,日夜保障,科学规划、安全作业,经受了大风大浪的考验,承担了设备维修的煎熬,才换来了圆满平安的返航。”

人们都说“不经风雨,怎见彩虹”,大洋39航次第4航段期间,彩虹确实出现过四次,而这个航段也确确实实经历了很多风雨以及波折。本航段作业期间正值西南印度洋的初冬,西风带气旋活动频繁,且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气温也随之下降。调查作业海区处于西风带的北部边缘,不仅受西风带气旋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印度洋信风的影响,作业海区的海况因此显得格外地复杂,这些对船舶操纵、保证安全,对调查作业的展开有直接影响。

5月1日,我们按计划离开路易港并没有急于开往作业海区,而是在锚地停泊,等待作业海区海况好转。利用锚泊时间,实验部的人员用一昼夜的时间将1万米的新地质缆进仓上筒,完成了对其他设备的固定。邓显明首席对调查队员也完成了“安全巡视”等现场培训事宜等,次日上午船舶开往作业海区。 这个航段我们遇到的风速在30米/秒、浪高在5~6米、波长在200米以上的气旋有3次,累计时间达7天。好不容易熬过天气的折磨,又遭遇一些设备维修的煎熬,人与船都承受了大风大浪和精神上的考验。

本刊记者跟随“大洋一号”参与记录了一些侧面与细节,以飨读者。

猜你喜欢
航段海况海区
不正规半日潮海区高(低)潮选取的探讨
典型海况下舰载发射箱结构强度仿真分析
基于双重容量识别标准的航空网络关键航段识别方法
地铁长大过海区间隧道人员疏散模拟分析
“张譬”号开展首航第二航段前往南太平洋新不列颠海沟
大社会(2016年5期)2016-05-04 03:41:45
3个不同海区鸢乌贼渔业生物学的初步比较
海洋渔业(2016年6期)2016-04-16 03:00:23
静海区林业结构调整与经济效益研究
恶劣海况下海洋石油116内转塔式FPSO装配载优化
船海工程(2015年4期)2016-01-05 15:53:38
极端海况下软质海崖大规模蚀退计算模型研究
极限海况下单点系泊系统缆索动张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