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阳阳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 210046)
户外拓展在应用型高校心理素质教育中开展的前景展望
张阳阳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 210046)
摘 要:作为祖国未来的设计者和建设者,高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素质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现阶段很大一部分高校并不是特别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使用简单陈旧的心理素质教育方式,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只停留在理论阶段,学生并不能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和锻炼。户外拓展作为新的心理素质教育方式,从内容和功能上都具有创新性和应用性,把这种新型的心理素质教育方式推广至全国的应用型高校,定然会产生不错的教育效果,具有相当大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户外拓展 应用型高校 心理素质教育 开展 前景展望
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加速,一批又一批的心理素质教育工作者呵护着正处于黄金年龄的高校学生,或是进行理论层面的研究,或是进行实践考察,研究者一直在不断地努力。自从教育部提出“知识水平与心思素质”并重的教育理念,各高校开始研究推出一系列的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心理素质在高校教育中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
1.1 现行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现状
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很多专家学者开始提出建设合理的高校心理素质发展结构、教育方式以及发展规划等有益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措施。然而,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发现尽管在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实践上没有实现对研究理论的合理整合,也没有有效途径实现有质量的心理素质教育,除此之外还存在研究方法单一、缺乏高质量的测量工具和实验平台等问题。不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我国应用型高校学生的心理素质就不会得到有效提升。
1.2 现行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的不足
目前国内的研究人员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从研究内容上来说大部分依然是局限理论层面上,没有切实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进行合理的心理素质教育工作。除此之外,很多应用型高校没有完善的师资队伍和相关课程,更没有合理的教育体系和机制,还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这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这表明,我国应用型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笔者认为,对于现在的高校建设一套完备的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体系并不是一件难事,落后的教育模式和性价比不高的课程设计根本就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的需求。对于满足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没有切实效用的规划,不能正常开设合理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参与课程,没有从主观上重视维护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康。各高校需要进行现代化的心理素质教育新模式改革,切实扎实推进大学生健康的成长。
2.1 户外拓展训练的起源和发展
户外拓展训练是近些年来在都市白领层中开始盛行的一种新的、体验式的训练方式,而且随着其影响力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户外拓展训练中来。提起户外拓展训练的起源,就必须提到这个项目最原始的创始人,他们就是二战时期英国海军对年轻船员们触礁之后的生存能力的拓展训练。在二战中就有很多国家在军队中模仿英国海军的训练模式开展训练。由于其良好的训练效果和训练理念,二战之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很快整个欧洲甚至全世界的军队中开始使用这种新型的训练方式,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经过多次演变的户外拓展训练,已经逐渐适应现代人提升个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需求,尤其是在白领圈内,以提高现代人素质发展的集体户外拓展训练更是受到人们的喜爱。
户外训练的简单的来说就是让受训人员离开钢筋水泥的现代化建筑,回到自然中,在特殊设计的情境中,进行挑战性课程的训练,以训练个人或团队为主要目的,通过一些列突发事件的考验和训练,实现个人或团队克服苦难、战胜挑战的训练目的,进一步培养受训队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达到提升受训队员的心理素质的最终目的。这种现代化训练方式的简单直观的实现个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不断提高,具有高校所开设的心理素质健康辅导课无可比拟的实践效果。
2.2 户外拓展训练的具体内容和形式
作为户外拓展训练所开设的课程必然大部分是在户外进行的,例如团队建设项目、自我挑战项目、体验自然项目等。当然这些项目是由很对具体的活动组合形成,主要的形式分为野生自然活动、水上项目和特殊场地训练等。野生自然项目具体就有登山、攀岩、户外生存训练、踏青露营等,在水上项目更是花样繁多,例如游泳、划船,包括比较刺激的扎伐、跳水等。特殊项目又分为比较有特点的几项,最受欢迎的是高空挑战项目:高空吊桥、丛林绳索、高空跳伞等;室外地面拓展项目:龟兔赛跑、盲人摸象等,还有有轨电车、信任背摔等;比较有意思的还有室内拓展项目:人体多米诺骨牌、交通障碍等被人们熟知的项目。拓展训练项目一般是按照受训对象的需要进行适当组合训练的,发展受训队员的身体素质、身体极限挑战能力、自我保护、心理健康承受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目前社会反映良好的户外素质拓展项目十分适合在高校内开展,一
方面由于现行的高校心理素质教育不够有效,另一方面户外素质拓展是最适合年轻人的项目,尤其是团队项目,对于大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具有极大的益处。
2.3 户外拓展训练的积极效果
现代户外拓展训练的基础理论构架就是发展“努力和放弃”心理健康新模式。在挑战中体验“控制自我、信任队友、超越极限”的心理规律,在训练中弥补自己的思维缺陷,突破自己的固有的思维模式,克服“思行不一”的尴尬。作为个人受训队员在丰富的挑战活动中,努力做到成长自我,充分发掘自身潜能,发展自己的与人沟通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增强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团结队友,实现自我价值;作为团队受训队员,在拓展训练中必须充分相信自己的队友,让全体成员从内心发出强烈的渴望想为团队做贡献,激发团队所有成员的团队荣辱感和拼搏激情等,而且在团队遇到困难时,冷静面对,积极思考改革创新调整思路,打开局面,把团队建设成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实干性团队。
据我国有关部门对目前国内户外拓展训练行业的调查显示,尽管户外拓展训练广受欢迎,但是行业管理不规范、训练效果难以保证、训练质量较低等关键性问题,因此出台必要的行业法律准则规范户外拓展行业才是户外拓展训练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户外拓展训练进入高校还存在很多方面的制约因素,例如高校主管部门对于户外拓展训练作用的不确定性,而且学校很难拿出足够的经费为总数量如此巨大的学生群体的户外拓展训练提供支持。由此同时,户外拓展训练也有“贵族化”趋势,普通的大学生只有极少数的能参加系统化户外拓展训练。要想户外拓展训练在高校心理素质教育方面打开困局,需要做的就是制定系统、科学的训练体系,在强调体验、行动、认知的基础上实现突破、反思的素质综合提高。拓宽教育理念和学科建设方式,注重发展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组织思维,这种新型的素质教育思路在高校学生之中有着广阔的市场。
户外拓展训练作为一种新型的身体素质提高模式,在特殊设计的情境中实现受训队员盲点素质的提高,激发人的潜力,对于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都有极大的益处,经过训练的队员,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积极进取,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由此可见,户外拓展训练在高校心理素质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王滔,张大均,陈建文.我国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20年的回顾与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7(4):76-83.
[2]刘志军,陈加洲.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策略和方法[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76-179.
[3]王滔,陈建文.大学生心理素质三维结构模式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4):81-85.
中图分类号:G8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4(b)-0026-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