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宏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效果及体会。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功能达到Ⅰ级显著高于对照组,而Ⅳ级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后要及时进行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病情监测及基础性的生活护理等,以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从而达到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护理目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3..02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症,近年有临床报告统计心律失常发生率已达到75%[1],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而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心律失常患者抢救过程中,除了科学的对症治疗外还要采用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排除精神疾病史患者、合并恶性肿瘤及脑部血管疾病者。其中男54例,女42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57.5岁;梗死部位:广泛前壁40例、侧壁或前壁22例、后壁或下壁28例、右室下壁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患者入院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辅助医生完成各项临床治疗工作,嘱患者遵医嘱服药,并指导其合理饮食;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心理护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排除或缓解其焦虑、抑郁等心理,主动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与关怀,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与患者沟通多采用鼓励、积极的语言,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简单介绍治疗的步骤及治疗机制;丰富健康教育的形式,比如印制健康手册、在医院设置宣传栏、在病房内张贴宣传画等;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疾病相关的问题。(3)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发展。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心率、心律的变化;观察患者的面色、意识、末梢循环等;随时准备好抢救药品及器械;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1~2周是心律失常高发期,此时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增加查房频率,及时发现患者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减少病房内人员流动,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将心律失常的诱因降至最低[2]。(4)生活护理: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适用食用粥等清淡的食物,日常饮食遵循低钠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三低”原则,忌食饮料、酸奶等刺激性食物。指导患者进行合理锻炼,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锻炼方式、锻炼强度及锻炼时间。
1.3 效果评价标准[3]
采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制定的心功能分级相关标准对所有患者干预后的心功能进行分级;采用院内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满意度=非常满意度+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NYHA心功能分级情况对比
观察组心功能达Ⅰ级25例、达到Ⅱ级15例、达到Ⅲ级7例、达到Ⅳ级1例;对照组心功能达到Ⅰ级9例、达到Ⅱ级21例、达到Ⅲ级12例、达到Ⅳ级6例。观察组患者心功能达到Ⅰ级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而Ⅳ级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非常满意31例(64.58%),基本满意15例(31.25%),不满意2例(4.17%),护理满意度为95.83%;对照组非常满意25例(52.08%),基本满意14例(29.17%),不满意9例(18.75%),护理满意度为81.2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本身就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如合并心律失常则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也会显著增加,因此临床上要给予及时的诊断及积极的治疗,以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而在治疗过程中科学、全面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因素十分复杂,包括不良的生活习惯、来自于工作及生活的压力、生活环境,而外界因素的不断变化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4]。护理干预措施可从患者的生理、心理、行为等各方面为其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可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相比对照组,其心功能改善效果更好,且患者的满意度更高。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后要及时进行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病情监测及基础性的生活护理等,以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从而达到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护理目标。
参考文献
[1] 董玉会.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5,7(14):118-119.
[2] 胡 静,胡晓娟.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5,09(13):148-149,152.
[3] 吴美玲,许秋嫦.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23(09):150-152.
[4] 黄春兰,朱辉群,黎小惠.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病人中的效果评价[J].临床医学工程,2015,11(09):1441-1442.
本文编辑:孙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