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微
在基础教育工作中,小学语文学科开设的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美育。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美的事物极其敏感,而且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给学生基础知识,还需要向学生渗透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审美教学审美能力在基础教育工作中,小学语文学科开设的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美育。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美的事物极其敏感,而且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给学生基础知识,还需要向学生渗透审美教育。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与审美教学的关系,具体内容如下。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审美教学的关系
小学语文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但是与审美教学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而且它们具备很多共同点,包括直观性、情感性等等。小学语文即所谓的语言文字,它可以帮助人们表达情感,也是人们学习与生活的关键工具。这也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的一个特点。小学语文并非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但是从语言文学的角度来看,小学语文的审美性和艺术性都比较高。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会有很多散文、诗歌、寓言等,这些体裁都在文学的范畴内。因此,小学语文具备审美、艺术以及实用的特征。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来语文,而且语文学科教学也有利于促进对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学。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与审美教学之间的联系很大,二者之间可以互相补充。
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学在本质上,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的一种审美教学,这个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教学的渗透,可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与效果。小学语文学科自身具备艺术特点,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适当的添加审美要素。并且需要通过审美的方式促进教学的实施。这样的做法符合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特质,也能够增强语文课程本身的感染力,营造活跃的语文课堂。
另一方面,审美教学可以增加小学语文教学的活力。通过展开审美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与提高语文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发展素质。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学的方法
1.语文教师应该重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激发与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全面掌握所学文章中描写的不同意象,可以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想象出作者创设的情境,提高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比如在学习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的“创编故事”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任意选择一个或者几个词语,自由发挥想象力,编出一个故事。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充分的理解所学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有利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2.语文教师应该做好备课工作,发现教科书涵盖的美
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丰富的美的描写。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发现美与体验美的过程。在每节课之前,语文教师都应该做好备课工作,实现寻找对应文章中美的因素。在新授的环节,教师可以灵活的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体验美,以此拓展语文学习的视野,陶冶情操。同时,教师也应该提高书写板书的能力,因为隽永的板书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美。比如,在讲授“我们眼里的秋天”一课时,教师应该提前分析课文中表达的感情,在课堂上通过优美的教学语言,直观的秋景图片,为学生创设一个活跃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美。
3.语文教师应该注重从汉字中渗透审美教学
语文教师应该在学生识字的过程中,学会认识美、欣赏美和感受美。教师在指导学生识字时,应该引导学生领略到文字美。如在学习日、月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因为太阳石圆的,并且一直高挂在天空,所以古人就把日字简化为一个圆形,中间则是一点。对于“月”字,因为古代中国人看到月亮在大多数时候是弯弯的,因此就把月亮简略成一轮弯月来表达。通过这样追溯的方式,把汉字形象还原为生动的图画,学生不仅觉得有趣,也亲身感受到汉字的文字美。另外,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从字理识字的过程中,感受到美。字理识字,就是根据汉字的造字规律来进行识字教学。分析造字的规律时,就是在体验审美。比如教师在教学生识“象”字的时候,先从最原始的大象图开始,然后到甲骨文的“象”字——篆体的“象”字——楷书的“象”字,通过字体演变的讲授,不仅提高了上课的识字效率,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汉字的精髓,会由衷产生一种对祖国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从而达到美育的功能。
总之,只有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与审美教学的关系,才能够意识到审美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价值之大。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全面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重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做好备课工作,发现教科书涵盖的美,并且帮助学生体验美,以此拓展语文学习的视野,陶冶情操;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此促进学生日后的发展,进而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